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羌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8-02-13 01:06
新疆农业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枣树红枣

若羌县红枣科技服务中心,新疆巴州 841800

1 若羌红枣产业发展现状

若羌县红枣产业发展分为三个时期,1978年~1990年为红枣种植的起步探索时期;1991年~2000年为红枣种植的徘徊、缓慢发展时期;2001年以来,通过对若羌红枣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若羌红枣产业进入迅猛发展时期。

1.1 若羌红枣种植的起步探索时期 (1978年~1990年)

1978年3月若羌县第一次引种红枣,从巴州林业局调运400株山西骏枣苗种植;1988年若羌县林业局从河南省新郑调进红枣苗5.25万株,品种以灰枣为主,栽植模式为2 m×10 m、2 m×4 m,推广粮枣间作种植237 hm2;1978年~1990年若羌县累计引进红枣苗12万株左右,据档案记载,引种枣树存活少,收益甚微,不被众人所接受和重视,未能形成规模。

1.2 若羌红枣种植的徘徊、缓慢发展时期(1991年~2000年)

1991年~2000年若羌县从外地(河南新郑、阿克苏、库尔勒等)调运枣苗110余万株,经调查存活枣树14.1万株,成活率12.8%,没有品种要求,栽植模式为3 m×6 m,采取枣棉间作、枣粮间作等种植,因管理粗放,存活枣树少,品质不高,效益比较低。红枣种植徘徊缓慢发展时期,有组织地推广红枣种植的经验和教训,对后来若羌红枣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尤其有效解决的重大问题和矛盾,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才能开辟红枣发展的创新之路。

1.3 若羌红枣产业迅猛发展时期(2001年~至今)

2001年以来,若羌红枣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若羌红枣产业进入迅猛发展阶段。若羌县委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强有力提出大力发展红枣产业,统筹城乡全面协调发展,实现大幅度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和打造若羌精美绿洲的双赢目标,矢志最终破解“三农”难题,开创了若羌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从此若羌红枣产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2001~2005年若羌县从外地(河南新郑市、河北赞皇县、陕西佳县等)调运枣树苗855万株,种植面积 5 334 hm2, 栽植模式为 4 m×1 m、4 m×1.5 m、4 m×2 m等矮化密植,主栽品种为灰枣,辅以冬枣、骏枣等品种。红枣种植规模实现以最少人口创造四年红枣栽种面积及株数名列全国前茅、位居全疆第一,分年度红枣栽植量位居全疆第一,农民人均拥有枣树位居全疆第一的三项创举,提前两年完成“十五”计划种植任务的2.5倍,是“九五”期末全县枣树总量的61倍,以绿色食品为载体,以“楼兰红枣”为主体品牌的产业品牌战略的成功实施,以“楼兰红枣”为代表的若羌红枣,2004年11月被评为中国红枣优质产品一等奖,中国最优干食红枣基地的建设目标初步得到确立,使若羌红枣发展的历史成为若羌“三农”工作变迁发展历史的缩影。

若羌县坚定不移实施“枣业富民”战略,目前,全县红枣种植面积15 346.7 hm2,栽植模式为4 m×1 m、4 m×1.5 m、4 m×2 m 等矮化密植, 主栽品种为灰枣,辅以骏枣、冬枣等品种,2016年红枣总产量9.93万 t(干枣 6.95万 t),产值达 10.5亿元,红枣产业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占的比重达到68.54%以上。在红枣产业的强势拉动下,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从2001年的2 216元增加到2016年的30 076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连续8年蝉居西部12省市区首位,红枣产业成为若羌农民致富的“红色银行”和“摇钱树”。预计2017年若羌县红枣产量达到10.57万t(干枣7.4万t)。

2 红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红枣产业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1 林果产业树种单一

树种为红枣,主栽品种为灰枣,辅以冬枣、骏枣等品种,农牧民收入70%左右来源于红枣产业,增收渠道比较单一。

2.1.2 果品产量、品质下降

原种植模式枣树株间过密,没有按时疏密;枣树管理粗放,树体过高,科学修剪程度不高;随着枣树龄增加、冠幅增大、树体间出现郁闭,通风透光性能变差,光合效率下降、结果部位外移、树势减弱、易发病虫害,造成果品产量和质量下降。

2.1.3 果园管理成本加大

为抑制树冠逐年扩大,枣园加大修剪程度的过程中,从而增加了枣树修剪、抹芽、摘心等技术措施的频次;因种植密度较大,给枣园在实施田间翻地、施肥、喷药等技术的机械化作业带来极大不方便,从而造成生产管理的劳动成本明显增加。

2.1.4 病虫害发生趋势加重

原种植密度过大,树体的通风透光能力变差,光合能力下降,有害生物的生态营造林防治措施难以实施,病虫害加重,果品质量受到严重挑战。

2.1.5 肥料投入减少

近三年,因农民从红枣产业中收入比前几年相比减少较多,对红枣管理投入减少,农家肥料或有机肥施入量不足,不利于绿色有机红枣产业健康的发展。

2.1.6 病虫害监测预报网络需要完善

县、乡、村、组四级病虫害监测预报网络建设尚未完成,病虫害及灾害的预测预报能力和防控能力仍然制约红枣产业健康稳步的发展。

2.2 若羌红枣加工、销售存在的问题

2.2.1 红枣销售面临严峻考验

随着疆内外红枣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国红枣市场已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若羌红枣销售价格优势与南疆地区差距逐渐减小,价格优势越来越不太明显。据有关资料统计全疆红枣面积达533 333 hm2,2014年以前南疆红枣未大面积进入盛果期,产量不高,品质也较差;2015年、2016年南疆红枣主产区开始大面积进入盛果期,产量增加非常明显,对若羌红枣市场及价格冲击比较大,若羌县红枣销售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

2.2.2 红枣附加值不高

县域企业及合作社精深加工能力不高,深加工水平低,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主要依靠初加工,简单包装后销售。品牌培育创建能力不强,营销推广渠道较窄,营销主题品牌保护产权制度建设滞后,外销能力弱,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

3 红枣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3.1 认真做好枣树疏密及整形修剪等工作

若羌红枣面积应稳定在15 333 hm2,品种以灰枣为主,辅以骏枣、冬枣等品种。针对若羌县枣园多为15年左右树龄密植枣园,发展红枣初期栽植模式,目前已严重制约红枣产业的稳步健康发展,必须狠抓红枣提质增效工作,大力推广红枣简约化栽培技术,加大枣树间移疏密力度,将红枣种植模式4 m×1 m和4 m×1.5 m调整为4 m×2 m或4 m×3m;枣树落头,降低高度,树高控制在3.5 m;通过种植密度调控、树体整形修剪等技术,培养合理树体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发生,便于机械化操作,减少农民田间劳动强度成本,扎实推进绿色有机红枣发展,提高枣果质量产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3.2 进一步完善红枣灾害防控体系建设

3.2.1 加大防控基础设施建设

高度重视以防治有害生物、防范低温冻害、防御大风沙尘为主的林果业灾害综合防控体系建设,认真完善编制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在全县建立3个监测预报点,增强预测预报能力和防控能力;以315国道瓦石峡镇塔什萨依和218国道兰干检查站为依托,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查力度,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要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增加监测点,提高准确性;要善于总结和综合运用各项防冻措施,制定和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完善红枣基地林网化配套,提高防护林网水平,增强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3.2.2 加强防控队伍建设

加强乡镇林业工作站、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的技术队伍建设,每乡镇站配备不少于5名技术人员,县森防站配备5名专业技术人员。

3.3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红枣的综合效益和整体水平

3.3.1 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工作

积极与农林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联系,紧紧围绕红枣生产关键技术环节,着眼于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培养红枣技术人才,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采取行政措施推动、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的办法,进一步开展实用、实效、通俗易懂的红枣科技培训,努力把广大枣农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林果经营者。

3.3.2 建立健全红枣科技服务体系

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调整红枣技术专家组,研究制定技术措施,全县红枣统一规范化管理;聘请农林院校、科研院所的红枣专家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工作;鼓励和支持县乡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围绕红枣基地的生产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承包和技术培训;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拨付专项经费,进行试验研究和指导生产;进一步加强红枣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稳定推广队伍,保障工作经费,提高人员素质,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技术推广服务能力。

3.3.3 强化科学管理,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常规红枣管理技术普及与现代红枣新技术推广应用、点上示范和面上覆盖相结合,重点围绕提高红枣品质和综合效益,积极推广科学整形修剪、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有害生物防治、生态养禽、分级包装和精深加工等技术,科学合理采收,做好晾晒、制干等产后商品化处理,提高商品率。

3.4 加快有机红枣示范县认证创建工作

为确保红枣有机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确定一个技术支持单位、一个认证机构,组建若羌县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专业化局,专职负责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县创建工作。积极组织农业、林业及乡镇负责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的领导,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机产品认证中心及陕西阳县全国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标杆县,学习有机农产品认证及基地管理、规划、营销、农牧民增收的典型经验,指导若羌县有机红枣示范县创建工作。

3.5 加快外销平台建设,提升市场开拓能力

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加快推进外向型农业发展。引导红枣企业、农民理性销售,促进红枣的价格平稳、销售渠道畅通。进一步深入提炼和宣传“楼兰红枣文化”,积极参加亚欧博览会和内地相关林果品展会,展示展销若羌红枣,开展农产品外销平台建设,大力支持企业、合作社建立更多的红枣品牌旗舰店和电子商务网店,若羌红枣销售渠道遍布全国各省区市,从而进一步提升若羌红枣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随着库尔勒-若羌-青海格尔木和若羌-和田铁路及高速公路建设,若羌将成为新疆通往内地交通枢纽和各类物资重要集散地。尽早在若羌县火车站附近建设完成66.7 hm2仓储、物流、餐饮、住宿、金融等市场配套的南疆红枣交易中心,依托若羌区位优势,打造新疆主要果品集散地和南疆红枣交割市场。

3.6 积极培育龙头,提高产品加工转换能力

龙头企业通市场、连基地、带农户,是推进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要始终坚持“龙头”企业带动,已拥有羌都枣业、好想你枣业、三海瓜园及农业部认定的定点市场-楼兰果蔬综合交易市场等红枣产业化企业20余家,可形成年加工5万t红枣的生产能力。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民转变观念,培养发展一批懂管理、会经营、带动作用强的经纪人,鼓励红枣合作社企业收购若羌红枣,制定政策贴息。通过合同、订单、技术服务和返还利润等形式,逐步形成了“企业+农户+基地”的产供销相衔接的机制。同时积极探索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离为基础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形成 “企业+合作社+农户”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机制。加快农产品加工转化,争取2020年红枣就地加工量达到5.2万t,加工转化率65%以上,实现精深加工增加值30 000万元。积极与科研机构、院校强强联合,开展“名、优、特”精品研发及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红枣产品附加值。

猜你喜欢
枣树红枣
枣树嫁接 掌握技术
一颗大红枣
七八月枣树管理莫放松
老屋枣树
枣树绿盲蝽象的发生与防治
手摘红枣想亲人
我爱家乡的红枣
红枣期货价格大涨之后怎么走
枣树的故事
分红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