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建筑安全与防灾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2018-02-16 09:15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7期
关键词:建筑安全建筑学研究型

陈 卓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200434)

1 引言

建筑安全与防灾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建筑历史的发展进程之中,建筑的安全与防灾问题一直是建筑师、工程师和建设者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之一。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住宅的出现除了解决古人类遮风避雨和保暖的基本需求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防御野兽侵袭和虫蛇叮咬。由此可见,解决人类生存的安全问题是建筑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筑的安全与防灾问题对于建筑和人们的生活来说至关重要。

在我国,为建筑学专业本科生开设建筑安全与防灾等相关课程的历史并不长。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陆续有一些高校在建筑学专业开设建筑安全相关课程。这些学校通常都是历史比较悠久,在土木建筑方面师资和科研水平比较高的研究型高校,比如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经过近30年的教学实践,这些高校在建筑安全相关课程的教学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受众对象是以研究型高校的学生为主。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从1999年中国教育部批准了第一批独立学院到现在,历史最久的独立学院也仅有不到20年的历史。而且独立学院通常都属于应用型高校,无论从生源、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还是人才培养目标都与研究型高校有很大不同。所以,研究型高校那些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独立学院,也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本文以独立学院为例,探讨针对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校,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调整,形成切实可行的建筑安全与防灾课程教学模式。

2 建筑安全与防灾课程教学模式概述

笔者对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上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八所在建筑学专业本科阶段开设建筑安全相关课程的国内高校进行了调研和相关老师的访谈。在研究型高校中,该门课程采用的教学方式基本是以课堂讲授为主,有些学校会增加2~4节习题课或是讨论课。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安排了4节习题课,大连理工大学安排了2节习题课,上海大学则安排了2节讨论课。

独立学院的建筑学教育是以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办学特色。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态度往往较被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如何将“互联网+”时代的现代技术手段运用到教学之中,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并使课程得到良性、可持续发展是目前独立学院在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

3.1 独立学院建筑安全与防灾特色教案研究

在笔者调研的开设建筑安全相关课程的八所高校之中,采用的参考教材主要有如下几本:《建筑安全学》、《建筑安全学概论》、《建筑安全》和《建筑安全与防灾减灾》。这些教材都是研究型高校的教师针对研究型高校的学生编写的。并且这些教材最晚出版于2012年,此后就没有新的相关教材出版。

2015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二者联合颁布了最新版本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在新规范中,对建筑防火设计的很多条目都做了新规定。因此,在新规范颁布之前出版的教材中防火设计的内容都无法继续使用。

考虑到独立学院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就业倾向,以及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常常重视建筑方案设计而忽略建筑安全等技术设计和建筑设计规范知识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教案中增加了更多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内容,以及与建筑设计课程相关的选题。首先,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某个建筑,现场展示和讲解涉及到的建筑安全知识;指导学生查阅书籍和杂志资料,以及通过学校图书馆查阅“知网”上的资料,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建筑实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指导他们对这些建筑进行建筑安全与防灾设计分析。然后,结合每个学生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完成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将建筑安全与防灾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建筑设计方案之中,使其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具有更强的现实可行性。我们选择了学生在三年级完成的两个建筑设计方案,指导学生在自己设计作品的基础上加入建筑安全设计知识,完成了《高层建筑地下室防火分区设计》和《山地建筑无障碍设计》。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记住和学会运用这些枯燥的建筑规范条文,提高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此外,还通过举办“建筑安全与防灾课程优秀学生作品展”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2 基于教与学相结合的片段化教学模式探索

针对独立学院秉承的以培养新世纪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办学理念,建筑安全与防灾课程将采用基于教与学相结合的片段化教学模式,内容将更偏重于与学生课程设计、工程实际的结合。

这个片段化并非是将完整的知识体系割裂开来,而是将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空间、互动和交流分解成多个片段。结合教学计划,片段化教学模式把建筑安全与防灾课程分解为网上学习、课堂教学,以及实地和资料调研三部分。教师将学习资料和文献上传到师生共享的网络学习平台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学习。学生将学习成果和作业上传到学习平台,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更多的交流互动。这样每次学习的时间都不需要很长,可以更有效地利用闲散时间和碎片时间。并且因为每个知识点的学习内容都不多,学生也不容易感到疲惫和厌倦。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3 独立学院建筑安全与防灾教学改革成果研究

经过对我校建筑学专业2013级和2014级学生的教学实践,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建筑安全与防灾特色教案和片段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显著提高,课堂主动性和期末成绩都有明显提升,并初步形成了一套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学生期末总评成绩提高明显,成绩为“优”和“良”的学生比例大幅上升,“不及格”的学生比例大幅下降。

4 结论

将教与学相结合的片段化教学法引入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独立学院,对建筑安全与防灾课程教学效果起到明显提升作用。通过学习内容、时间和空间片段的相互衔接过渡,实现完整的教学体系,从而在广度和深度上保证课程目标任务的实现。

猜你喜欢
建筑安全建筑学研究型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安全施工管理防范措施探讨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建筑安全施工管理策略在建筑施工中的实践探究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建筑安全施工管理策略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