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的“很顺当”与“不顺当”的思考

2018-02-15 01:30孙宜峰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机智课堂生成

孙宜峰

摘 要:无中生有、巧妙生成,把“很顺当”的课上成“不顺当”的课;顺其自然、临机处置,把“不顺当”的课上成“很顺当”的课;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把“很顺当”和“不顺当”的课上成学生喜欢的课、学生自主的课、学生创新的课.

关键词:很顺当;不顺当;课堂生成;教学机智

笔者听了“同课异构”的两节公开课,课题为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一节《初识家用电器与电路》,我校的李老师在本班开课,外校的朱老师借班开课.在评课过程中,多数教师认为李老师的课“很顺当”,教学过程设计巧妙,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流程顺畅、结构完整,学生合作学习,热烈讨论、积极探究、大胆展示,学生实验的两个点安排有序,学生分组活动“怎样使一个灯泡亮起来”开展很顺当,从通路到断路再到短路,一气呵成,教学任务完成顺利,教学效果好.部分教师认为朱老师的课“不顺当”,学生分组活动“怎样使一个灯泡亮起来”开展不够顺当,一开始,有几个小组学生在连接电路后灯泡未亮起来,朱老师安排学生自己排查故障、寻找原因,耗费了不少时间.教学流程随之发生变化,先断路后通路再到短路,后面的教学时间有些紧张,结课有些仓促;也有听课教师觉得朱老师的课堂自由轻松,抓住课堂的生成性和开放性,灵活机动处理课堂教学中新生成问题,不拘一格,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习效果好.由于对两节课的评价有较大的争议,引发了笔者对“很顺当”与“不顺当” 两课的思考,笔者认为“很顺当的课值得警惕”,同时也在思考“不顺当的课如何应对”.

一、无中生有、巧妙生成,把“很顺当”的课上成“不顺当”的课

笔者认为很顺当的课除了一些其它因素外,还有其积极的因素.比如,教师积极的工作态度、高超的教学艺术、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手段和非凡的教学能力,即在课前钻研教材、了解学情、合理设计、充分准备,在课上引导到位、组织得当、激发兴趣、互动有效;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能力高超和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娴熟等.

一节好课,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表演,而是在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学生不断产生认知冲突,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快乐学习的过程.可以说,课堂生成就是根据课堂教学的突然变化,教师采取积极措施,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顺势而为,从而推动更高水平的互动,使课堂产生质变、飞跃的过程.

课堂生成具有两个特性,即不可预测性和即时性.认识到课堂生成具有的这两个特性,教师才能坦然对待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才能灵活应对“就在这一刻”出现的变化情形,也就是所说的课堂应变能力强,使课堂教学更有意义、更加精彩.即时性需要教师高超的教学机智作支撑,充分运用师生双方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共同融合,共同生成灵动、活力、高效的课堂.比如,笔者在教学“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石块的密度”时,过程很顺当,学生按照实验步骤顺利完成,感觉无事可做.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了两个问题:1.若只有天平没有量筒,如何测定石块的密度? 2.若石块的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器材仍为天平和量筒,如何测定石块的密度?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人人参与,学生热情高涨,思维活跃.面对预设顺当的课堂,教师要无中生有、巧妙生成,有意识把“很顺当”的课上成“不顺当”的课.

教师还要掌握促使课堂生成的一些策略,例如:1.及时完善预设的目标.课堂教学的有效标准,不是看预设目标是否达成,而是看是否即时生成了目标.教师在备课时要正确把握了解、认识、理解、独立操作等知识技能目标动词及经历、反应、领悟等体验性目标动词.课堂教学中,目标可以删补,删减目标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增补目标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目标可以升降,指的是在课堂推进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2.灵活调整预设的环节.环节可以预设,但如果课堂教学一味按照预设环节进行,照本宣科,不观察学情变化,不应对课堂生成,那么课堂可能顺顺当当,甚至死水一潭.所以,环节与环节的推进,必须纳入鲜活的学情,变化的环境,即时的生成.3.随机活化预设的方法.“方法”指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教法和学法都可以预设,但不一定要恪守,随着课堂的推进,更应该创新教法和学法.教师要引领学生发现课本中的创新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不墨守成规,不固步自封,要科学想象,要大胆实践.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创新的方法,比如,物理探究方法中的迁移法、极端法就是创新思维,变换部分条件或互换条件与结论解决问题就是创新方法.笔者在教学“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定值电阻”时,课堂上一个学生的方法别出心裁,笔者预料之外,就让这个学生上讲台板画电路图、讲解实验原理、进行实验操作.别的同学受到启发,纷纷发表不同的见解,把“很顺当”的课上成了“不顺当”的课,效果很好.

二、顺其自然、临机处置,把“不顺当”的课上成“很顺当”的课

笔者认为不顺当的课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不外乎以下两点:其一,教师课前的功课做得不足,即教学的流程设计不够合理、教学的内容安排过多或过少、提出的问题太困难或太容易、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够了解、教学时间的分配不切合教学实际、教学器材的准备不够充分、多媒体设备使用不够熟练等.其二,教师课上处理课堂生成问题不够顺其自然和果断灵活,面对种种突如其来的生成问题,教师墨守成规、无动于衷、袖手旁观、听之任之,即处理课堂生成问题的能力不强、意识淡漠.如果是课堂教学中客观生成的问题导致课上的“不顺当”,教师应该怎么办?教学应该怎么教?怎样把这种“不顺当”的课上得“很顺当”起来,需要教师正确对待课堂中生成的问题,需要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灵活的教学智慧.

教师可以根据预设的方案开展课堂教学,但更要灵活弹性地接纳、吸收、处理课堂上即时生成的问题,把“不顺当”的课上成“很顺当”的课.在此过程中,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了教师的教学机智.而学生则在老师处理好的生成性的课堂中,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接受学习为思考学习,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课堂处于最大限度的激活状态,提高了学习的效果.比如,前面提到的朱老师的课“不顺当”,有几个小组学生在连接电路后灯泡未亮,朱老师及时抓住并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后面的教学过程比较顺利,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物理素养.再比如,笔者在《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公开课中,用学生电源给电阻丝通电发热,观察烧瓶中温度计示数上升的情况.突然断电了,笔者及时调整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思考“通电一段时间,假如电阻大的那个烧瓶中温度计示数上升的较大,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来电后,补做给電阻丝通电发热的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从而验证了学生得出的结论,学生兴趣盎然,后面的教学过程很顺当,听课老师给予较高的评价.面对生成的课堂,教师要顺其自然、临机处置,争取把“不顺当”的课上成“很顺当”的课.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根据学情和课堂的生成,放手让学生带上自己的知识、思考、兴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充分地展开探究过程,并在过程中及时调控,使学生产生新的顿悟、新的方法,体验探究的快乐感、发现的成功感,从而使三维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课堂真正成为高效互动的课堂,使“不顺当”的课成为“很顺当”的课.笔者深刻领悟到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和科学探究,加强科学探究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特别是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的课程标准不仅要求重视实验,还要加强实验的创新,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每个物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要真做实验、多做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在体验中学习,在探究中创新,促使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把“很顺当”和“不顺当”的课上成学生自主的课

笔者认为教师要想成为一位学生喜爱、课堂灵动,适应时代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育人品质的优秀老师,还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努力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树立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立德树人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任务,更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学生是具有鲜明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活力的生命体,课堂不能无视学生的存在,教师要努力做到高度尊重学生、充分信任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充分认识目前国家处于构建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时代,树立促进素质发展、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观念,坚持为学生的学习而预设课堂教学,坚持为学生的发展而开展课堂教学,转变教学理念,引领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快乐学习.

第二,认真备课,提升预设本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吃透教材,阅读新的课程标准,多角度切入文本,充分挖掘文本的潜隐信息,了解文本的辐射信息.比如初中物理课本中的“信息快递”“方法·技巧”“读一读”“信息库”“小结与评价”“社会·物理·社会”;教师还要吃透学生,对学生有充分的预测,做到因人而异、因人施教,钻研教学方法和技巧,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地预演课堂,提升预设本领,将自己虚拟地进入头脑中的“课堂”,让教师、学生、教材、情境等等因素都鲜活起来,获得一种对不确定性的会意,促使自身保持一种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心境.

第三,积淀经验,发展课堂机智.现在的课堂是灵动的课堂,是生成的课堂,会不断涌现学生各种各样的反应,会不断产生始料未及的信息.面对种种突如其来的课堂生成,对教师的教学机智提出了有力的挑战,课堂上教师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袖手旁观,听之任之,更不能闭门造车,为课堂生成而生成.而是要根据课堂的生成不断地、灵活地调整教学行为,综合把握课堂各种情况,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调整教学环节,将教学引向深入.笔者以为惟有虚心向名师学习,多听课、多交流、勤思考、勤实践,以课堂的生成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目的,积淀宝贵的教学经验,全力锤炼、发展教育机智,才能在课堂上灵活应对,自如应变,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让生成更有意义,让课堂更加精彩.

当今的课堂呼唤人性的回归,呼唤生命的活力,呼唤活化的思维,呼唤素养的提升,素养比习惯重要,探究比接受重要,自主比灌输重要,创新比墨守重要.教無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努力把“很顺当”或“不顺当”的课上成学生喜欢的课、学生自主的课、学生创新的课.

猜你喜欢
教学机智课堂生成
捕捉课堂生成,引导深度探究
赏识,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浅谈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机智的研究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谈语文课堂的精彩谁做主
浅谈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机智的重要性
巧用课堂生成 推进语文实践
智慧理答,破解课堂生成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