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绿色栽培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研究

2018-02-17 17:59徐申中
现代农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条斑二化螟天敌

徐申中

(上海市崇明区新村乡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 202172)

全国正大力推进绿色农业发展,而水稻的绿色生产倡导的是多施有机肥、农家肥,减少化肥施用的绿色栽培技术;同时,通过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综合病虫害绿色防控理念,有利于提升水稻品质和促进绿色大米生产。

1 水稻绿色栽培技术要点

1.1 选择优质的水稻品种,适时适量播种

因地制宜,播种优良水稻品种,如选用抗纹枯病、条纹叶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具有抗病特性的水稻品种,对易感病害的水稻品种要及时的更换,根据不同的水稻品种,适时播种,适量播种量,实施精量栽培,构建合理的群体起点。

1.2 养草灭草,科学有效

4月中旬至5月上旬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进行及时的耕翻和灌水,让田间的杂草提前出苗,播种前进行除草,减少田间杂草的基数,从而减少水稻生长期间除草剂的施用次数和施用量,也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为提升水稻品质创造条件。

1.3 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投入量

增施有机肥、农家肥,少施氮肥,多施磷肥和钾肥,减少化肥施用总量,全面推进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肥料运筹技术,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时适量施用基肥、分蘖肥、长粗肥以及穂肥,一般情况下,每亩增施商品有机肥300~500kg,氮化肥折纯量每亩减少2kg左右,亩纯氮施用总量控制在20kg以内,氮、磷、钾养分配比 1∶0.3∶0.3 左右。

1.4 科学水浆管理

水稻生长期间,提倡浅湿好气灌溉,传统的灌溉方法是以建立水层为主,灌水量多,耗水量大,不利于水稻根系的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吸收,而且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而浅湿好气灌溉,是根据水稻生育期的需水特点,在需水敏感期阶段建立水层,其他阶段控制灌水,增加脱水露田时间,实现以水调温,以水调肥,以水调气,改善根系的生长环境,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及营养成分的吸收。

2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

2.1 检疫控制

水稻检疫性有害生物包括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稻水象甲两种类型,因此需要加大执法的力度,加强对于稻种实施检疫,如果某地区出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稻水象甲,那么就要严禁在这些地区调种,也不能利用这个地区的稻草作为包装材料,否则就会传入稻水象甲和细菌性条斑病,严格控制其病菌的拓展速度。

2.2 播前农业防治

水稻田块及时耕翻、上水,捞去狼渣,烧毁或深埋,减少田间杂草、螟虫、纹枯病病源等基数,稻田周边留草或种植显花植物,如按照一定时间和空间间隔种植芝麻、向日葵、大豆、百日菊、波斯菊等作物,有利于吸引病虫的天敌,也为病虫的天敌提供了栖息的场所,延长寄生蜂的成虫寿命,提高寄生蜂寄生能力和种群数量,稻田周边也可以种植诱集植物,诱杀害虫,如香根草具有诱杀螟虫的作用。

2.3 灯诱技术

在稻田周边安装杀虫灯,杀虫灯要距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可以诱杀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多种水稻害虫。最好在三月下旬开展开灯诱杀活动,开灯期间,要尽量降低诱杀到害虫的自然天敌,每天需要控制好开灯的时段,避免安装过多、过密等,否则就会杀死害虫很多天敌,影响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破坏了生态平衡。

2.4 性诱技术

在水稻二化螟越冬代和主害代始蛾期,使用性诱剂,配置二化螟性信息素,每公顷设置15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当中都要设置一个诱芯,周边较为密集,中心较为稀疏,每代都要更换一个诱芯,这样可以诱杀二化螟成虫,使田间落卵量和种群数量不断降低。

2.5 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又称天然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主要包括生物化学农药(植物调节剂、昆虫生长调节剂、激素、信息素)和微生物农药(细菌、真菌、原生动物、昆虫病毒,或经遗传改造的微生物)两个部分。

3 结语

通过对水稻绿色栽培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进行全面的论述,主要为了提升水稻品质与推动绿色大米产业发展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猜你喜欢
条斑二化螟天敌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稻田耕沤对早稻一代二化螟防控效果
不同干条斑紫菜和烤条斑紫菜光合色素含量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在番茄果实颜色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的影响
天敌昆虫
——管氏肿腿蜂的应用技术
果园天敌(续)
湖南双季杂交晚稻对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抗性及条斑病发生动态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研究进展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