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提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的方法与路径研究

2018-02-11 07:54
关键词:传统美德弘扬中华

陈 琦

(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新时代文化自信的中国格局,正在徐徐展开,更加繁荣兴盛的社会主义文化,将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正能量。高校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主阵地,更应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提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意识,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创新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方式,拓宽教育渠道,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一、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道德素质高低关乎国家未来与发展。因此,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意义重大,形势紧迫。

1.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个合格的大学生,首先是有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传统伦理观念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资源。要使大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2.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大学生铭于心、立于言、践于行、成于效,贯穿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特别是民族精神、价值观等的大力继承和发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仁爱”“诚信”“正义”等道德规范有着高度的内在契合性。因此,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

3.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民族自古以文明和礼仪立于世界之林,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是华夏文明的瑰宝,它影响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行为方式和人格追求,形成了我们民族独特的优势。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承继者,因此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展。

4.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长治久安

大学生道德水平的高低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爱国”“平等”“宽容”等观念正是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进而调节社会矛盾,自觉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发展创造安定良好的环境。

二、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现状和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观念获得巨大解放,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意识加强,教育平台更加宽广,教育方式更加多样灵活,但总体而言,高校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力度不够、不到位的问题依然存在。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方面

第一,社会对高校人才评判失准。在社会看来,人才与庸才的评判标准在于是否是名校,是否分数高,而不会侧重于综合评判高校毕业生,不会去重点考察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个人道德素质等等。社会一贯的思维是:高分是优生、是人才,低分是差生,是庸才,促使了高校大学生重分数轻道德修养。

第二,社会需要与传统美德关联不够。

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更多体现在个人道德修养与价值追求上,通常无法直接体现出经济价值,而对多数企业来说,受雇者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才是企业所考虑的,因此职业技能或专业技能才是首位。对于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来讲,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或职业技能训练,而逐渐忽视传统美德修养。正是因为传统美德与社会需求关联不够,大学生逐渐和用人单位形成默契,造成一个循环圈,双方都无法自拔也不敢自拔。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就显得无足轻重。

(二)高校方面

第一,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重视度不够。部分高校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尽量减少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课程,或者开展课程的针对性不强,从而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专业课程。由于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意识不强,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缺失的现象愈演愈烈。

第二,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工作滞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度不完善,缺乏机制保障。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工作处于散乱状态,没有系统的指导规划。(2)学科建设滞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课程设置少,教学内容比重轻。目前高校开设的关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知识只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涉及,所占比例偏少,且课程设置少,考核方式较宽松。学生对其无法深入系统地学习,浅尝辄止,流于形式。(3)教育形式单一。绝大多数高校都只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知识,或开展几次社会实践活动。部分高校在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方面还停留在说教的“填鸭式”层面,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吸引力,缺乏创新,这样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显得形式化,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学生方面

第一,高校大学生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认识。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使得大学生接收各种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和快捷,思想方面不断受到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受主义的冲击,学生越来越偏离传统美德的要求,出现了价值偏失、道德失衡等现象。他们看不到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对于自身发展的必要要求,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第二,高校大学生缺乏应有的责任担当。全球化的发展,国外文化的大肆涌入,使得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有责任与义务承担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使命。若不主动挑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重担,我国的传统文化必将风雨飘摇。

三、高校提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的方法与路径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高校责任重大。高校提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实效性必须多方面勠力同心。

(一)学校方面

1.提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意识

高校要充分认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意义和必要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不仅能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更能感染全社会,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氛围。

(1)建立并完善相关工作制度。

高校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工作制度,包括组织领导机制、教学制度、信息反馈机制、工作监督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等一系列制度安排,让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工作制度化,使其有充分的工作指导和制度保障。

(2)加强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

第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基础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举足轻重。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学习,促进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传播。在思想政治教育课框架下,设置中华传统美德课程。明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目标和定位,充实传统美德研究与实践教师队伍,编写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材,增加中华传统美德教学比重,严格传统美德教学考核方式。创新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内容融入各学科。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新手段,增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的可视化、生活化与趣味性,升级开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教学模式,自成一套教育体系。转变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在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使教育更具人文关怀,不断丰富和吸收传统美德的内涵,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加深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层次,从而进行切实有效的教学。立足传统美德,兼蓄传统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为根本辐射其他知识文化。寻找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与其他学科结合点,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融汇到其他各门学科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滋养。

第二、充分发挥实践教育的作用。高校可以通过鲜明的主题活动等实践教育来提升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的内涵,扩大活动的覆盖面来扩大受众人群,同时扩大实践活动的外部效应。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参加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读书活动、学术报告会、讨论会,引导大学生阅读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相关的经典书籍,增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知识;围绕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主题,特别是针对当下大学生缺失的劳动观念、消费态度失衡,礼貌意识淡薄、人文知识严重缺失、人际关系维系标准失衡等问题和从中表现出的品德缺失,从校园文化活动入手,在校、院(系)两级范围内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核心的主题活动;通过组织参加公益活动、假期社会实践等主题鲜明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洗礼,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2.加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渠道建设

第一、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校园文化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高品位、深底蕴的大学校园文化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重要载体。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良好的传统美德教育氛围,通过校园文化约束人、感召人、影响人、教育人,从而达到潜移默化,完善自我的目的。总体规划校园文化设施,坚持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手抓”,优化育人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建筑设施内涵,传播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知识,营造浓厚教育氛围;利用校园文化载体,宣扬先进事迹,传递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正能量。

第二、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介的作用。网络背景下结合新媒体进行教育教学已势在必行。网络环境的不断开放,网络文化的不断丰富,高校学生在迅速增长的互联网使用群体中占有重要比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以及随大流的心态,因此他们最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大学生接触最频繁的新媒体主要来自手机、电脑自带功能和下载的即时通讯工具。从交友到娱乐,从购物到信息查询,从作业提交到考试报名……都离不开手机和网络。显然,新媒体以快捷的双向信息传播,加之集娱乐性、实用性为一体,迅速成为广大师生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重要途径。微博、微信、QQ群、校园APP等新媒体已作为高校学生日常网络交流的新载体。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利用新媒体的即时性、丰富性、交互性、开放性,多样性,以全新的方式,不断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的正能量渗透进新媒体中,积极开展高校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工作,正确避免网络的糟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学生方面

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髓,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不仅能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是抵御西方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受主义的后盾。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提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意识,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1.主动承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使命

首先,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知识。当代大学生要主动学习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知识,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活动。

其次,主动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在生活中,当代大学生应该养成懂美德、用美德的好习惯;敢于指正不道德的行为。

2.主动传播中华传统美德

当代大学生应该用自己的力量向身边的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感染身边的人,逐渐形成全社会学美德、知美德、懂美德、行美德、传美德。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是每个中华儿女义的责任。大学生更有责任与义务承担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使命。只有这样,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才能一代又一代传承并发展下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尽早实现。

[1] 李桂梅.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思考[J].伦理学研究,2009,5.

[2] 陈晓英.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J].锦州师院学报,1995.

[3] 魏耀辉.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意义[J]. 河西学院学报,2004,1.

[4] 张楠,宁静.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高师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作用分析[J].现代交际,2016,7.

[5] 汪四红,李晓星.中国传统美德教育在高校思修课程中的教学思考[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4(2):45-48.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弘扬中华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做人美德
档案资料在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的综合应用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