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绪论课教学建议

2018-02-15 01:30张鸣鸣李成金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材

张鸣鸣 李成金

摘 要:本文从初中物理学科特点和学生情况指出绪论课的重要性;由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剖析绪论课设置的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版本教材绪论课的栏目,合理组织绪论课的教学程序;从物理知识前后联系的角度,精心设计绪论课的教学实验,让学生在绪论课的教学中,初步掌握物理学习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物理;绪论课;教材

学生在初二第一次正式接触物理课程.虽然小学的科学课中,学生学到了一些物理知识,但是物理仅仅是科学的一部分,所学的内容也相对较为浅显.绪论课是初中物理的第一课,如何在学生与物理的初次碰撞中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正视绪论课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绪论课作为物理第一课,却没有初中物理内容的教学.因此,一些老师不重视绪论课的教学,甚至为了后续教学时间的宽裕直接跳过绪论课.这样的做法看似节约了教学时间,实际上得不偿失.因为,“物理学含有丰富的内容,既含有物理学的概念、规律、实验技能等,又含有探索的过程,科学的思想与方法,还含有科学探索的激情、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从首因效应的角度来看,在物理的第一课中迅速燃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对后续的教学意义重大,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到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知识的学习主要在观察与实验中进行,与语数外的学习方式相差很大.如果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能迅速转变,会给物理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障碍.因此绪论课的教学,需要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内容,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使得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充满好奇心,让学生适应学习方法的转变更快地爱上物理.

二、剖析绪论课的目的

绪论一般设置在教材的最前面,以概述本書的主要内容、介绍基本学习方法、畅谈学科前景等.通过比较不同版本初中物理教材发现,绪论课往往包含: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动手实验,物理学史的简介,物理在生产生活社会中的应用等.绪论课编排遵循初中物理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通过绪论课的教学, 让学生学会观察有趣的物理现象,并提出有价值的物理问题,了解物理学家探索知识的曲折过程并感受物理的人文之美,知道物理对于科技、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从而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初步掌握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三、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程序

绪论课如何组织较为合理呢?

从课时安排看,绪论课不一定要在一节课完成.譬如:苏科版的绪论有“奇妙的物理现象”“体验科学探究”两个部分;人教版的绪论有“有趣有用的物理”“怎样学习物理”“科学技术社会”三个部分;沪科版的绪论有“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探索之路”“站在巨人的肩上”三个部分.可见,教材中绪论课的内容比较丰富,一个课时完成比较仓促.一般绪论课建议两个课时.

从课堂教学结构来看,绪论课应具有新课的引入、教学过程、课堂小结、板书等基本的元素.教学方式的选择应符合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方式.绪论课教学内容由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材料阅读等几部分构成.当然也没有必要在一节课上面面俱到,比较好的形式是从教师演示实验到学生动手实验再到物理学家的实验探索;从实验现象到物理知识再到生活中的应用;从学生观察到学生动手再到学生提问;从课堂中的物理到生活中的物理再到物理的前沿.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物理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提问能力.

四、选择恰当的课堂实验

很多老师根据教材编排的内容进行教学就能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那么是不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物理教学,才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唯一途径呢?其实也不尽然,凡是能实现教学目的教学方式都是可取的.何况教材中的一些实验也未必都能引起共鸣.譬如:苏科版八年级物理引言部分的演示实验1:“看一看,是长蜡烛先熄灭还是短蜡烛先熄灭”.教学时,通常先问学生“没有玻璃罩,是长蜡烛先熄灭还是短蜡烛先熄灭?”学生回答是短蜡烛先熄灭,因为可燃烧部分短.接着再问,“如果把蜡烛放在玻璃罩中,是长蜡烛先熄灭还是短蜡烛先熄灭?”,学生有的会猜短的先熄灭,有的猜长的先熄灭.老师先用小的玻璃罩进行实验发现长蜡烛先熄灭,然后换用大玻璃罩进行实验,发现短蜡烛先熄灭.经过教师的提示,能让学生形成物理现象会随实验条件的改变而不同的结论.实验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也达到了教学目的.但在绪论课中不解释其原因,也未在初中物理的后续学习中给予科学性的解释.因此,选择的物理实验如果能与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相关会更好.譬如:苏科版八年级物理引言部分的演示实验2:“将手指润湿后沿着高脚酒杯杯口摩擦,猜一猜,你会听到怎样的声音?若在酒杯中加水,声音会变化吗?”学生大多数知道敲击杯子能发声,此实验情境确并不了解.当看到老师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后不仅发出了声音,而且发出了很明显的声音时,实验现象超乎学生的想象,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进一步提问“如果增加杯中的水,再次摩擦杯口,声音会不会变化呢?”学生都很期待,当老师改变酒杯中的水量进行实验时,明显听到发出的声音有所改变,学生觉得更加有趣.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很容易得出物理现象会随条件的改变而变化的结论.从课堂效果来看,前后两个实验都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但是,苏科版物理第一章是“声现象”,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即可以解释实验2中的声源是什么.在学习“乐音的特性”时又能解释实验2中水量增多时,声音的音调发生变化,并进一步解释为什么音调发生改变,且能对此进行拓展延伸.绪论课与后续物理知识的学习前后呼应能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加系统、严密.选择这样的实验进行教学,从长期来看无疑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生活中的物理情境很多,譬如:在保温瓶里装水时声音的变化,五颜六色的肥皂泡,拔河比赛等.生活中可以进行物理实验的物品也很多,譬如:与头发摩擦的塑料尺能吸引轻小物体,用矿泉水瓶自制的浮沉子,用电池、磁铁、铜丝可制作简易电动机模型等. 当然,选取恰当的物理情境和实验器材,对物理教师本身的物理素养有着更高的要求.

总之,绪论课不是可有可无,反而十分重要.上好绪论课也并不简单,一堂好的绪论课,并不是简单的图片堆砌和实验罗列.教师在进行绪论课的教学设计时,要以务实的精神,从知识多元化的角度进行.如何在绪论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如何用此信息为后面的物理教学埋下伏笔,更是需要物理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只有精心的教学设计、合适的的实验选择、适时的与生产生活联系、恰当的物理学史切入,才能使绪论课有知识有趣味有深度有广度,成为初中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炳元.物理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

[4]冯岳翔.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耿书娟,袁海泉,费军财.物理绪论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物理通报,2015(02):34-36 .

[6]田宜驰,艾国利.怎样上好物理绪论课[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49-52 .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教材
教材精读
我多想……
两岸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对比研究——兼谈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