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的微创介入治疗及预后情况分析

2018-02-15 12:44贺彬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贺彬

【摘 要】目的:探讨慢性疼痛的微创介入治疗及预后情况分析。方法:纳入我院84例2017.5.24-2018.6.18慢性疼痛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介入组则采取常规方法加上微创介入治疗。比较常规组、介入组疗效;慢性疼痛缓解的时间、慢性疼痛消失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疼痛应激指标;不良反应。结果:介入组疗效、慢性疼痛缓解的时间、慢性疼痛消失的时间、疼痛应激指标相比较常规组更好,P<0.05。介入组不良反应和常规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方法加上微创介入治疗慢性疼痛的效果理想。

【关键词】 慢性疼痛;微创介入治疗;预后情况

【中图分类号】R197.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217-01

在疼痛科的发展中,慢性疼痛为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传统疼痛的治疗一般用药物治疗。而目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慢性疼痛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福音,微创介入治疗是近年来疼痛医学的一项新技术。在疼痛医学理论中,其实在成像技术的指导下,通过CT或者X线引导,采取穿刺注药治疗的一种微创方式,以达到治疗疼痛和缓解疼痛症状的目的[1]。本研究分析了慢性疼痛的微创介入治疗及预后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用药方法

1.1 基本资料 纳入我院84例2017.5.24-2018.6.18慢性疼痛患者。随机分组,介入组42例,常规组42例。其中,常规组年龄22岁-78岁,平均54.25±2.79岁。男22例、女20例。病程1年-9年,平均(5.24±0.55)年。顽固性癌性疼痛13例,椎间盘突出29例。介入组年龄22岁-77岁,平均54.21±2.73岁。男23例、女19例。病程1年-9年,平均(5.21±0.51)年。顽固性癌性疼痛13例,椎间盘突出29例。常规组、介入组基本资料可比。

1.2 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缓解疼痛,同时还可采取物理方法如按摩、热敷等方式缓解疼痛。

介入组则采取常规方法加上微创介入治疗。对于顽固性癌性疼痛可选择介入化学神经毁损术,在椎间孔注射乙醇和酚制剂,经X线透视引导穿刺和造影。对于各种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可给予旁路穿刺注射。

1.3 指标

比较常规组、介入组疗效;慢性疼痛缓解的时间、慢性疼痛消失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疼痛应激指标;不良反应。

显效:病情恢复正常,疼痛消失,不影响睡眠和生活、工作,症状体征消失;有效:疼痛减轻,对睡眠、生活和工作仍有一定影响;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疗效=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7.0版本分别进行x2、t检验, P<0.05为检验水平,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介入組有更高的治疗效果,P<0.05。如表1.

2.2 疼痛应激指标 治疗前常规组、介入组疼痛应激指标相近,P>0.05;治疗后介入组疼痛应激指标变化幅度更大,P<0.05。如表2.

2.3 慢性疼痛缓解的时间、慢性疼痛消失的时间 介入组慢性疼痛缓解的时间、慢性疼痛消失的时间更好,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 介入组不良反应和常规组无明显差异,P>0.05,如表4.

3 讨论

微创介入治疗由于创伤小,定位准确,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被医生和患者广泛接受。近年来,各大医院疼痛病例进行微创治疗的案例越来越多, 疼痛科微创介入术可有效缓解疼痛,并根据不同患者的疾病类型采取不同部位穿刺和不同药物注入,可提高疼痛的治疗水平3-4]。针对疼痛的微创介入干预涉及多个学科,包括各种基本学科,如神经外科,影像学科、麻醉学科、人体解剖学、药理学和生理学等,因此要求医生在掌握临床治疗和止痛药原理的基础上,还需要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熟练操作,以减少介入治疗的并发症[5-7]。

本研究中,常规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介入组则采取常规方法加上微创介入治疗。结果显示,介入组疗效、慢性疼痛缓解的时间、慢性疼痛消失的时间、疼痛应激指标相比较常规组更好,P<0.05。介入组不良反应和常规组无明显差异,P>0.05。

总之,常规方法加上微创介入治疗慢性疼痛的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 吕卓敏,翟丽娜,李超,张洪新,孙钢.疼痛微创介入治疗临床教学方法初探[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28(06):1036-1038.

[2] 许周亮.疼痛科微创介入术后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9):15490.

[3] 马柯.糖皮质激素在疼痛微创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7,23(06):401-404.

[4] 冯妍,刘金锋.腰交感神经微创介入治疗下肢疼痛的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7,23(06):447-450.

[5] 张小凤,孙健,何晶,齐红云,王彩会,邢秀亚.肝病与肿瘤微创介入病房设立专科疼痛护士的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03):63-64+78.

[6] 黄小帆.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神经微创介入技术治疗远期临床效果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23(S2):281-282.

[7] 徐锋.CT导向下微创介入治疗难治性癌性疼痛[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