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浪潮下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现状及发展

2018-02-15 09:32董薷段炼孺
建材与装饰 2018年29期
关键词:盲道设施老年人

董薷 段炼孺

(西安工程大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对社会的参与度也在不断的上升,由于社会成员中除了可以正常生活的人群外,老、弱、病、残、孕等这些在某个方面需要生活辅助的人群也占到了很大的比重,加之我国的老龄化进程正在不断的加速,所以无障碍环境在这部分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国无障碍环境的发展现状

1.1 无障碍环境取得的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视力、听力、肢体障碍者以及一些老人、小孩、孕妇等群体参与社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比如在道路、建筑、公共交通等公共空间,设置的盲道、护栏、爱心座椅、专属用品以及一些容易辨别的标识,方便了行动不便者的出行。天津的八大公园,连通的盲道和护栏等,就很好的考虑到了残障人士及老年人的需求;在信息交流方面,新闻播出时为他们提供的手语翻译,可以让听力和言语障碍者能够更好的获得交流、学习的机会;而且,很多的特殊教育学校也在不断的改进完善,通过特殊的教学方法、教学设备以及特别设计的课程,最大限度的满足特殊儿童的义务教育,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在增长知识、完善自己的同时,能够更好的去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1.2 无障碍环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1 无障碍环境观念认识的不足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般公共空间的无障碍环境都是以健康成年人的标准来进行设计的,所以很多人对无障碍环境缺乏充分的认识,没有能够全面的理解无障碍设施对于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生活能力衰退者等弱势群体的重要性,随意占用盲道、爱心座椅;随意的破坏无障碍设施。还有一些人认为无障碍设施特殊复杂,与正常人使用的设施相互矛盾;甚至有一些人,对于弱势群体不能够给予充分的尊重,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阴影,使他们更加的不愿意去参与社会,形成负面的影响。

1.2.2 对无障碍环境缺乏系统的管理

随着老龄化浪潮的到来,老年人口的比例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老年人生理老化、腿脚变得不灵活,所以就有更多的人需要通过无障碍的环境来参与社会生活,对已有的公共设施进行无障碍的改造就显得非常的迫切,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管理,很多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不够完善;部分城市仍然没有进行无障碍设施的改造,在一些新建的设施中,由于不遵循设计的规范、标准,缺乏对老年人以及弱势群体需求的考虑,很多的设计并不能为这些行动不便者所利用,例如,城市中的盲道出现不连通甚至是“断头路”的现象,很多的公共节点比如说公交站牌、居民小区、建筑入口等不能很好衔接。很多无障碍设施遭到破坏没有得到及时的修理,为后期的维护也造成一定的困难。

2 无障碍建设环境的发展启示

2.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随着老龄化浪潮的到来,无障碍环境的服务范围在逐渐的扩大,所以我们在完善无障碍环境硬件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提高全社会对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另外一方面,要强化法律法规对于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的权利保障,给予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生活能力衰退者等弱势群体更多的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给予的温暖,提高全社会的生活满意度。

2.2 建立健全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系统

首先要规范公共环境建设的设计规范,在针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坚持“以人为本”,要切实考虑到弱势群体及老年人的真实需要,坚决抵制面子工程;在规范新建设施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基础上,还要对已建设施进行无障碍的改造,通过无障碍道路的有效衔接,确保公共交通、生活小区、公共厕所等公共活动空间无障碍的连通与贯穿,加快无障碍设施的全覆盖。

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监管,对于占用盲道,破坏无障碍设施的行为,要严惩不怠,对于改造或新建的无障碍设施中不符合人机工程学和不满足人性化的设计,坚决不允许投入使用,确保设施的质量与作用。

对于无障碍设施建设不完善或未进行无障碍改造的区域,可以进行相应的政策鼓励、技术指导以及资金帮扶,在广大农村地区,可对旱厕等生活空间结合无障碍设计规范进行改造,设计出适合农村人生活方式的无障碍环境。

2.3 加快信息交流无障碍环境建设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信息传达与交流也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在建设无障碍硬件设施的同时,也要注重信息交流的无障碍,运用图形化的信息元素,将色彩、材质、光影以及人性化的视觉引导系统等基本元素运用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工作中,例如,在电影电视节目播放的过程中,添加字幕及手语翻译;在公共场所,提供盲文指示牌或者配备志愿者,为残疾人和老年人信息交流提供便利。

3 无障碍环境的发展展望

人的一生都会经历出生、衰老、生病、死亡四个阶段,除了天生具有生理残缺的人和老年人,具有正常生活能力的人有可能在某个阶段也会出现包括肢体、听力、视力、语言等各种不方便的状况,这就预示着无障碍设施的服务对象和内容逐步的扩大,我们在无障碍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大众的需求,而不仅仅是“专用性”。通用性、开放性和可持续性的无障碍设施可以运用充满人性化的通用设计,结合康复性的设计理念,给予残障人士及老年人更多的尊重,使他们能够在充满人性关怀的环境中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促进整个社会生活的文明和谐。

[1]张东旺.中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河北学刊,2014:122~125.

[2]谢 铮,朱晓东.谈无障碍建筑的设计和建设[J].山西建筑,2009(27).

[3]段学坤.农村生态旱厕空间环境及无障碍设施的设计研究[D].南开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11:78~80.

猜你喜欢
盲道设施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民生设施非“摆设”
“盲道十八弯”之忧
盲道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请为盲人留出一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