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台湾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研究

2018-02-12 10:00
乡村科技 2018年27期
关键词:台湾地区农民职业

潘 鹏

(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浙江 杭州 310020)

我国台湾地区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再到产业经营和效益农业,目前已进入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的精品化现代农业发展阶段。我国其他多个省份和台湾地区资源禀赋类似,人多地少,农业人口老龄化,从业人数下降。笔者一行通过走访调研,发现我国台湾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成效,对于改进我国其他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法有重要参考价值。

1 我国台湾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特点

1.1 现代农业发达,农牧渔三足鼎立

目前,我国台湾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有农户78万户,农业人口400多万,占台湾地区总人口的19%。2016年,我国台湾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6.7万亿新台币(约3.7万亿元),农业生产总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其中,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31%、37%、31%、1%左右。种植业分为粮食作物(农艺作物)、经济作物(特用作物)与园艺作物三大类别。其中,粮食作物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是水稻。经济作物有甘蔗、茶叶、烟草、花生和薄荷等,其中以甘蔗和茶叶所占比重最大,我国台湾地区素有“东方甜岛”之美誉,盛产的阿里山高山茶享誉海内外。园艺作物主要包括水果、蔬菜、花卉等。

1.2 农政部门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通过与我国台湾地区农业领导人进行沟通、交流得知,我国台湾地区的农业政策文本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新型职业农民”这一理念,但“新农民”“新时代农业经营者”“核心农渔民”“现代化活力农民”“专业农民”和“现代化的农渔民领导人才及后继农业工作者”等说法贯穿于台湾地区历年的农业政策文件[1]。这些概念在内涵上与我国提出的“新型职业农民”异曲同工,我国台湾地区现代农民的概念也突出了现代农民应具备专业性、职业性,在农业经营管理上具有较强能力等属性,其培训工作也得到了农政部门的重视。

1.3 农渔会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主力军

台湾农渔会是独立的公益社团法人,受农政部门的指导,是连接农民与政府的纽带,也是农民应对市场的桥梁,是我国台湾地区分布最广、影响最大、体系完善、功能齐全和运作规范的农民组织,有供销经营、农技推广、金融服务、保障质量四大功能[2]。通过农政部门的指导,各级农渔会之间相互配合,共同组成一个系统的组织网络。在职业农民培训方面,设置了技术推广组、推广课、推广股,从事农事(后转变为产销班)、家政(农村妇女)、四健(农村青少年手、脑、心、身)3个方面的培训。例如,笔者参访的新北市树林区农会,成立于1917年,目前培训方面主要落实到农村青年上,辅导解决经营上的问题,建立农产品特色化自我品牌,宣传农药安全使用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营与生态保护组织,号召青年学子投入农业。另外,每2个月召开一次产销班例会,邀请辅导单位参加,进行技术辅导、生产服务。

1.4 农民学院(改良场)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生力军

虽然台湾农渔会承担了大部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任务,但是,从我国台湾地区农业高科技化、附加值增值化等新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台湾地区优质农业人才仍然比较短缺,同时原有“农委会”在所辖各个试验改良场的教育培训资源分布不均衡、培训课程体系不健全,难以更好地发挥对现代农民培育的作用。2011年,我国台湾地区开始在整合各个试验改良场培训资源的基础上创办农民学院,承担了更高层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台湾农民学院培训有以下特点:①办学目标紧密围绕培训优质的农业人才、提升农业竞争力展开;②培训对象覆盖广,不仅包括正在从事农业经营活动的专业农民,也包括农业新型农民;③培训内容更加充实完备,不仅针对农业专业技术,还涉及农业经营管理技能;④培训方式遵循循序渐进、突出实习的原则,以满足不同层次农民的需求,例如,台中市新社种苗繁殖改良场将培训课程分成农业体验营、农业入门班、初阶训练班、进阶训练班及高阶训练班等不同班别,很多课程提供农场实习操作;⑤重视农民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让处于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专业农民深入探讨磋商,以期开拓合作空间与渠道,为延伸农业产业价值奠定基础。

1.5 合作社联合社、企业、合作社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后备军

除了农渔会和农民学院,还有其他机构参与我国台湾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总量不大,是农渔会和农民学院培训的补充。一是合作社联合社。联合社是我国台湾地区农民合作组织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属经营性法人,同一地区或领域只能有一个联合社,以防止重复建设和不当竞争。比如,本次考察的台湾农业合作社联合社,位于台中市,成立于1962年6月,目前拥有600多个社员社场,社场员人数在15万人以上,有专门的组训课和推广课,组织专业的教育培训班,推广合作教育、增进农民专业知识及技能。二是合作社。合作社内部也会不定期举办培训,小规模,一般不超过50人,实用化技术培训是其特点。三是企业培训,如种子、肥料或饲料公司开展的商业化培训,其流动性和灵活性强,培训内容专一化、深入化。

1.6 农渔会干部的能力提升有保障

由于农渔会对我国台湾地区农民的特殊关系与作用,为了促进农渔会高效运作,更好地发挥对农民的支持、教育与服务功能,提高农渔会干部的管理能力,我国台湾地区于1980年成立了财团法人“农民团体干部联合训练协会”,经费自筹,承接政府和其他机构委托的培训任务,为从事农渔会经营管理的总干事、推广股长、监事等农渔会干部提供专业化训练,并提供相关认证服务。目前,平均每年参训1万人次,建有专门的训练大楼——沃田旅店。

1.7 农民实训基地效果斐然

基于农业生产的天然属性,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必须以田间操作、农场实习为基础,只有坚持“干中学”,才能保证活学活用。我国台湾地区把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农场建设成示范性的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人才素质。例如,本次考察的台一生态休闲农场位于南投县埔里镇,由张国桢创于1991年,前身为“台一种苗场”。农场聘请了茶叶、水稻、花卉等当地主导产业中的“土专家”,搭建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和资源共享的平台,近距离与当地农民进行教学、交流经验、切磋技术,既提升农场的生产管理水平,又让农民在农场实习来提升农业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

1.8 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广泛

1.8.1 农业生产方面。我国台湾地区农业在规模化程度上不具备优势,强调的是规模适度、精品至上,讲究精细化作业。通过前期推广培训,台湾农渔会和产销班普遍使用了物联网技术装备,在畜牧养殖、兰花种植等行业中应用了农业专家系统,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开展了农产品贮存环境监测,在生产管理上普遍应用了ERP企业管理系统,对组织、财务、资产、生产履历等进行管理。

1.8.2 质量管理方面。农渔会的监测人员和技术指导人员全程指导农产品产销班的产销活动,在农资采购、选种播种、田间管理、施肥用药、采收加工和包装销售等方面都通过信息系统做了生产履历档案记录。

1.8.3 电子商务方面。台湾农渔会做了一些探索培训,部分学员通过Facebook和Twitter销售农产品,取得了不俗的业绩。2017年,年销售额150亿新台币(约33.6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例接近浙江省。

2 我国台湾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带来的启示

大力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和推进农业信息化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措施。我国台湾地区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面的做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1 摸清从业人员现状,加强培训能力建设

一是开展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调研,掌握农业从业人员的数量、结构、职业培训、素质能力等情况,分析农民职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加强田间学校建设,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实训基地,为农民培训提供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场所。三是打造一支作风硬、有担当、业务精、能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队伍,进一步提高农业相关部门负责人的综合管理能力,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提升实训基地和田间学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2.2 突出重点对象,加强后续跟踪

在对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经验的“老农”作为培训对象的基础上,把重点培训对象转移到胸怀乡愁、想返乡创业的“新农”和有学历、有知识、能创新的“知农”上来,如农创客、现代青年农场主等。重点抓好“新农”和“知农”的培养,鼓励支持农创客、现代青年农场主参加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提升班学习,探索开展农民研究生培养试点。在新型职业农民中选取若干人员,加强后续的跟踪、监测、服务,真正培育一批农业精英人才。

2.3 总结培训模式,加强宣传交流

一是从培训对象选择、培训制度建设、培训体系完善、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模式创新和培训扶持政策等方面进行探索,形成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二是强化宣传交流工作。要将地方鲜活的做法、经验和案例,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将应急性和突发性事件,及时汇报,强化情况沟通。要及时通过主流媒体将培训工作成效、地方有效做法和农民典型事迹宣传出去,扩大宣传面,营造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台湾地区农民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反向而行,探索有意味的形色语言一一以台湾地区张美智《春天在哪里》为例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职业写作
当代台湾地区法学教育与司法官训练制度之现状与启示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台湾地区拟修订车辆容许耗用能源标准
台湾地区食品标签标准及其管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