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的多维思考

2018-02-11 09:05石劲松
关键词:井冈山中国化时期

石劲松

(井冈山大学井冈山研究中心,江西 吉安34300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来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生动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次飞跃,这种飞跃的实现是多种动力因素综合推动的结果。正如恩格斯在阐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一样,他指出:“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 ”[2](P248)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动力,也是由多个动力因素的合力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的历史实际相结合,形成与时代相符合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推动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不同的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有很大的差异,它可能会因为时代主题的变化而变化、会因为历史任务的改变而改变,会因为社会的阶层结构的差异而不同等等因素,都可能会使得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因素发生不同的变化。总之,影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因素,会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我们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力量之源,是促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飞跃的“助推剂”。尽管这些动力因素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差异性很大,但是,不同时期的推动方式仍然有其相似之处和可以借鉴的地方。因此探究不同历史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因素,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中国的革命历史上,井冈山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阶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被相关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始于井冈山”;“井冈山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因为在这个历史时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形成了两大成果,实践方面开创出一条中国革命新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方面创造出中国革命新理论,成为毛泽东思想的奠基石,形成了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3]那么,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素推动着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又是什么样的动力因素实现了这个时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的不断发展?可以肯定,推进井冈山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因素很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本文试概括为以下五个主要方面,来探究这一时期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因素。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推进井冈山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起动力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4](P1471)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正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社会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逐渐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代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使得人们耳目一新,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寻中国社会新的出路问题。在中国先进分子的‘找’与十月革命的‘送’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的革命相结合起来。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从此,在中国有了一个先进理论武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井冈山时期,我们同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们探索革命道路的思想指南。之所以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发展性。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理论,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人的解放提供了理论指南。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刻批判资本主义和科学继承前人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学说,它超越了民族、地域和时代的限制,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普遍真理,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这种先进的理论,既能够满足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要求,同样,也满足了中国革命的需求,“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5](P1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契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坚实理论的基础。同时,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决定了它的开放性和发展性。实践总是在不断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本人也不承认他们的理论的终结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写道:“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5](P11)历史条件变化了,理论也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不是教条地背诵和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马克思认为他们“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2](P248,742-743)因此,与时俱进,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机和活力。任何机械地使用和照搬马克思主义,都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而是对这种先进理论的背离。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并用来指导我们的革命实践。毛泽东多次指出:“我们的同志必须明白,我们学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为着好看,也不是因为它有什么神秘,只是因为它是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走向胜利的科学。 ”[6](P820)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我们的头脑,真正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用这个先进的武器来战胜敌人,因为,只有当“反映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实践斗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在它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时候,就成为中国人民百战百胜的武器”,[6](P1094)我们的革命就是急需这样的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开放性是其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不断推动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起动力。井冈山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样是在马克思主义这种先进理论的推动下进行的,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的革命就会迷失方向,就会遭到失败。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进行革命的指导思想的根源,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革命低潮和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统治是推进井冈山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在动力

井冈山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革命特殊的历史背景相关。大革命失败以后,革命陷入低潮,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在全国进行白色恐怖统治,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对工农革命进行残酷的镇压,对共产党员实施无情的屠杀政策,“蒋介石业已变为国民革命公开的敌人,业已变为帝国主义的工具,业已变为屠杀工农和革命群众的白色恐怖的罪魁。 ”[7](P39)武汉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在“捉一个,杀一个”,“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下,大规模地逮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据1927年11月统计,当时党员数量大为减少,由大革命高潮时期的近 6 万人减至 l万余人。 ”[8](P214)如此的血雨腥风和白色恐怖,把中国的革命推到了绝境。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革命走向的生死抉择。‘以俄为师’的梦想逐渐破灭。城市中心起义屡次失败,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遥控’频频失灵,中国革命道路到底该怎么走?这是共产党人必须思考和进行选择的难题。在当时,党内仍然有很多人坚持共产国际的决议,教条地执行和顽固地坚持城市中心起义。但是,客观的现实给予共产党人无情的打击。残酷的斗争,迫使共产党人重新反思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深刻地总结了革命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开创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那就是‘上山做山大王’,把革命的力量转移到了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革命的力量,保存好革命的火种,期待着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毛泽东的‘上山’决定,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看上去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国际的决定,实质上,恰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灵活运用和生动体现。‘上山’前的特殊历史条件,可以看作是为井冈山时期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外部动力,迫使共产党人去积极创新,寻找革命的新路。正如毛泽东分析的,“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9](P542)这条道路的开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却是革命形势所逼的,是蒋介石把我们赶上这条道路了。毛泽东在后来说到,“我们要感谢我们的好先生,就是蒋介石,他把我们赶到农村去。 ”[10](P307)我们从城市的环境来到了农村的环境,这是对共产党人的一个考验。正是这种外部的动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使得井冈山时期的革命实践成为真正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作为一种外部的力量,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起来,它的推动力作用不可忽视,有时候甚至起了很关键的作用。井冈山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这种无情时代背景推动的结果。

三、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是推进井冈山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

中国革命转入到农村以后,毛泽东在井冈山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景象,在大量的革命实践过程中,逐渐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起来,开创出革命的新道路,即井冈山道路。这一系列的革命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毛泽东是一个非常重视实践,而且亲历实践的人。1927年初,毛泽东深入湖南五县进行调查,写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对农村的经济、政权和阶级等进行了深入分析,逐渐形成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就是农民问题的认识。到了井冈山后,他继续发扬实践调查的优良作风。“1927年11月,毛泽东留守茅坪,为了解边界的政治经济状况,为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提供依据,在茅坪的坝上、洋桥湖、马沅一带进行广泛的调查。采用开座谈会和个别访问的形式,然后将获得的材料整理成文,取名《宁冈调查》。”“1928年2月下旬,毛泽东又在永新的秋溪一带,搞了一个《永新调查》。”[11](P122)通过这种调查实践,能够了解到一手的材料,才能够真正的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不至于脱离实际,成为纸上谈兵,瞎指挥了。因此,毛泽东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在后来的《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文中,他写道:“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对于担负指导工作的人来说,有计划地抓住几个城市,几个乡村,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的分析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方法。 ”[6](P789)正是由于毛泽东的这种长于实践的态度,才制定出了符合实际的政策和策略,使得我们能够知己知彼,打击敌人,同时,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

毛泽东除了善于自己亲身实践外,还善于总结群众的实践,从中发现规律,上升到理论来指导革命实践。在井冈山时期,战争不断,如何躲过敌人的追击,如何战胜强大敌人的进攻,保存革命的军事力量,这是一个军事战略问题。毛泽东知道井冈山上曾有个叫朱聋子山大王,在崇山峻岭之间跟官兵打圈子,官府那他无可奈何。他决心学习朱聋子,到深山老林当起了红色的‘山大王’。利用井冈山的有利地形,跟敌人打圈子,玩起了游击战术。毛泽东说:“打圈子是个好经验,当然,土匪打圈子是消极的,我们要改变它一句,就是既要会打圈子,又要会打仗。打圈子是为了避实就虚,歼灭敌人,使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最后总结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赚钱就来,蚀本不干,这就是我们的战术。”[12](P294)“打得赢就打, 打不赢就走”,这是红军游击战术的最早概括。1928年元月中旬,在总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万安农军开展游击战争的经验教训的会上,万安代表张世熙汇报了万安“与敌人搏战的策略是‘坚壁清野,敌来我退,敌走我追,敌驻我扰,敌少我攻’,因此相持半月,敌军无可奈何。”毛泽东听后,立即指示,我们要按照万安的经验,开展与敌人的战斗。1929年4月,毛泽东进一步总结了在井冈山时期的游击战术,进行新的概括。“我们三年来从斗争中所得的战术,真是与古今中外的战术都不同,我们的战术,群众斗争的发展是一天一天扩大的,任何强敌是奈何我们不得的,我们用的战术就是游击的战术。大要说来,就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强敌跟追,我们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这种战术正如打网,要随时打开,又要随时收拢,打开以争取群众,收拢以应对敌人。三年来我们都用这种战术。”[13](P298)这种积极有效的战争策略,是通过总结民众革命实践,并且结合战争的实际,把这些实践的经验进行提升,概括出来的游击战争“十六字诀”,成为井冈山时期战胜敌人的法宝,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来源。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还是一个敢于创新实践的典范。毛泽东引兵井冈后,在宁冈县古城,召开了古城会议,会议决定团结和改造袁文才、王佐部队的方针。袁、王出身绿林,各自拥有一定的武装,是威震井冈的“山大王”、“地头蛇”。

毛泽东非常清楚,要想在井冈山落脚安家,必须要把这两股力量团结起来,纳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但是,怎样才能让这两个山大王服帖,愿意接受革命的主张呢?毛泽东在八七会议时,对土匪问题就有独特的见解,他指出:“土匪问题是非常大的问题。会党土匪非常之多,我们应有策略。有些同志以为只可以利用他们,这是中山的办法,我们不应如此。只要我们实行土地革命,那一定能够领导他们。我们应当他们是我们自己的弟兄,不应看做客人。 ”[14](P73)此后,毛泽东与袁文才在大仓会见,赠送枪支,与袁文才诚恳地交谈,最后,袁文才答应工农革命军‘安家’茅坪,毛泽东才真正实现了‘上山’的夙愿。尔后,毛泽东非常注意加强对袁、王部队的改造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袁、王彻底跟随毛泽东。袁文才曾说道:“毛委员真是中央才,我服了他。 这辈子跟定了他”。[15](P60)毛泽东改造袁、王的思想得到彻底实现,他们加入到了革命队伍中来,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敢于创新,善于化干戈为玉帛,在革命的关键时期,能够突破旧观念,旧思想,真正地团结了一切革命的力量,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思想。井冈山时期的革命实践,为寻找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中国革命的出路找到了方向,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石。

四、党的坚强领导是推进井冈山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组织动力

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法宝。在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提供了强大的组织动力。在四周白色恐怖的环境里,在接连不断的战争中,在物质极端贫困的条件下,共产党员如何带领民众继续革命,如何探索到革命的胜利之路?没有党的坚强领导,一切都不可能实现。正如列宁所言,“没有铁一般的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党,没有为本阶级一切正直的人们所信赖的党,没有善于考察群众情绪和影响群众情绪的党,要顺利地进行这种斗争是不可能的。 ”[16](P154)井冈山时期的斗争非常的残酷,之所以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我们的革命力量能够得到不断的壮大,我们建立的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其中“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17](P50)

党组织的有力量,首先体现在党组织的不断壮大。在井冈山时期,我们的党员数量很少,因此,毛泽东指示边界各县要抓紧时间重建党的组织和发展党员。要物色优秀的工农干部,积极吸收到党组织。同时,也注重党员的质量。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和阶级觉悟的认识,尤其是1928年9月以后的“厉行洗党”,从组织上改造和建设党的队伍。从支部改造起,肃清组织上和政策上的机会主义的领导。特别注意到党员的发展质量,反对以往‘拉夫式’吸收党员的办法。通过“洗党”,洗刷了阶级的异己分子和投机分子,使得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了锻炼,挽救并教育了犯错误的同志。各级党组织在斗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其次,党组织的有力量表现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共产党员所体现出来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在生产生活中,尤其是在战争和斗争的过程。毛泽东深深感觉到:“凡是拥有一定数量党员的连队,不但士气高昂,而且战斗力特别强、善打仗,部队的精神面貌就是不一样。 ”[13](P289-290)无数的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一切。中共莲花县委书记刘仁堪,因叛徒的告密,被捕入狱,遭敌人处斩。临刑前痛斥敌人,被敌割去舌头,血流满地,遂用脚蘸鲜血书写“革命成功万岁”六个大字,英勇就义,显示了共产党员的革命气概。茅坪乡党支部书记谢甲开,为了掩护群众转移,不幸落入敌手,视死如归,坚贞不屈,敌人残暴地将他开膛剖腹,挖出心肝,碎身几段,抛入河中,壮烈牺牲。在那样一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共产党员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着中国的革命。他们的榜样,激励着一代代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为了中国革命的成功而前赴后继,这是一种无言的力量。

党的政策的不错误,是中国革命向前发展的重要条件。党如何才能使自己的政策不错误,除了要身体力行地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掌握一手的资料外,主要就是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即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能否真正地从客观实际出发,能否把马克思主义与实际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的革命实践,这是我们制定正确政策的关键。井冈山时期的“八月失败”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等人来到边界,要求红四军离开宁冈大本营,‘立即向湘南发展’,‘杀出一条血路,向湘南资兴、衡阳、永兴、郴州等一带发展,以造成四县的乡村割据,对衡阳取包围形势’。毛泽东认为湘南敌军力量强大,此刻离开大本营,必将是‘虎落平阳被犬欺’,现在出击时机不成熟,要求慎重出击湘南,但是,后来二十九团借口湖南省委有要四军去湘南的命令,擅自决定开往湘南。遭到敌人的重创,二十九团几乎全军覆灭。“八月失败”给了我们惨痛的教训。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如何才能使得我们的政策的不错误?必须客观地分析敌我的力量对比,灵活地运用战略战术,方能找到克敌制胜的办法。教条地执行上级的命令,是非常有害的。“教条主义容易装出马克思主义的面孔,吓唬工农干部,把他们俘虏起来,充作自己的佣人,而工农干部不易识破他们。 ”[6](P819)本本主义也是非常有害的,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只会背诵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只会从套用马克思主义的本本,而脱离革命的实际,不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是不可能找到正确的革命方法、制定正确的革命政策。“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在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读过马克思主义 ‘本本’的许多人,成了革命叛徒,那些不识字的工人常常能够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17](P111-112)我们“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解决的问题。 ”[9](P534)因此,我们的党要制定正确的政策,就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客观实际结合起来,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只有这样,我们的党的领导才会真正的有力量,我们的政策才会不错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组织动力。

五、井冈山革命精神的形成是推进井冈山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动力

井冈山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要有实践的动力,也有精神的动力。井冈山精神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井冈山军民在艰苦的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充分地展现了这一时期革命军民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意志,为以后的中国革命提供了动力基础,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井冈山精神包涵丰富的内容,2001年,江泽民视察江西时,把井冈山精神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依靠群众,敢闯新路,勇于胜利。”坚定信仰,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始终不渝地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 ”[18](P63)井冈山时期的共产党人,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下继续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正是这种精神的支撑,让无数的革命者敢于去奋斗、去牺牲。艰苦奋斗克服万难,始终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不管是敌人的追击,还是物质的贫困,都没有动摇革命者奋斗的决心与行动。当时,根据地日用必需品的匮乏,“真是到了极度”。红军官兵“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菜钱,还是难乎为继。”“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争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17](P53)这就是排除万难、革命到底的井冈山精神。实事求是,就是指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党能够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开创出一条与俄国不同的革命道路来。在革命斗争过程中,能够根据变化发展的形势,制定灵活的战略战术,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这些都需要我们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具体的革命实际结合起来。依靠群众,这是我们在井冈山时期革命胜利的法宝,是毛泽东思想活灵魂之一。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的利益。共产党人的星星之火,正是投入到了人民群众的浩瀚海洋,才得以保存、发展和壮大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任何社会的统治者,离开了群众,只会落个‘孤鸿哀鸣’的结局。这已经被历史无数次地证明。敢闯新路,勇于胜利,表明了井冈山精神的创新力量。井冈山道路的开辟,这是一个伟大的创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共产党人就是敢于在四面楚歌的绝境之中,杀出一条血路,这是需要巨大勇气的。有了这种敢拼敢闯的精神,中国的革命才出现了一番新的景象,绝处逢生的共产党人,百折不饶,勇往直前,勇敢开拓,勇于胜利,这就是井冈山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力量,推动着革命的征程不断的前行,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猜你喜欢
井冈山中国化时期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星火燎原的井冈山记忆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井冈山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