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美丽乡村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8-02-12 10:00赖巧玲
乡村科技 2018年27期
关键词:赣州市农业农村

赖巧玲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日趋明显。美丽乡村是当下乡村建设的主旋律。江西省赣州市是农业大市、脐橙之乡,农业是赣州市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直接关系着未来赣州市的经济发展情况。鉴于此,笔者针对赣州市农村现状、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现状,从区城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赣州市美丽乡村的发展战略、土地集约利用建议以及生态环境规划建议。

1 赣州市乡村发展现状

赣州市地处我国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福建省和广东省的交界地区,地理位置的优势为赣州市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赣州市属于亚热带气候,常年气温偏高,降雨量偏多,农作物一般一年两熟,可供赣州市进行产量化农业生产[1]。在人文地理上,赣州市包含2个区、1市、15个县,总面积达3.94万km2,乡村面积较大。赣州市稀缺金属资源丰富,以钨为主要金属的工业开采占我国产量的50%以上,有中国钨都之称。同时,柑橘、橙果类林果业发展较好,赣州市脐橙产量全国数一数二。

赣州市农业发展常年稳定,但还达不到发展要求,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一是农业产业因素。赣州市特色农产品没有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柑橘、橙果类的种植虽然质量可靠,但产量始终徘徊不前。林业和牧业在赣州市相对发展时间和空间较少,没有成为一个创新的农村经济增收产业,林业和牧业有待开发。尽管渔业产量每年都有增加,但渔业销售还要依靠外地的供给。所以,尽管赣州市有丰富的资源优势,但依旧沿袭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收入始终没有影响性的突破。二是结构因素。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以农业为主,忽视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不平衡,农业和工业发展相对较快,第三产业跟不上一二产业的发展步伐。服务业作为新社会的主力产业没有在这里体现出来,更谈不上第二三产业反哺农业一说。三是资金因素。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都需要资金投入,赣州市的发展鲜有人关注。赣州市长久的沉默式发展,使资金来源成为投资乡村发展的主要障碍。

2 赣州市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人文问题

2.1.1 人力和人才问题。以赣州市为例,在现代城市发展的影响下,农村人口纷纷涌入城市,多地农村已经开始出现人口负增长的态势。农村妇孺压力大,家庭生活以农务为重心,无暇顾及教育、娱乐、医疗、环境卫生等问题,衍生出众多问题[2]。人口和人才的流失导致了建设举步维艰,有政策没有人力的支持,有人力资源又没有人才给予后劲。

2.1.2 交通设施问题。赣州市位于我国岭南地区,多数山丘水道纵横。虽然赣州市已经开通了铁路建设,但是铁路交通毕竟是大规模的交通工程,无法实现“村村通”的目标,在整体上达到了农村有交通设施的目标,但是水泥路通达到每村每户的情况还很多。

2.1.3 教育投入问题。我国农村公共文化的投资经费还达不到城镇投资的1/2。多数农村人口的平均文化水平在高中以下,村民不能理解新现象,不能充分利用资源,也无法达到发展美丽乡村的要求。

2.2 环境问题

2.2.1 水污染。赣州市水污染已是历史性问题,较严重的有2007年钨水污染事件。赣州市南康河段发生水污染,导致整个水域鱼虾死亡。赣州市金属资源丰富,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前来开发,偏远地区无人管理,工业废水随意排入河流,农民再利用污染水灌溉、喂食和引用,不仅对农业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水污染进入人体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危害。另外,农业废弃物也会产生水污染问题。工业排放和生活污水加剧了水污染问题,在赣州市长期发展过程中过于关注经济发展,水污染问题往往是发现后治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2.2 生态问题。经过笔者对赣州市的调查发现,农村生态问题严峻程度不亚于城市。受到农村地区人口素质的影响,发展农业时没有长远打算,一味追求产量,主要体现在过度开采、滥用化肥、资源浪费上。我国在改革开放前期便开始使用化肥,一直到近几年我国化肥用量占全球第一。这不仅仅是破坏生态、破坏土壤的简单问题,大量的化学肥料还会影响人体健康。

2.2.3 生活污染。生活污染与农民的环保意识相关。赣州市农村环保知识普及率较低,笔者随机对赣县农村进行了调查,在处理日常生活垃圾的做法上是一致的,大家都认同把垃圾丢弃在空地的做法,行人走过便能闻到难闻的气味。像这样大大小小的“垃圾场”每隔500 m就会有一个,且村村相似。

3 赣州市美丽乡村发展路径

3.1 关注民生建设

3.1.1 关注民生,解决农民问题。在民生问题中,最重要的是实施危旧土坯房改造,合理规划布局,采取政府出资和农户出资捆绑的模式,政府投入绝大部分资金,有效减轻农民的负担。同时,对贫困户、低保户、二女户、“两红”烈士家庭,优先改造投资,减轻改造压力。

3.1.2 促进公共事业发展。为促进赣州市美丽乡村发展,应大力促进赣州市教育、医疗、文化等事业发展。首先,赣州市农村多半学校以村为单位开办,所以很多学生每天需翻山越岭上学,因此,应对赣州市乡村教育设施加大投入力度,有针对性地出台专项补助,完善学校的设备设施,并配备优良的师资力量,为学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赣州市为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采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式。新型合作医疗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赣州市政府设置专项医疗资金,以“以收定支,略有结余”为目标,让群众安心加入新型合作医疗。最后,农村文体娱乐设施不完善,留守的老人、儿童除上学、务农外,其余时间的生活过于简单、枯燥,需要丰富农村文化娱乐生活,保障农村人民活有所乐。赣州市在赣县白鹭村建立民俗文化宫,成为丰富农村生活的一个正面例子,该文化宫包含赣州市民俗博览、古代文化遗产展览、历史革命展览等,不仅丰富了村民闲暇时间,而且将良好的文化氛围带到了农村。

3.2 大力发展农业

3.2.1 加大农业投资。为促进赣州市美丽乡村发展,首先需要做好农村管理投资工作,明确各项投资的负责人,把投资责任明确到个人身上,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把投资分配好,把投资管理好。其次,需要优化投资结构。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兴建农田水利工程,便于农田引渠灌溉,加快农业建设效率。同时,不仅要在单一产业上做投资,也要把投资线拉长,对产业化农业进行投资,鼓励农村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最后,需要拓宽投资渠道。把赣州市的优势体现出来,吸引各级专项投资,促使投资者把资金、物力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而且要依靠地方政府的投资,地方政府要着力赣州市农村建设,把投资重点放在农村需要的地方。此外,还要鼓励农民自主投资,增强农民的投资意识,建立起农民的建设发展责任意识,保障农民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事业中。

3.2.2 加快产业升级。赣州市农村经历了长久传统式发展,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耕种、收获、销售均是分开劳务。这种经营模式的弊端有两方面,一是劳务和时间的浪费,有的家庭人口劳力众多,耕种地方面积小,活少人多;有的家庭则是不堪重负,尤其是留下老弱妇孺的家庭,仅仅依靠家中一两个人的力量来支撑整个家庭。二是农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农业生产的目的主要是自销和倾销,传统生产方式的生产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有的自销不足,导致许多家庭出现困难,有的自销充足,又找不到有效的倾销路线,只能让农业资源白白浪费掉。所以,加快农业产业升级,把农业资源整合起来,便于充分利用农村人力和物力资源。

3.2.3 融入科技成果。科技兴农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主题。赣州市农业发展主要依靠旧科技成果,新科技力量未曾得到普及。中共中央把科技示范园设立在赣州市,目的就是要把新科技带入赣州市,利用科技成果推动农业发展[3]。或者利用江西省各大学农业研究院科研成果,为赣州市新建多个示范试验基地,推动赣州市农业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自示范园成立以来,赣州市的农业发展成果不仅仅来自脐橙、柑橘产业,多个农产品也已经开花结果,收获颇丰。

3.2.4 注重生态农业发展。为了做好赣州市节能减排工作,政府开展了多项工作。首先,突出畜牧业污染控制,由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农业部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负责水产养殖发展和污染控制规划,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环境监督;搬迁或关闭位于水源保护区、城市和城镇居民区人口集中区的牲畜和家禽养殖场。其次,发展猪—沼—果一体化农业产业链。沼气是公认的环保能源,对生态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利用沼气把畜牧废物、生活废物转化为有效的农业肥料,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还保持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卫生。再次,加大农田水利改造力度。赣州市果蔬产业占比较大,但是灌溉技术尚未成熟,多采用一桶浇灌的方式。对此,赣州市政府以信丰县、寻乌县等地区为示范基地,优先推广节水灌溉、保水灌溉技术,把水资源利用率提至最高,保护赣州市水土环境。最后,加大生态监管力度。化学肥料、高毒农药和高残留农药已不能适应农业施肥标准,赣州市常年以来使用的劣质化肥已对赣州市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现严禁使用化学肥料、高毒农药和高残留农药而再次破坏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

3.3 改善农村基本生活条件

3.3.1 建设赣州市综合交通枢纽。赣州市地处我国中部,但是,由于其地形险峻,不便于交通工程的建设。而为了将赣州市建成我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需要打通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连接[3],与东部沿海腹地形成点对点的直线交通,便于赣州市与东部形成直接的交易链。赣州市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造陈旧铁路、桥梁等。以前,赣州市农村依靠摆渡出行,耗时长、资金多,桥梁、公路的改造方便了村民出行。

3.3.2 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为促进赣州市美丽乡村发展,应大力推进赣州市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在赣州市已经形成,由于没有形成规范,多半是粗放式发展,无法把红色精神推广出去,同时也没有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政府鼓励赣州市与其他精品旅游线路如乡村旅游、美丽小镇形成一体化旅游体验区[4]。此外,在赣州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可适时发展其他各项服务业,如金融、物流、餐饮等。

猜你喜欢
赣州市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持续做好“后半篇文章:!
——赣州市审计局这样让困难群众感受温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老骥伏枥 为霞满天
——庆祝江西省赣州市老年大学建校30周年
启航
江西赣州市老年大学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