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价值体会

2018-02-15 12:44周培培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新生儿

周培培

【摘 要】目的:探討在接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特定时段内治疗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20例展开研究,根据护理措施的差异将其分为2组,给予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护理后两组患儿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房室间隔缺损率、心功能较差人数。结果:观察组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10.56±1.23)d,房室传导阻滞1例。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21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189-01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主要是由于主动脉肺动脉发错位畸形所导致的,该病属于新生儿常见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死亡率高达90%。大动脉调转术是现阶段临床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该术式操作复杂,且需要患儿良好配合进行治疗,因此围术期对患儿开展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1]。本文旨在研究对实施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治疗的患儿围手术期实施相关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特选取特定时段内的20例展开研究,现做报道:

1 基线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5月内治疗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20例展开研究,根据护理措施的差异将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为5:5,年龄2-45天,平均(40.23±2.58)天;体重3.1-4.9kg,平均体重(4.15±0.50)kg;对照组:男女比例为6:6,年龄1-45天,平均(40.23±3.55)天;体重3.2-4.8kg,平均体重(4.00±0.44)kg;对比分析22例患儿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可以支持下文中的统计学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严格按照本院规章制度开展护理工作,并确保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观察组: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1)术前护理:心理护理(家属):与家属取得充分良好沟通,减轻心理负担,确保家属可以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此次手术治疗。常规护理:对患儿进行抗菌素皮试,面罩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术前进行常规外科各项心脏检查。并保存好检查数据,方便同术后进行对比。术前禁食,术前4h禁水。(2)术中护理:护理人员术前准确交班,仔细并准确传达患儿信息,提前将此次手术所需器材及药品准备好,术中全力配合麻醉医生进行动脉穿刺、固定等,术中严密检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帮助医生固定好患儿全身体位。术后配合医生做好转运工作。在患儿进入病房使辅助呼吸,将患儿运送至监护病房后检查好气管插管,并做好详细记录。(3)术后护理:定时检测患儿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准确掌握心肌阻断时间、转机时间等。密切观察检测管道功能状态以及是否通畅,维持正常动脉压水平。严格控制好患儿病房环境,确保干净整洁并调整温湿度,与患儿家属及时沟通以便消除家属紧张焦虑情绪。谨遵医嘱,给予患儿呋塞米、地辛高、氯化钾等常规药物。如若患儿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则立即上报医生并展开救助措施。患儿出院后叮嘱家属尽量喂食高蛋白、高热量及高维生素食物,少饮多餐;确保患儿正常生长发育。指导家属在一年内尽量确保不带患儿去环境嘈杂和空气质量差的公共场所,避免呼吸道和肠道感染[2-3]。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对比两组患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房室间隔缺损率、心功能较差人数)发生率[4]。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中所产生的全部数据一律纳入SPSS23.0软件做计算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数据之间的比值分别用x2、t检验,若对比比值p<0.05,则可以判定此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成立。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房室间隔缺损率、心功能较差人数明显少于组间(P>0.05),差异显著,统计有意义。见表1:

3 讨论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属于临床常见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具体是指主动脉、肺动脉对调位置,导致主动脉瓣不在肺动脉瓣右后而出现在右前并接右心室,肺动脉瓣在主动脉瓣的左后,接左心室。但是左右心房心室位置及关系不变。肺循环氧合血无法有效进入体循环,导致患儿出生后血氧饱和度过低给予,极易发生缺氧、酸中毒而直接死亡。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贯穿于术前、术中、术后,大量研究证明在围术期采取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可最大程度上保证手术成功,对于患儿后期恢复也有益,并且可以显著降低和较少后期并发症发生率,整体降低患儿临床死亡率[5]。

综上所述,患儿年龄小、病情重,加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操作较为复杂,所以患儿后期并发症多,因此在围手术期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在护理每一环节给予预防感染措施,确保患儿以良好状态接受手术治疗,全面降低术后并发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丽影.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3):126-127.

[2] 罗雯懿,何萍萍,管咏梅,等.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后患儿经口喂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6):677-680.

[3] 殷志媛,刘彤,于浩,等.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患儿的围术期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23(12):53-54.

[4] 杨菊先,王旭,李胜利,等.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围手术期管理[J].中国循环杂志,2014.12(s1):127-127.

[5] 杨俊茹.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矫治术的循证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旬刊,2017.25(4):60-62.

猜你喜欢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新生儿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