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研究

2018-02-17 05:58
信息记录材料 2018年3期
关键词:分层原则差异

杜 龙

(山东省单县第二中学 山东 单县 274300)

1 引言

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班级授课制的统一传授知识方式已不能适应高中教育普及化和素质教育化的新形势。数学是系统性和连续性很强的学科,后进生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在长期数学教学中部分学生由于知识链条的缺损而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因而一刀切的做法是欠妥当的。采集学生的各科成绩,学生的进步状况的等数据,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可以有效促进所有学生共同进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找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两极分化的差距,从而全面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因此,对于高中数学采用分层教学,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2 研究背景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是在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的重点和进度适合个体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并考虑学生个性的特点和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发展。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进行分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而缩小学生个体之间两极分化的差异。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分层,对课堂教学也进行分层,备课环节更要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结合学生学习的相关数据,系统地考虑现有的各种教学条件来制定教学方案,按照精准的教学原则,来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3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基本原则

3.1 学生个体差异原则

学生在学习态度、智商、学习兴趣等方面是存在差异的,这些差异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不同,心理和生理发展速度不同,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不同,同时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思维发展水平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也存在很大差异。由于学生的先天素质和环境条件的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坚持学生个体差异原则,就是要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来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路径。在进行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首先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认识他们在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方面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关注在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行为方面的差异性,为学生建立起学习大数据。

3.2 系统性原则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各环节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个环节的都对分层次教学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因此,高中数学的分层次教学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系统性原则是对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进行整体构思,要从全局上把握分层教学的过程。教师要协调好教师、学生、教学资源的关系,整合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等要素,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保证分层次教学中的各环节的策略有效性,为实现分层次教学的教学目标打好基础。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探究式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给予数学学习基础好以更多的自学机会,发挥他们的数学潜能,给数学学习基础偏差的学生更多的思考的时间和机会,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3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潜力和个性。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也不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探究和质疑,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开展学习。学生层次的划分,不能由老师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确定,而应当由学生自己根据其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自主决定,在这个过程里,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学生层次的调整,由学生在进行一个阶段的学习后自主调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和学习氛围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提供自主和创新的学习条件,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坚持主体性原则,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主动,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根据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原则,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策略既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又要注重学生整体的发展,为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

4.1 学生分层的策略

学生分层一方面要求切合学生学习情况的实际,又要维护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此,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学生分层次时,首先要通过调研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进步状况等数据,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来初步设定各层次的学生数量,再按照自主性的原则来指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层次。同时建立各层次间的流动机制,以适应学生的动态发展,对于不能适应所在层次的学生,在学生主动提出调整层次后要根据情况及时予以调整。对不适应本层次教学又没有要求调整层次的学生,要根据其具体情况动员其调整到合适的层次。对于动员后也不想作出层次调整的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决定,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给予关注。总之,要采用学生自愿流动和教师动员流动相结合的策略,并尊重学生主体的自主性选择。

4.2 教学目标分层策略

教学目标把新课标的要求具体化,教学内容具体化,数学能力要求层次化。分层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和数学素养的培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学生的学习大数据,包括学生每次考试的成绩情况和学习行为信息,在每次教学任务结束后,给出下次课预习的关注点,对数学成绩好的学生,要引导其自主思考,鼓励其提出相关新问题和新方法,对数学成绩偏差的学生,要鼓励其积极思考,融会贯通,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按照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目标,所有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按照学习目标安排自学。

[1]胡兴宏.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课堂中的运用[M].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8,8.

[2]王能荣.分科分层次教学的理论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1998,(3)14.

[3]谢家海.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及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1,(3)16.

[4]何明.多层次教学组织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1996.(5),39.

猜你喜欢
分层原则差异
相似与差异
有趣的分层现象
找句子差异
雨林的分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有趣的分层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养生之道应遵守九不原则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