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萨克族传统服饰特征分析

2018-02-16 01:59尚雪娇
西部皮革 2018年14期
关键词:哈萨克哈萨克族布面

尚雪娇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1 新疆哈萨克族溯源

新疆的哈萨克族源构成较为繁复,现在文献一般认为,哈萨克族主要是由古乌孙、康居、阿兰人和原在中亚草原的塞种人、大月氏和后期进入部族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铁勒、契丹、蒙古等各族人融合而形成的。不同于其他少数名族,哈萨克族实行同一宗教的内婚制,实行部落外婚,严格遵循七代之内不通婚的原则。从13世纪初蒙古民族强大,到15世纪哈萨克王朝的建立,有关哈萨克族源的一些部落和氏族加快了融合的过程。

2 新疆哈萨克族传统民族服饰

古代哈萨克族以游牧为主,始终追逐水草丰美的草场,哈萨克服饰带有浓郁的草原生活的特征。牧民主要用用来做衣服的的原材料就是动物的皮,羊皮、狼皮、狐狸皮、兔皮等等。为了御寒耐磨,颜色上多选用深色系。为了方便游牧放牧,哈萨克裤子用羊皮缝制,宽大结实,经久耐磨。本文以哈萨克男士上衣和裤装总结分析。

2.1 哈萨克男士上衣

哈萨克男子内穿套头式高领衬衣,外搭毛皮大衣。皮具一方面在牧区较为方便取材,一方面有保暖抗寒的功能,适应放牧需要。在重要节日场合,则穿富有名族特色的皮大衣。皮大衣有带布面或不带布面两种,布面和老羊皮一起缝制,为了更加耐用。带布面的一般比较讲究,罩布面的皮大衣叫“依什克”,布面多选用较厚质地、经穿、耐脏布料,主要选条绒、呢子或一些斜纹纹理的布料。不罩布面的皮衣叫“托恩”,皮板朝外。羊皮外衣还有背饰图样丰富,色彩多用对比强烈色彩。领子多用獭兔毛、狐狸皮毛制作,外领子蓬松美观御寒性高。

2.2 哈萨克男士裤装

从考古资料表明,为了骑乘方便西北游牧民族再春秋时期发明了裤子,这类裤子是今天裤子的原型,具有宽大,包裆的特征。因为哈萨克族传统游牧性质,哈萨克族男子为了方便骑马放牧、防止蚊虫叮咬,他们的下装多以长裤为主。哈萨克男子一般下身内穿白布长裤。外穿老羊皮缝制的大档皮裤。

3 新疆哈萨克传统服饰继承与发展

哈萨克族服饰能反映本名族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是集结款式、实用功能、色彩、图案纹样以及象征意义的文化载体。同时也反映出传统服饰具有的淳朴、浪漫、独特的感受。但在当今潮流文化冲击下,哈萨克族服饰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传统服饰的制作工艺和适用于游牧生活的特点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的需求,同时繁琐的装饰的装饰感也不符合现代人对于穿着的需求,动物保暖的厚重皮毛也慢慢出现了穿着不便的劣势。当前哈萨克青年已很少穿本名族服饰的,越是靠近繁华的都市就越是更难见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服饰了。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发扬传统文化,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以积极的态度抢救哈萨克族民族服饰荣誉感的流失。如何创新这个问题是现阶段首要解决的问题。

哈萨克族服装配饰中的创新:

哈萨克人的居住环境是寒冷的牧区,皮帽是牧区御寒必不可少的物品,同时也是服饰搭配中必不可少的一件。哈萨克族男子所戴的帽子以“三叶”皮帽最著名。“三叶”皮帽,做工精细,用料讲究,多用羊羔皮、或狐皮作原料,并用三色绸缎作为面子,左、右、后三面下垂,称“三叶”。现代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三叶帽作为基础款式加以创新,体感宽大毛质蓬松的“三叶帽”毛帽也是当今搭配界的时尚宠儿。

哈萨克族传统材质中的创新:

鹿皮作为哈萨克族传统服饰中的常见素材,有其特殊性。新疆哈萨克族常年生活在高原、河谷、草场等地方,其中不乏一些野生珍稀动物,包括鹿、狐狸、狼。这些珍稀动物的皮帽质感丰富,颜色多样,保暖又美观。鹿皮、狐狸皮、狼皮在哈萨克族的身上应用广泛,帽子、皮大衣、皮带、皮裤、皮靴,而现代这些皮毛材质也用于男士皮带,皮鞋以及女士毛领、毛袖、皮包之中。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皮革材质结合新颖的款式和传统图案,继续散发出民族的气息。

从图案元素中创新:

新疆哈萨族中出现在服饰中的大部分元素都是在原始时期,人们对于自然的崇拜和畏惧而在平时生产生活中提炼的元素,其中包括具象图案:植物纹样(如花朵、树叶),几何纹样(如菱形、龟背纹)、动物纹样;抽象图案:如鹰眼,火把。这些图案装饰了哈萨克族传统服饰传承至今的文化长河,也传递出哈萨克人独特的审美和需求。

猜你喜欢
哈萨克哈萨克族布面
王秋莲
塬(布面油画)
阿依努尔——献给一位哈萨克支教女孩
詹克兢布面油画
写作教学中融入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的策略研究
哈萨克族小学生识字策略探究
天马双翼(一):托忒文在哈萨克与清朝交往过程中的媒介作用
民国时期哈萨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动述论
哈萨克族谚语在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应用及实践
张方白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