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田园综合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2-12 10:00张根虎仝尚伟张利军
乡村科技 2018年27期
关键词:宝鸡市综合体田园

张根虎 杨 嫄 仝尚伟 张利军

(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陕西 宝鸡 721004)

1 宝鸡市发展田园综合体的有利基础和现实意义

1.1 基础条件

首先,关山牧场、大水川、蟠龙塬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市区附近,宝鸡市南有秦岭,渭河沿市中心由西向东蜿蜒流去,金陵河由北向南在市中心与渭河交汇,周边山、塬、川应有尽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副业均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其次,随着宝鸡市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镇居民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需要在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中有放松的地方,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愿望非常强烈,希望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享受自然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而田园综合体一体化的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采摘农业,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可以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增美、农业增效、城市增辉。

再次,宝鸡市农村民风淳朴,农民诚实善良,有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好客美德。特别是近几年,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异地游客源源不断,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为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撑。

最后,宝鸡市历史人文景点颇多,如佛教圣地法门寺、秦岭主峰太白山、著名道人张三丰主持修道的金台观、美林休闲庄园。另外,陈仓绿丰源、眉县齐峰、千阳海升智慧农业的不断升级改造,形成了宝鸡市猕猴桃、苹果、蔬菜等产业优势,为宝鸡市发展田园综合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 现实意义

1.2.1 满足新时代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娱乐需要。随着宝鸡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人口越来越多,喧闹的环境、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使居民处于高压状态。而到农村看山、看水、看乡情,吃农家乐,听农家戏,享受农村的文化,体验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等,都可以使人们身心得到放松,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2.2 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实现供给侧结构调整,发展田园综合体,增加农民收入。利用供给侧结构调整形成宝鸡市苹果、猕猴桃、蔬菜、园林花卉和高科技智慧农业示范园等农业资源库,实现农业和旅游有机结合,扩大了旅游市场和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并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有利于农民返乡,使“一懂两爱”的“三农”队伍趋于稳定。

1.2.3 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优美的乡村风貌、田园美色,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宝鸡市作为西部重要的工业城镇和国家级优秀环保旅游城市,其知名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3+3+3”发展战略,宝鸡市的城市功能将更加齐全、品位更高,城市田园综合体发展的步伐更快。同时,随着宝鸡市全方位地对外开放以及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发展田园综合体将对宝鸡市的大发展,促进乡村物质、文化的繁荣和经济快速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使宝鸡市农村变成村容整洁、生态环境优美、居住条件怡人的美丽乡村[1]。

2 宝鸡市田园综合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发展较为单一

例如,凤翔神农养殖场、新育生态庄园规划单一,只满足于生产现状,未重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市场运行规律,更谈不上综合、立体发展,只是以单纯的养殖业、种植业为主,没有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集于一体来构建一种综合开发项目。北坡陵塬,居高临下,尽览宝鸡市,但该地种植的葡萄、苹果、梨、蔬菜等面积小,采收时间短,也没有规划观赏花卉园区,每年3月中旬至10月底游客蜂拥而至,11月之后几乎无人前往,因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影响。

2.2 产品缺乏特色,品牌不优

宝鸡市田园综合体的发展过于依赖时令产品,农产品上市时游客如蜂,农产品下市时冷清无人,没有形成淡旺季均衡供应。而且景点特色不突出,没有叫得响的知名品牌,更满足不了高端人群的生活需求。

2.3 功能不全,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当前宝鸡市农业还没有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合作化、一体化综合发展模式,许多景点“吃、住、行、游、购、娱”等基础设施不配套,硬件设施差,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从业标准有待完善,接待程序有待改进。

3 宝鸡市发展田园综合体推进乡村振兴的对策

3.1 因地制宜确定乡村的产业发展策略

为促进宝鸡市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可依据乡村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先进经验来确定宝鸡市的主导产业,形成能够充分利用宝鸡市自身资源并符合市场需要的产业结构,着重发展特色产业,如唱响宝鸡市的“水果之王”体现中国人的“味道”,让宝鸡市的苹果红遍全球,让宝鸡市的蔬菜超过山东省,让宝鸡市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占领更多市场、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逐步形成农村经济新的稳定增长点[2]。例如,海升果汁控股有限公司产业融合发展以及致力于高品质、多品种水果和蔬菜的种植业务。

3.2 休闲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为促进宝鸡市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应促进一二三产业交互渗透、高度融合,形成多元化的产业格局,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衍生产业4个层次。核心产业是指以特色农产品和农业生态园区为载体的休闲农业,如千阳苹果主题公园;支持产业是指为核心产业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持的产业类别,包括农产品技术研发、精深加工、产品营销及金融、媒体等企业;配套产业如扶风的关中风情园则是为园区发展提供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和健全的公共服务的企业群体,如旅游、餐饮、酒吧、娱乐和培训等;衍生产业如宝鸡市的泥塑是以特色农产品和文化创意成果为要素投入的其他企业群,如创意集市、手工坊等[3]。田园综合体的发展促进休闲农业二三产业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新兴服务业,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坚实的农村产业支撑。

3.3 通过人才培育路径引领乡村振兴

建设美丽的田园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乡村振兴离不开热爱乡土的带头人、领路人。因此,加强人才培养是推进田园综合体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以一当百”效应的重要路径。通过打造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播下能够形成星火燎原式乡村繁荣局面的种子,而发展田园综合体具有吸收城乡人才、培育人才的功能。

3.4 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推动乡村振兴

土地问题依然是“三农”发展的关键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土地流转”。宝鸡市眉县齐镇石龙庙村、太白县鹦鸽镇柴胡山村、凤县双石铺镇草店村“三变”改革虽然让分散的资源、资金和劳动力集中起来,盘活农村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富民增收,但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建立在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田园综合体一体化有不断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与规范土地流转市场的功能,通过推进土地流转来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4]。

3.5 发展生态农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不断增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为全民的共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深入人心,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时代。宝鸡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继续做好“三绿文章”、实施“三品工程”、推进“三产融合”,着力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强市。组织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大会战,加快千陇100万只奶山羊基地、扶风万亩猕猴桃种植基地、麟游和陇县万亩苹果种植基地、凤翔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宝鸡市0.4万hm2苗木花卉基地建设,打造“世界猕猴桃之乡”“中国蜜都”、全国最大矮砧苹果基地和百亿羊乳产业,使宝鸡市农业生产更加环保、生态,实现宝鸡市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猜你喜欢
宝鸡市综合体田园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宝鸡市普瑞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宝鸡市陈仓区:五化提升强堡垒 党建引领扶真贫
情深似海(女声独唱)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