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8-02-12 10:00胡海婧
乡村科技 2018年27期
关键词:泰州市园区绿色

胡海婧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2018年以来,江苏省泰州市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要求和工作重点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推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突出品牌建设、结构调整和绿色生产,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1]。

1 泰州市农业发展现状

1.1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1.1.1 发展优质粮食产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泰州市优质食味稻米种植面积16万多hm2,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85%以上;优质弱筋小麦种植面积7.09万hm2,规模化基地种植面积4.40万hm2;优质中筋小麦种植面积9.73万hm2,规模化基地种植面积1.80万hm2。其中,兴化市建成5.33万hm2优质稻米、兴化红皮小麦生产基地,兴化大米订单种植基地1.12万hm2,实现“统一品种、统一机栽、统一技术管理、统一绿色防控”,落实了订单生产,打造了“兴化大米”区域公用品牌。

1.1.2 推动畜牧绿色发展。以加快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强示范创建引领,积极提高畜禽养殖规模化、设施化和标准化水平。泰州市已有160家规模养殖场达到了江苏省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的标准,有近300家正在逐步使用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1.1.3 发展特色渔业产业。发展以“一蟹两虾”(河蟹、小龙虾、青虾)为主导品种的优质高效水产品生产,特种水产养殖面积占比提高至85%以上。加大“长江1号”“江海21”河蟹、“太湖1号”青虾、“南太湖2号”罗氏沼虾等新品种的推广力度。泰州市“长江1号”“江海21”河蟹养殖面积1.63万hm2,占河蟹养殖面积的26.87%。加快推进池塘标准化建设步伐,2018年上半年泰州市改造标准化鱼池0.41万hm2,提前完成全年0.39万hm2的任务。

1.2 农业绿色生产情况

1.2.1 推进绿色防控。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如中央财政救灾补助、粮食高产创建项目、重大病虫害防控等项目资金均向示范区作重点倾斜。提高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中高效低毒生物农药使用面积占比。二是强化病虫监测。各市区在原有区域测报点的基础上,试点聘请种植大户参与病虫监测,同时配备自动智能监测设备、田间小气候监测站等现代监测工具,准确预测预报,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三是强化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根据江苏省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要求,在各市区建立省级稻麦、蔬菜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12个,核心示范区面积近0.13万hm2,辐射带动面积1.33万hm2,示范区内农药使用量下降20%以上。2018年上半年,泰州市农药使用量1 612.07 t,占2017年全年的33.1%。

1.2.2 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一是实行菜果有机肥替代行动。通过创新利用方式、技术模式、组织形式等途径,推进以“有”代“无”。在泰兴、兴化等乡镇选择畜禽粪污治理压力大、作物化肥施用减量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名特优果菜稻产区和规模种植基地,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引导、鼓励规模畜禽养殖场与种植基地对接,就地就近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二是转变施肥方式。以测土配方施肥为抓手,以“控氮、减磷、补钾、添微”为重点,走“大配方、小调整”的技术推广路线,着力开展试验示范,控制泰州市施肥总量,优化施肥结构,科学肥料运筹,改进施肥方式。三是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和原有种植大户,在喷滴灌条件基础好的地区,完善喷滴灌系统和施肥系统。

1.3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情况

1.3.1 推进园区提档升级。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作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引导产业向各类农业园区集聚,不断扩展园区发展内涵,增强园区示范带动作用。以园区建设为抓手,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广应用“稻田+N”综合种养模式、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综合利用的洋宇模式、上膳源有机农场模式、苏中园艺节水节能智能温室循环生产等13种绿色发展模式。

1.3.2 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泰州市耕地面积29.53万hm2,其中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面积24.86万hm2。“两区”划定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根据江苏省政府下达任务,泰州市划入粮食生产功能区中水稻19.73万hm2、小麦16.40万hm2,划入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中大豆1.13万hm2、油菜2.07万hm2。2018年以来,泰州市政府专门发文对“两区”划定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明确了划定标准和时间进度要求,目前各市(区)正按照相关要求紧锣密鼓地进行推进。

1.4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2018年上半年,泰州市机耕、机收水平超97%,产地烘干、水稻机插、秸秆机械化处理水平分别达到70%、87%、90%,新增轮式拖拉机187台、高速乘坐式插秧机329台、高地隙喷杆喷雾机195台、谷物烘干机81台、联合收割机184台、自走式育秧机82台以及高速乘坐式插秧机329台,实现机具和技术“提档升级”。

1.5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2018年,泰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开工建达2.20万hm2。发改试点项目第一批姜堰区0.67万hm2试点项目工程已进入竣工扫尾阶段,第二批兴化市3.33万hm2试点项目。2017年开工建设1.00万hm2,该批项目进度达50%;2018年计划新建0.91万hm2,该批项目正在进行实施方案市级评审。泰州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第一批国家项目0.53万hm2已进场施工,第二批国家项目正在市级评审,省级高沙土项目0.08万hm2正在进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市级零散地治理项目66.67 hm2已进场实施。

2 泰州市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在种植结构上,粮食面积比重过大,而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面积比重较小。在劳动力结构上,种植业从业人员比重较大。在农民收入结构上,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大头”,对工资性收入的依赖度较高,而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的贡献不大。

2.2 农业面源污染现象依然存在

尽管近年来泰州市一直注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但是在化肥、农药减量施用的情况下,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总量仍然较大,部分地区过量使用还较为普遍,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资源化利用率不高,农村废弃物尚未完全得到合理处置和利用。

2.3 农业绿色供给水平不高

近年来,泰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稳中向好,但是,农产品质量问题和风险隐患仍然存在,农兽药残留超标和产地环境污染问题在个别地区、少数品种和特定时段偶有发生。种养结合不紧、循环不畅,渔业资源面临很多威胁,农业生态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3 泰州市推进农业发展的建议

3.1 推进园区高质量建设,让农业科技“强”起来

聚力打造城北生态经济带,开发农业新功能,创新农业新业态,示范引领泰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推动园区发展质量提升、推动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增强,全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升级版,把园区打造成新技术等现代要素集成运用的主阵地,打造成信息化与农业融合发展的样板区,打造成高产高效绿色发展的展示区,以园区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动泰州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每个市(区)至少集中打造一个具有成果展示、示范引领、科技孵化的农业“客厅”[2]。

3.2 推进产业高质量升级,让农业效益“高”起来

统筹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努力把优势调强、产业调大、链条调长、效益调高,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大力推进新产业新业态培育,让现代农业给农民带来更多财富。深化与农业“大院大所”合作,突出做优、做特、做融合,丰富提升“千斤粮、万元钱”高效种养模式的内涵,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

3.3 推进品牌高质量创建,让农业品牌“响”起来

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按照“有标对标、无标补标”的原则,制定一批地方特色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确保主导产业、重点行业、主要区域“标准化”生产全覆盖;切实加强执法监管,推广普及移动智慧监管、二维码追溯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无缝监管;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加快推进由产品向品牌转变、由品牌向名牌转变,唱响“品质农业、泰州至上”区域质量品牌[3]。

3.4 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让农业本色“亮”起来

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培育绿色高产高效典型,打造“美丽牧场”“美丽渔场”;严格生态保护与治理,巩固畜禽污染治理成果,加强水生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建设;大力推进“绿满泰州”行动,持之以恒地厚植泰州市生态优势,把生态优势打造成泰州市农业发展最靓丽的“名片”。

3.5 推进产能高质量提升,让农业基础“硬”起来

坚定不移地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开展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工程示范,力争每个市(区)建立一两个“可看、可学、可复制”的示范点;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机制,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依托为农综合服务平台和智慧农业服务管理平台“两大平台”,开展全天候、全覆盖为农服务;示范一批成熟度高的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推广一批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建立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4]。

猜你喜欢
泰州市园区绿色
泰州市打造“五个过硬”的应急队伍
绿色低碳
泰州市以“四行”下好精准执法“先手棋”
泰州市下好节后安全“先手棋”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