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设计下的“熵”材料研究

2018-02-16 01:59栾熙鹏陈思嘉
西部皮革 2018年14期
关键词:理学废品时尚

栾熙鹏,陈思嘉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 100029)

1 后现代下的产品绿色设计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现代主义设计作为设计的重要节点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理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变革。随着生产力发展,现代设计“形式服从功能”思想逐渐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后现代主义设计试图打破现代主义设计规范,在满足实用性功能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心理、情感、个性化需求。设计已经成为一个开放、各种风格并存、各种学科交汇融合的学科。

在多元化设计影响下绿色设计不仅注重功能的实用性,主要目的是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初绿色设计是在传统产品设计基础上增加回收和分解、材料选择等。随着社会发展绿色设计的概念进行了扩大,进而发展第二阶段生态设计,第三阶段系统设计,第四设计阶段可持续设计。

在帕帕奈克的《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中提到设计应该认真考虑地球有限资源的使用问题,保护地球的有限资源。柳冠中教授的《事理学论纲》中对于设计的生态观有所描述。“自然系统的物质生产与再生产处于循环状态,称之为生态链。但人工系统中资本唯一目的就是快速增殖。生产上游是对资源无限使用,但又要为如何处理废品而烦恼。因此需要一种全新的思考,一种模仿生态系统的人工系统,使废品成为资源,使销毁成为制造的开始。”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和《事理学论纲》中对于生态系统的描述认为绿色设计不只是产品设计上的环保不污染,更是系统性的设计,是对于整个物质生产循环体系和消费观念模式的设计,这样才能从根源解决污染问题。

2 消费社会的物的形式礼拜

在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中,工业时代后社会从生产主导转向消费主导,物从使用价值变为符号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设计的发展存在很大挑战,生产力过剩产生大量快时尚产品、鼓吹有计划的废止等方式,这些产业模式增加资本流动速度、制造大量垃圾和污染。在这样消费社会背景下的绿色设计,与其用传统的废物回收,拒绝一次性消费,不如像柳冠中在《事理学论纲》“需要一种全新的思考,一种模仿生态系统的人工系统,使废品成为资源,使销毁成为制造的开始。”

在《消费社会》和《事理学论纲》引导下,可以用新的方式来倡导绿色设计。可以把绿色设计融入到生活消费场景中,与消费时尚进行紧密融合而不仅是产业链尾端的环保或使用寿命上强调耐用性。从而在时尚、日常产品的文化模板中,分裂出一种符合绿色时尚的模板。让大众能认同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首先可以在材料上进行绿色材料的选择。

3 绿色设计下的新角度—“熵”材料的应用

熵是热力学中表征物质状态的参量之一,其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在孤立系统中,体系与环境没有能量交换,体系自发地像混乱度增大的方向变化,使整个系统的熵值增大,即熵增原理。整个宇宙朝着熵增的方向演变。举例来说,一滴墨汁滴入一杯水中会渐渐使整杯水变色。生活中房屋长时间未打扫会逐渐混乱。

人类为了更好的生存,制造大量工具。这些工具大多是对自然物提纯,或熵减的方式进行。同时产生很多在制造过程的能源消耗。而这些产物中有一些是不易降解或需要人工降解。从而浪费大量资源,在降解技术不发达的当下,问题愈发严重。

因成本问题,在生活用品中大量使用塑料及其他化工原料产生大量污染和难以降解的问题。“熵”的概念运用在材料上应该是生物材料,自然材料等。这些材料本身就是自然之物,可以更好的处理废品环节。让绿色设计巧妙的融入生产系统,很好的解决了废品阶段的处理。

如果能在日常用品和快消时尚用品中部分用“熵”材料来制作,将直接省去大量回收降解的流程,这些物品可以直接降解或者本身就是自然之物不需要降解回收。如果能低成本的大量研发这种属性的材料,运用在日常用品和快消品中,这样的设计更符合设计伦理,符合可持续设计的理念。能更好的体现出设计的“善”使人对于美的设计得到了更多更好的体验。让绿色设计、绿色环保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理学废品时尚
文理学人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环保很时尚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
将互联网+废品拧成一股巨大的力量
“互联网+”废品回收:催生新业态
只为写作的慢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