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工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18-02-11 07:20陈祚岩徐国庆
江苏农机化 2018年6期
关键词:机器换人换人农业机械

陈祚岩 徐国庆

设施农业是指不受自然条件限制和季节气候影响,采取工程技术和工业化手段,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在人为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下,按照人们意愿进行种养的一种新型高效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产业形式。与传统种养业相比,设施农业具有高投入、高产量、高技术含量、高效益等特点。随着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进程的加快,设施农业生产对先进农业机械的需求日益迫切,“机器换人”工程建设成为推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

1 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2008年,《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出台后,各地掀起了设施农业发展的热潮。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设施农业生产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东台市作为江苏省农业大市,农业产业资源丰富,设施农业发展基础较好。目前,该市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45.33 khm2,设施农业规模居全省前列。

1.1 设施瓜菜

全市共有设施西瓜面积20.67 khm2、青椒12.67 khm2。初步建成大棚西瓜和大棚青椒2个年产值超十亿元的产业和萝卜、三红胡萝卜、甜叶菊等年产值超亿元的产业。

1.2 高效规模畜禽养殖

全市常年饲养蛋禽5 000万羽,年产禽蛋30多万吨,年出栏生猪100万头以上,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在82%以上,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乳猪生产基地。

1.3 高品质茧丝生产

全市共有桑园10 khm2,年产优质蚕茧30万担,桑园面积、亩桑效益、茧丝质量等多项指标连续多年名列全省第一、全国前茅,6A级高等级生丝出口量占国际市场40%的份额,被评为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

1.4 设施渔业

全市水产品年产量18.5万t,设施渔业占比30%以上。

2 设施农业机械推广成果

截至2017年底,东台市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40%。

2.1 以东台西瓜为标志的设施瓜菜产业

大力推广育苗穴盘、双层温室大棚、担架式喷雾机、喷滴灌、杀虫灯、遮阳网等高效机械设备,育苗、耕整地、环境调控、灌溉、施肥、植保、包装等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

2.2 高效规模养殖业

大力推广蛋鸡层叠式自动化养殖设备和纵向通风-湿帘降温、自动喂水喂料、温湿度控制、无害化粪污处理设施。90%以上的蛋鸡规模养殖户都采用了机械清粪技术,80%的畜禽养殖户采用了机械喂料技术,层叠式自动化养殖设备在大型规模蛋鸡场稳步推广。

2.3 以富安茧丝绸为代表的园艺林果业

小蚕共育、烘干和蚕桑植保、中耕、灌溉、伐条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林果业中耕、植保环节实现机械化。

2.4 设施渔业

渔业生产投饲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

3 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短板

3.1 重视程度不够,设施农业机械推广缓慢

近年来,各地在农业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逐步减少低产粮油产业面积,积极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但由于相关部门对设施农业机械化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不够,在出台政策时仅重视钢架大棚等基础设施配套奖补,而对于棚舍内先进机具及设备设施的扶持推广力度不够,导致农户进行“机器换人”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农户设施农机化生产的意识不强,很多种养大户在规划大棚或畜禽舍建设时未预留机械化操作空间,导致后期无法引进应用先进生产机械,限制了先进农机具的推广使用。

3.2 新型机具偏少,设施农机具适用性不强

由于设施农业生产受空间限制,生产机械操作复杂,目前,农业机械的研发和生产多针对大田露天作物,适用于设施农业的农业机械研发投入偏少,机具研制创新及成果转化能力较差。如:适用于西瓜、青椒、桑叶采摘的便捷、灵活、实用性较强的小型机械偏少,极大地制约了设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3.3 设备价格较贵,设施农业机械购置成本偏高

农业投入成本回收期长,导致很多种养大户都存在资金短缺、融资难的问题。设施农业先进设施设备的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如:单套存栏5万只的蛋鸡全自动层叠式鸡笼设备的投入成本就要近百万元,单套存栏10万只的蛋鸡全自动叠式鸡笼设备一次性投入就要200万元。而相对于高昂的设备成本,项目扶持资金如同杯水车薪,无法激发农户进行设备更新换代的积极性。

3.4 农机人才缺乏,设施农业机械使用效率低

设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与当前重点推广的信息化、智能化种养设施设备不相匹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设施农业的机械化进程。加上基层农技农机服务人员及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知识更新不及时,学习能力偏差,严重影响了农技农机推广工作。

3.5 组织化程度偏低,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较少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体制机制不健全,机具闲置率高,效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不利于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高。

4 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工程建设思路及对策

要围绕设施农业全程机械化的发展目标,坚持先易后难、全面推进的原则,以设施瓜菜生产、规模畜禽养殖等主导产业为切入点,先从容易取得突破的生产环节和作业机具入手,提出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并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程序,逐步突破难点,全面推进。

4.1 强化政策扶持,加大农机装备推广力度

围绕设施农业农机化全程全面发展目标,找准工作定位,强化政策扶持,重点在产业劳动密集环节开展“机器换人”,促进设施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市级财政农机化扶持资金应逐步向本地急需且未列入中央、省级补贴范围的设施农业机械倾斜,尤其要促进高效节能、智能环保机械发展,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与设施农业机械化协同发展。西瓜产业重点突破工厂化育苗、西瓜等级分拣、收获及棚内运输等农机化薄弱环节;蔬菜产业围绕蔬菜全产业链示范推广蔬菜育苗、耕整地、种植、灌溉、施肥、植保、环境调控、收获等环节机械设备;畜牧业重点推广全自动封闭管理饲养设备;园艺林果产业着力开展中耕除草、修剪采收、田间转运机械的示范推广。

4.2 突出产研学协作,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

引导农机推广机构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与省内外农机科研院所合作,根据本地设施农业品种、棚舍结构及农作制度,结合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等项目的实施,组织开展设施农业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技术研究,形成适合本地可推广的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模式和技术装备,在全市推广应用。

4.3 重抓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

借助全市农业“互联网+”平台和农民教育培训平台,积极整合培训资源,坚持政企联动,定期开展“机器换人”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农机作业人员技术水平。以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及各类园区为主体,引导其组建各类专业化农机作业和技术服务组织,探索建设运行机制规范、机具配置合理、运行管理专业的设施农业全程机械化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机服务组织化产业化水平。

4.4 坚持示范带动,提高设施农业智能化水平

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园区、家庭农场及规模种养基地的规模优势,建立新型设施农业机械、设施示范推广基地,强化示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引领全市农机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引导设施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基于互联网的传感技术、智能监测、远程控制等技术在设施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步伐,切实提高设施农业生产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4.5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实施“机器换人”工程的良好氛围

及时总结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工程建设的典型经验和做法,通过组织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开设网络宣传专栏等形式,集中宣传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工程、技术成果及工作进展,加强交流和学习,切实激发全市种养农户参与实施“机器换人”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机器换人换人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2021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2020 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分析
新华网:杭州未来5年推3000个“机器换人”项目
都是“换人”惹得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