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代陶瓷婴戏纹样

2018-02-15 07:36伍繁丽
西部皮革 2018年5期
关键词:婴戏婴孩青白

伍繁丽

1 婴戏图概论

最早出现婴孩的绘画是在山东临沂全雀山9号墓出土的汉武帝时期的《日月灵异人物》第四组帛画中,而在上世纪70年代,婴孩纹样最早出现在陶瓷上是在湖南长沙古窑址《青釉褐彩婴戏纹执壶》是一件唐代釉下彩陶瓷作品。后人研究者多数把历史资料里的所有存在儿童的绘画都统称婴戏图,婴戏图不仅出现在纸本还出现在绢、帛画、壁画、陶瓷等。从宋代的绢本婴戏图的画幅来看,婴戏图主要表达的可分两类:一类是儿童真实的生活情节及各种游戏玩耍,体现了宋代儿童的生活状貌;另外一类是想表达一种有象征寓意的情节作品,通过描写儿童的风俗活动来表达人们内心渴望的祈求多子多福和去灾辟邪的愿望。李嵩的《货郎图》,孩童嬉戏纠缠卖货郎。在宋代,卖货郎为日常最常见最受欢迎的行帛。宋代商业空前繁荣,各种店铺的出现以致货郎穿巷走街地叫卖,画家们将绘画选材投放到底层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于是民间戏耍、卖货郎成了瓷上“婴戏图”中最常见的纹样。

2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婴戏纹样

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影青固甚薄之瓷也,乃有瓷质颇厚仅能一面影出青色雕花者,此则名为隐青。”其实影青、映青、罩青、隐青这些称呼皆指青白瓷,“影青”其实是在晚清以后才有这说法,“青白瓷”是在宋元时代就有的称谓,青白瓷的兴起在北宋初期,这时期的青白瓷主要在景德镇的黄泥头、湖田、等窑的生产为代表。到了北宋末至南宋初,这时期青白瓷的釉色从从前的灰青和淡黄色变成绿色,比较淡雅朴素,温润如玉。到南宋中后期,青白瓷在远销国内外,烧制方法采用了北方定窑支圈组合窑具的覆烧法,这烧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数量,可是质量也很大程度上下降了。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孩儿攀花纹碗》,碗内刻划两童子在牡丹花丛中,纹饰轮廓以刻纹宽线条组成,以篦线纹排线加强纹饰形象,纹饰轻松自由,耐人寻味。综合笔者在景德镇“鬼市”里发现的几个青白釉婴戏纹碗,青白釉碗里的婴戏纹非常简练,基本都以弧线来刻画,把刻画婴孩的线和装饰花的线交融在了一起,似乎已经不分彼此,有着一种半抽象的感觉,只有认真去看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哦~原来那是一个婴孩啊!西方抽象画派在二十世纪才出现的,而在早早的中国宋朝青白釉婴戏纹碗上就已经出现了半抽象纹样图,甚至比中国画大写意花鸟开创者徐渭的抽象来得更早!

3 宋代磁州窑的婴戏纹样

磁州窑开始于北宋中期,磁州窑以民用瓷为最,无论在造型还是装饰上都是比较实用、经济和美观。白釉黑彩是磁州窑的特色,釉色比较多,其中有绿釉、白釉、黑釉等。黑白对比强烈,开创了中国陶瓷彩绘装饰的先河。如《磁州窑白地赭色婴戏图枕》,中心小孩头顶上落下一只小鸟,神情畏惧,而另一小孩手右手貌似要捉向小鸟,左手手掌打开似乎告诉头顶有小鸟的小孩不要害怕不要动,用线精炼,虽几笔却把孩子的神情表现的栩栩如生,情趣盎然。《三彩婴戏纹枕》三彩是磁州窑中比较少见的,此枕长方形,前低后高,枕面正中为三彩婴戏图,枕面两端绘折枝牡丹纹,周壁四侧为莲瓣纹。白釉黑花瓷色料粗糙,绘制不均匀,与民用粗瓷配合相协调,粗犷豪放,黑白拉开。

4 结合宋代青白瓷、磁州窑谈谈“禅”

通过上面章节的浅谈的瓷器,大部分都向我们透露出一种“禅意”。“宋代禅宗的自由精神既表现在它的根本历练和原初追求上,也表现在它的求道方式和生活风范上。这样就能理解为什么南宋士大夫们除了政事与教学之外,还如此热衷于金石书画和瓷器的鉴赏了。”[1]宋代有着重文轻武的崇文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南宋时代的禅宗有着自上而下的渗透着整个宋代,它的核心是自由,禅宗无关政治层面的自由,禅宗只探讨生命的自由。“禅宗主张的“即心即佛”。就是认为人的自性本来清净,因而“悟道”无需外求,只需内求“自性”即可。”[2]从宋代诗词中得知莲的高度评价,如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有一种放弃恶从善,一种洁身自好,对纯洁的向往。莲花被广泛刻划在宋代的青白瓷上,青白瓷本身釉色已经体现着一种禅意的气息,青白瓷加莲花更是一种对“禅意”追求的极致。宋代众多瓷器上婴戏图的出现,婴童本身就是象征着一种纯洁、率直、纯真,这是内在的生命特征。无论是磁州窑还是耀州窑中的瓷枕或者碗的婴戏纹样都比较简练洒脱及脱尘,这一切都反应了禅意的精髓!

参考文献:

[1]林武军.宋代青瓷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11

[2]李雨苍,李兵绘.宋代陶瓷纹饰精粹纹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09

猜你喜欢
婴戏婴孩青白
成长
童趣天真 婴戏升平
流年
KING CABBAGE
还喧嚣都市一个“青白”
童心童趣——烟台市博物馆馆藏婴戏题材文物精赏
宁夏博物馆馆藏西夏婴戏莲纹印花绢赏析
安徽繁昌窑青白釉瓷炉研究
细微的阳光
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