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秦腔文化在网络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2018-02-17 06:51张茜杜一航
西部皮革 2018年2期
关键词:秦腔脸谱戏曲

张茜,杜一航

(渭南师范学院东盟博仁财经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9)

1 秦腔文化的艺术魅力

秦腔,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传统戏剧表演形式之一,并以其独具特色的风格屹立于中华民族文化之林,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秦腔的流传不仅限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更是对后世的京剧、河北梆子戏等不同种类戏剧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秦腔也被称为“百戏之祖”。在语言上,秦腔开创了以板腔体为语言形式先河,赋予了戏剧演员和作家极大的发挥空间,使其艺术性更加自由而不受约束。而在音乐表现上,秦腔的唱腔分为趋向欢快的花音和趋向于慷慨激愤的苦音,其伴奏形式主要以板胡和月琴为主。从声腔这一点来讲,秦腔的来源出自于陕西民间的音乐与说唱艺术,其艺术基础是由陕西方言演变而来。从地域上讲,秦腔发源形成于古代秦地,随着商人们开辟了商路进行大量频繁的贸易活动,秦腔的影响范围慢慢的辐射了大半个中国。而秦腔也极大的推动了京剧、汉剧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2 秦腔艺术的历史传承

秦腔的表演艺术早在汉代百戏中就已经有所展现,而到了唐代,随着梨园的设立,秦腔的艺术表现形式则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了唐宋元明的几代传播,秦腔在清朝达到了一个艺术的高峰时期,彼时秦腔一度化身成为戏坛盟主。秦腔艺人魏长生曾三次进京表演,并且轰动京城。而通过有名的“花雅之争”,秦腔更是逐渐流传于全中国,达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在民国时期的陕西,出现一批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改良戏曲”的影响下,成立了“伶学社”,后更名为“易俗社”。后来随着三意社、觉民社等等秦腔班社的成立,极大的推动了戏曲的改革浪潮。这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破除封建、塑造英雄、发扬民族气节的优秀剧本。在抗战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延安,编演的新秦腔用来宣传新思想,其艺术形式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以及好评。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秦腔的发展依旧如鱼得水,特别随着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设立,大量优秀的剧本、优秀演员逐渐涌现出来。

3 秦腔发展的时代困境

在传统的社会现实中,戏曲同诗、词、歌、赋一样,它的表现在于展示作者的思想感情、传播历史文化知识,并且附带着教化人民、维护社会秩序、辅助封建君主统治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迈入了信息时代,在这种激烈的交融与碰撞当中,我们的传统特别是戏曲,就变得越来越被边缘化。在新媒体时代,由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变成了我们所处在生活时代。空间和时间都被消解,人们对媒介的使用不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整体习惯呈现出了碎片化、个性化的特点。而戏曲作为一种既具有空间艺术、时间艺术的独立体系,这种传播形式就在发达的媒介世界中逐渐的被淹没了。人们选择的媒介形式增多,而戏曲也不再是传播知识、表达情感的主要途径。

秦腔作为古老的戏曲艺术,秦腔对众多剧种皆有深远影响,并且具有自己独特而又悠久的魅力,其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名片和文化符号,语言力量独树一帜,它应该在更专业、更美的表演流传下去。但伴随着演员老化、剧目老化,观众老化的问题,使得秦腔文化遭受到极大的冲击,秦腔的影响力度已大不如前,其发展一度处于停滞状态。并且随着青年观众,秦腔剧作家和导演人才断层,演员后备力量不足等原因,综合导致了剧本创新艰难、演出质量下降、中老年戏迷流失,进而导致演出市场萎缩、演出场次减少、经济效益滑坡、剧团生存困难,最终影响整个秦腔艺术的发展繁荣陷入了困境。

4 秦腔文化在新时期的挑战与机遇

秦腔是群体传播的重要形式,它是在农业社会形态下形成的,在新媒体时代,这种群体传播的生命力具有极大的应用和实践价值,这种生命力是应该被深度挖掘的。戏曲的创作、演出始终是以普通的人民大众为基础的,所以秦腔应当时刻为观众而存在,否则它就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必须考虑观众的需求,自觉地受观众的制约,才能创造出更好的作品。过去的戏曲编剧大都取材于历史故事、民间传记及社会上的新闻等,这些是被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观众的兴趣也被其所吸引。戏曲的创作与演出要以观众的欣赏为中心,以观众的需要为目的,重视观众的需求,承认观众的存在,才是尊重戏曲艺术的规律。

秦腔的发展需要以群众为基础,以观众为中心,除了做好自身之外,需要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在网络时代,经济文化的全球化潮流已经变得势不可挡,时代的高速发展已经颠覆了我们原有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去庙会看戏、去剧场看表演的人越来越少,我们充分享受着科技所带来的便利。但这并不是秦腔的错,也不是观众的错,新生的事物打破了旧事物的平衡,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也是真实的历史规律。

剧本不仅可以在舞台上表现,也可以被作为书籍作品来阅读。同样,唱腔可以在舞台上演唱,也可以被录制成唱片、光碟等数字音乐形式,用其他的方式进行欣赏。但戏曲艺术本身所自带的整体性舞台艺术是无法复制的现场感,处于被电子媒介轰炸的我们,剧院使语言依然显得重要,。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媒介技术多么的发达,秦腔的现场感都是无法复制的,即使有最出色的剧本、最优秀的演员,最先进的技术,也会缺少息息相通的交流,缺少能在现场体会到的的变化莫测的刺激和冒险。这也正是秦腔未来在网络时代发展的取胜之道之一。

现代人们用来获得娱乐的项目和方式太多太多,不再仅仅局限于古老的戏曲艺术。看戏的人变得越来越少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秦腔就自此衰落,没有发展前景了,秦腔还有滋养它的土壤、喜爱它的观众、热爱它的演员,但与此同时,秦腔也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改变传统的演出方式,与网络充分结合,用网络改变秦腔的传统演出方式。这样的改变将会带给观众们新的的感受和体会以及身临其境的感觉。

5 秦腔所具有的特色的社会经济价值

唱腔是秦腔精髓的一部分,而另外的部分则体现在对比强烈、格调鲜明的脸谱之上。秦腔脸谱作为秦腔舞台美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谱体系完整,绘制风格古典独特,且对国粹京剧脸谱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腔脸谱作为秦腔的艺术固有组成部分,多年来一直保持自身的一套完整体系。秦腔的脸谱讲究干净、生动、庄重、大方和美观,其以三原色为主,借此反映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品质、类型以及绝技特长、生活特点等综合特征,并带有“别善恶、寓褒贬、寄爱憎于色彩、见气质于图案”的评价意味。在人物性格的展示上,表现为粉奸、红忠、黑直的特点,秦腔脸谱的格调线条粗犷,着色鲜明,笔调豪放,图案壮丽,寓意明朗,性格突出,对比强烈,与秦腔表演和音乐的风格一致。

秦腔脸谱早已经不仅局限于在戏曲的运用,而是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现代社会中,衍生出一系列的脸谱相关产品,家庭装饰、玩具、日用品、纪念品、时装上都可以运用到脸谱元素,城市雕塑、装潢设计中亦是可以让脸谱文化发光发热,可以通过使秦腔图案设计与脸谱元素结合,体现中国传统风格的民俗特色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接轨、融合来展现秦腔脸谱艺术的优美。

秦腔应注入新的时代精神,体现新的审美价值,与当今的主体人群进行新的。弘扬民族艺术是我们的责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使其产生更大的社会经济价值,同时让更多的群体了解并欣赏秦腔这一独特的“吼戏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担当。

在新闻、头条无处不在的新媒体时代,我们可以通过举办活动推广秦腔,录制具有吸引力的秦腔唱腔视频,创新性的扩大它的传播,并且印制、设计秦腔脸谱和头饰的产品,采用特种纯质纸精印,传统线装,做到保持原味,制作精美,用料考究使其具有极强的美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以这些方式不仅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用价值,更可以留住了秦腔脸谱并传承下去。

[1] 李昆杰.秦腔艺术个性之我见[J].艺海泛舟,当代戏剧,2009.3.

[2] 甘永梅.民族声乐教学中戏曲唱腔的训练[J].北方音乐,2012(9):26-30.

[3] 张晴.民生音乐与戏曲唱腔的比较研究[J].四川戏剧,2011(6):36-39.

[4] 贾平凹的《秦腔后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174-176.

猜你喜欢
秦腔脸谱戏曲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帖脸谱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做个脸谱迎『六一』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灶王爷的“脸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