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的药物治疗进展

2018-02-12 12:15高金华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腮腺炎洛韦板蓝根

高金华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感染科,天津 301800)

流行性腮腺炎(epdemic parotitis)是由腮腺炎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隐性和显性感染者均具有传染性。冬春两季是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高峰,此病潜伏期一般为2~3 w,起病急骤,以发热、头痛、腮腺疼痛肿胀等为主要病理表现。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近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强度进一步增强,我国发病仍以5~9岁学龄儿童为主[1],易在中小学中引起暴发性流行。流行性腮腺炎实际是一种全身性感染,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多器官,其并发症包括睾丸炎、乳腺炎、脑膜脑炎等,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2]。因此对此病预防和治疗应予以足够重视,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1 流行性腮腺炎的疫苗免疫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在我国属于丙类传染病,目前专门针对腮腺炎的疫苗已纳入我国的免疫规划程序,主要应用的腮腺炎疫苗包括单价和双价的麻疹-腮腺炎、风疹-腮腺炎疫苗,以及三价的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MMR)[3]。1979年我国从美国引进JL病毒株并自行培养出S79株以制造疫苗,相关研究表明国产疫苗抗体阳性率为82.6%~88.6%[4]。陈国翠[5]等学者对国产MMR和进口MMR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发现,两者在抗体阳性率和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预防腮腺炎疾病时具有相同优势。

虽然在疫苗保护效力方面国内外差异不显著,但是在免疫接种程序方面仍存在一定区别。目前国外接种多采用2剂次的MMR免疫程序,已证实其具有良好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有利于有效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由于单价疫苗在使用方面较为不便,自2007年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我国腮腺炎疫苗主要实施儿童8月龄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R),而处于高发年龄段的7~15岁人群不能免费接种。相关研究对比不同免疫程序的MMR和MR抗体水平情况发现,在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方面,于12月龄、22月龄时接种MMR病毒的抗体阳性率和病毒抗体几何平均浓度较2剂次MR和8月龄2剂次MMR高[6]。天津市的一项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免疫规划效果评估研究表示,MMR初免疫时抗体阳性率可达85%以上,但抗体虽时间下降,因此4岁龄儿童处于发病率高峰期;再次免疫后,抗体阳性率可回升至95%,并在9年间仅缓慢降低至85%[7],因此建议推广使用2剂次的MMR免疫程序,以实现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消除目标。

2 流行性腮腺炎治疗的西药进展

流行性腮腺炎具有自限性,抗菌治疗效果微弱,目前本病要以抗病毒药物为主。

2.1 利巴韦林和更昔洛韦利巴韦林是广谱强效的抗病毒药物,广泛应用于腮腺炎、拉萨热、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张亚琴[8]等学者对流行性腮腺炎患儿予以每日2次5~7.5 mg/kg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其治疗有效率为83.1%。章银瓶[9]等学者对腮腺炎患儿予以相同剂量利巴韦林,其治疗有效率为84.4%,与张亚琴结论相近。利巴韦林的起效途径是药物在细胞内被腺苷激酶磷酸化形成单磷酸,干扰鸟苷酸的合成,从而阻断病毒DNA链延长。但相关研究也指出,利巴韦林抗病毒效果依赖腺苷激酶,易产生耐药性[10]。更昔洛韦是一种新型广谱抗病毒药物,其应用于流行性腮腺炎治疗获得较好疗效,且优于既往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斯琼[10]指出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各应用5 d的20 mg/(kg·d)利巴韦林和4.5 mg/(kg·d)更昔洛韦,更昔洛韦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利巴韦林。更昔洛韦既可直接与病毒DNA杂合,进而终止病毒DNA链的延长;又能在病毒激酶诱导下产生三磷酸化物,竞争性地抑制病毒DNA聚合酶,因此更昔洛韦通过以上两种途径终止病毒DNA链的延长,增强抗病毒效果,也较单一途径更不易产生耐药性。

2.2 西咪替丁西咪替丁又名甲氰咪胍,为咪唑类H2受体拮抗剂,常用于抑制胃酸和抗溃疡,但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等其他疾病也有较好效果。相关研究显示对流行性腮腺炎患儿予以每日西咪替丁10~20 mg/(kg·d)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7 d治疗有效率为94.29%,高于单独应用抗病毒药物[11]。陈宏[12]等学者每日予以15 mg/(kg·d)西咪替丁治疗5 d联合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效果较好,能够缓解腮腺疼痛,加速腮腺肿胀消失。西替咪丁一方面可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缓解组胺释放引起的相关反应;另一方面可增强机体固有免疫功能、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应用于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疾病效果良好。

2.3 干扰素干扰素能诱导细胞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蛋白、核酸和病毒复制所需酶的合成,以干扰病毒复制繁殖;干扰素还可通过调节免疫活性细胞,增强T、B细胞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以有效遏制病毒侵袭和感染;同时,小剂量干扰素可刺激免疫活性细胞产生更多干扰素,促进抗病毒效果[13]。王俭[14]等学者每日2次应用1~20 微克/(千克·次)的干扰素α-1b联合仙人掌液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效果显著,其总有效率可达98.6%,腮腺肿大天数为(3.9±0.8)d;对照组利巴韦林有效率为84.3%,腮腺肿大天数为(5.1±1.3)d。

3 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治疗进展

流行性腮腺炎在中医中归属于痄腮等范畴,本病治疗总体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原则,其常证为邪犯少阳、热毒蕴结,变证为邪陷心肝、毒窜睾腹和毒结少阳[15]。

3.1 蒲地兰消炎口服液蒲地兰消炎口服液是一种蒲公英、地丁、板蓝根和黄芩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许小红[16]等学者以10毫升/次、3次/天的剂量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结果显示单用更昔洛韦治疗有效率为76.6%,联用蒲地兰消炎口服液治疗有效率为93.6%,蒲地兰消炎口服液与更昔洛韦联合方案组发热、腮肿等主要症状消退也更迅速。蒲公英、地丁和板蓝根均属苦寒清热解毒之品,板蓝根善凉血利咽,蒲公英长于消痈散结,地丁擅凉血消肿;又有一味黄芩,为苦寒清肃之品,长于清中上焦之湿热,故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正对热毒炽盛所致的痄腮之症。

3.2 炎琥宁注射剂炎琥宁注射剂是穿心莲提取物制剂,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控制机体炎性反应等,应用于呼吸道疾病中效果良好。田波[17]等学者选取近年来炎琥宁注射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文献进行循证评价,显示炎琥宁注射宁治疗痄腮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在退热、肿胀、疼痛消退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有研究报道,炎琥宁注射剂鲜见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炎琥宁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穿心莲内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炎琥宁注射液可通过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而提高溶菌酶活性,以起到保护呼吸道黏膜屏障,提高抗菌、抗病毒能力的作用;并能抑制病理状态下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达到减轻炎症反应和消肿的目的。

3.3 疏风解毒胶囊疏风解毒胶囊的主要成分是虎杖、连翘、板蓝根、柴胡、败酱草、马鞭草、芦根和甘草,虎杖苦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解表之效;连翘善疏风热,有清热解毒而能消肿散结之功;板蓝根善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柴胡善解表退热、疏散少阳;配以败酱草、马鞭草、芦根增强方中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用,而甘草不仅可调和诸药,同时也是清热解毒的常用药,故全方共奏清热解毒、疏风热、消痈散结之效。赵伟指出根据患儿不同年龄予以不同剂量疏风解毒胶囊可明显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促进疾病恢复[18]。

3.4 清热解毒方清热解毒方中包括黄芩、连翘、葛根、黄莲、玄参、板蓝根、金银花、穿心莲、猫爪草和甘草。连翘、黄莲、金银花、穿心莲、板蓝根、甘草均是常用清热解毒之药,其中连翘和金银花还具有消肿散结之效,板蓝根利于凉血利咽,穿心莲凉血消肿,甘草调和诸药。而黄芩善清上焦头面湿热,玄参利于滋阴降火,猫爪草化痰散结、解毒消肿。故诸药合用清热解毒、消肿散邪之功显著。吴凡[19]等学者以每日1剂清热解毒方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效果良好,总有效率为92.68%;还可促进患者退热消肿,利于控制机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水平。

3.5 如意黄金散和矾冰液中医理论中认为痄腮是由于风热疫毒经呼吸道进入人体,气血互结无法排出体外,郁积于下腮部位而致外部肿痛,因此亦采用外敷药物于患处,以达到解毒清热、消肿止痛之效[20]。刘羽[21]等学者采用常规治疗+如意黄金散联合矾冰液外敷治疗有效率可达97.1%,也可使退热时间和消肿时间缩短。如意黄金散的成分为姜黄、大黄、黄柏、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天南星、白芷、天花粉。方中大黄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淤通经,黄柏清热燥湿、解毒疗疮,苍术枯燥温通、驱邪辟秽,厚朴燥湿消痰,陈皮和天南星燥湿化痰、消肿散结,天花粉清热泻火、消肿排脓,白芷燥湿止痛、消肿排脓,诸药经甘草调和,外敷于腮,发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燥湿化痰的功效。而矾冰液中的白矾味酸气寒,外用长于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冰片清热止痛,故联合如意黄金散外敷有利于促进清热解毒和腮肿消退。

猜你喜欢
腮腺炎洛韦板蓝根
南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腮腺炎与男性不育
您真的了解板蓝根吗
复方板蓝根颗粒及板蓝根的质量研究概况
流行性腮腺炎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疫情流行的具体措施分析
龙胆泻肝丸联合泛昔洛韦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治腮腺炎
旱地板蓝根高产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