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的中心景观植物配置研究

2018-02-12 10:00李国瑞
乡村科技 2018年27期
关键词:造景喷泉绿地

李国瑞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2046)

中心景观是具有一定属性区域的公共空间,如居住区中心景观、公园中心景观等,在景观设计中有着重要地位。其植物造景不仅是植物个体与植物群落所表现的形象,更是体现中心景观娱乐、人文特征、生态性的环境景观,能够通过人们的味觉、嗅觉、视觉等感官的感受,使所在环境的人们产生一种美的感受和联想。就中心景观的景观建设而言,需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配置植物;突出植物观赏特性;根据所属区域功能的需要,合理配置植物。

1 中心景观总体规划格局

绿地布局应与建筑风格相辅相成,构建有层次感的面状绿地空间、线形道路硬质铺装空间、斑块绿地空间层级系统结构。场地及其周围环境采用规则的几何形划分区域,以便能很好地与周边环境衔接,喷泉、雕塑、广场三点一线形成中轴对称格局,中轴线两侧为人行道。入口处可设水池,水体自古以来都是智慧的象征与体现,在设计中采用水体同样表现出中心景观的与众不同,水池旁可设小喷泉广场,喷泉广场圆形露台上设主题雕塑,雕塑体现出中心景观特色,表达场地空间的功能,具有一定娱乐性,也可体现地域文化、人文景观特色等[1]。

整个区域环境景观包括植物、喷泉、雕塑等设计要素,环境以绿色为主色调,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形成层次明显的空间结构,中轴两侧种植高大喜阳乔木,草坪上种植低矮灌木。中轴线设计以硬质铺装为主,两边配置植物,通过主轴线两侧既可以观看水景、喷泉、雕塑,也可以看到两侧色彩缤纷的植物,同时搭配高大的乔木形成遮阴效果,既满足功能上的要求,也丰富了中心景观环境。

水是生命之源,小喷泉赋予中心景观以活力之感,人们可在疲惫、放松之余在此处休息、观景。主入口是中心景观轴线的起点,也是展现中心景观风貌的标志性设计。进入主入口是下沉式台阶,接着是喷泉水景,水柱喷起,生机盎然;景观道中间设计一个长条形喷泉水池,两侧伸出平台放置花钵。

2 主题性植物造景

设计中通过种植梧桐、银杏、合欢、香樟、国槐、梅花、兰花、竹子和菊花来造景。其中,梧桐抗空气污染能力较强,叶片具有吸收有毒气体和滞积灰尘的作用。银杏对气候及土壤的适应能力都很强,孤植、丛植、混植皆宜。香樟气味比较香、树形美观,在光照下光合作用效率十分高,可以释放大量氧气。国槐树冠广阔、枝叶茂密、寿命长且耐城市环境,因而是良好的行道树和庭荫树。梅花属阳性树种,在通风、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生长良好。而且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迎雪吐艳,凌寒飘香,具有坚贞气节和崇高品质。兰花和其他许多食用花卉一样,既可食用,又可药用,是不可多得的药食同源的食用花卉,同时又表达着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竹子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易繁殖、易栽种、易加工利用,投入小、产出大,病虫害少,产品类型多,用途广,市场容量大,投资风险小。竹子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兼容,三大效益显著。同时竹子又表达着国学情怀,竹子在中国古文化中代表着君子,既彰显气节,又坚韧挺拔,不惧严寒酷暑,万古长青。菊花色彩丰富,有黄、白、红、粉、棕、墨、紫、绿、橙、雪青和淡绿等颜色。菊花历来被视为高风亮节、高雅做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选择这些植物来造景不单单是美化环境,更体现着地域文化。

3 中心景观节点植物配置

3.1 主要绿化区植物配置

广场四周为绿化区,可供人们休息。主干道绿化应以庇荫为主,支路、小径以美化为主,在主干道的两侧种植榕树、香樟树、银杏、合欢等。在主干道、支路、小径的两侧均为地被植物景观,有大片的草坪,草坪上分别种植金叶女贞、大叶黄杨、杜鹃等低矮植物。在草坪周边则种植紫叶李、桃。低矮植物与周边的树种植物相呼应,与广场上水景与雕塑共同产生一种和谐的韵律美,塑造出庄重、简洁、大方厚重的环境氛围[2]。在中心建筑两侧为灌木,如杜鹃、牡丹、小檗、黄杨、沙地柏、铺地柏、连翘、迎春、月季、菊花、茉莉和广玉兰等形成色彩斑斓、植物种类丰富的空间。在广场后面则是水池、方亭和假山,亭周围选择栽种竹类,竹能与假山遥相呼应,体现坚韧不拔的精神。

3.2 主要节点植物配置

中心景观两侧,通过整齐地种植银杏树形成林荫大道,使整个区域在整个绿荫下变得更加美丽。同时,注重形式美的表现,通过种植高低分明、树冠大小明显、树形姿态各异与色彩丰富的树种相搭配,使中心植物景观环境具有丰富的变换空间,增加色彩层次感的同时又加深空间层次感,可以打破现代建筑线条的平直、枯燥、呆板、单调的感觉,使整个中心景观环境体现出生动活泼氛围。

小广场周围是主题性景观树,一方面有利于遮荫,另一方面可当主景,供观赏。整个植物搭配从空间构成角度来看,乔木、灌木及地被植物形成空间上的参差感。

在绿地中央配置观景树,在观景树后面种植小灌木,主题树周围种植各种颜色的植被,点缀、丰富整个园区的景观效果。另外,绿地还可作为人们休闲、交流的最佳之地,设计为具有现代感的区域环境景观。

广场与喷泉两侧种植大量的草坪地被植物来满足季节性植物景观,主题性卵石铺装路面与植物景观浑然一体,根据不同植物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选择植被,两侧配置高大乔木与季节性花卉,并设有休闲方亭和座椅。利用中国四大名花——梅、兰、竹、菊来提升中心景观内涵,达到文化与植物景观相融合。

入口雕塑两侧是绿地、种植阵列迎宾树。在绿地中种植色彩斑斓、低矮的灌木彰显区域文化特色。将中心植物景观与文化融合在一起,体现出特色。植物造景时要考虑自身文化特色,结合当地植物种类营造出适宜的环境,体现出中心景观的文化底蕴。

4 结语

中心景观植物配置以适地适树为原则,体现地域文化,植物选择要求满足功能需求,体现中心景观主题,以表现中心景观的特色为主。植物配置结合中心景观构筑物、山石、水体共同构建具有特色的中心景观。

猜你喜欢
造景喷泉绿地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可乐瓶里的“喷泉”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走进绿地
为什么鲸的背上有“喷泉”
克拉玛依城市防护绿地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的探讨
音乐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