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课程设计需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2018-02-20 06:10薛伟江
学习月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党性党校课程设计

●薛伟江

科学的课程设计是党校教学工作科学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干部党性修养自觉性的不断提升、研讨式教学的全面深化、体验式教学的普遍植入、国外案例教学的大量引进、行动教学法的逐步推广、情景模拟教学的有益尝试、教学基地的规模化建设,以及教学科研和决策咨询的相互融合,对改进和完善新形势下党校课程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校治校思想,坚持好发展好“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和分层次分类别的教学体系,实现课程设计的科学化规范化,中国银行党校成立课题组进行专题研究。课题组调研认为,党校课程设计中需要辩证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与业务培训的关系

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知识教育都是党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但是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党校是党培养执政骨干的学校,是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理论武装、党性教育和能力提升的主渠道。这个定位,决定了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是党校的主业主课,党员干部在党校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知识教育,其中理论教育是根本,党性教育是关键。”党校学员在完成主业主课任务同时,也要学习经济、法律、科技、文化、国际等方面的知识,特别要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各种知识,使自己真正成为内行领导,以适应当今时代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和突飞猛进的科技发展。

在党校教学活动中,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与业务知识培训相互渗透、彼此转化、共同促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首先,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只有理论上的“真学真懂”,才有党性修养的“真信”和业务实践的“真用”,从而化理性为德性,转智慧成知识,把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党校教学的全过程都要贯穿增强党性的要求,理论教育是党性教育的思想认识基础,党性教育离不开具体鲜活的业务实践来例证和阐明。最后,知识教育对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有很好的补益作用,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干部业务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各级党校要紧紧扭住理论教育这个龙头,以理论教育引领和带动党性教育和知识教育,使学员通过党校教育培训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优良的思想作风,掌握过硬的业务本领。

当前,各级党校在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思想观念上对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业务培训三者关系的辩证认识把握不到位,没有发挥好理论教育对党性教育和知识教育的引领作用,带动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个别党校把主业主课放松了、甚至荒废了,喧宾夺主,搞了很多其他方面知识、技能、兴趣的东西;有的党校不善于把专业性、知识性的东西与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结合起来,机械划分课程单元,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为此,一方面,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单元的课时占比处于绝对的引领地位,突出其主课地位,同时在教学布局上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课程的重中之重。在另一方面,业务知识培训要着眼于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着眼于增强党性修养、提高精神境界。

二、国外经验与中国特色的关系

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的干部教育培训特别是公务员培训在课程教学方面的一些经验,值得学习借鉴。随着20世纪末行政体制改革浪潮的流行,发达国家的公务员培训理念发生重大转变,“能力本位教育和培训”的思潮兴起,培训上从“教育取向”转变为“方法取向”和“行为取向”,从“应知”转变为着眼于“应会”。强调通过使被培训者思想态度转变,观念更新,行政道德提升,行为转变,获得公务员职业能力、在职绩效和组织绩效的共同提高,从而达到行政效益的改善和发展。从培训内容上看,发达国家公务员培训中越来越重视两类课程:一是政策研究和政策训练的课程,二是领导课程。各国政府都重视在培训中进行政策研究,把培训和工作结合起来,培养公务员政策研究和制定能力,并且在课程中大量使用模拟、案例、讨论等实践学习方法,使公务员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贡献出自己的经验,把工作实践中的经验进行整合和升华。

国外干部培训中的课程设计经验,与党校办学实践中积累的治学经验以及不断探索完善的做法,有很多相通点。能力培训历来是党校培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提升战略思维、全局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党校教育的鲜明特色。党校教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强调学以致用,要求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也是一条基本经验。通过强化党性教育,着力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实现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是党校培训的一贯做法。近年来,党校的课程教学形式不断拓展完善,案例教学越做越活,各种研究式教学形式百花齐放,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团队学习成效显著;教学科研与决策咨询的融合日益深化,现实性课题研究进入课堂,成为推进决策咨询工作的重要平台。

当前,党校的课程安排中需要处理好国外经验与中国特色的辩证关系,求同存异,取长补短,既要虚心学习国外好的做法,也要坚持好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在引入国外做法的同时给予其积极改造。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我们既要看到双方在培训理念和培训内容方面的相通点,也要敢于坚持党校几十年来办学的基本规律。相对于国外干部教育培训的“方法取向”、“行为取向”和重视职业道德培养,党校教育在政治方向把握、能力提升、党性修养方面更具有超越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在案例教学和领导力课程设置方面确实有较为成熟的做法,值得借鉴,但前提是需要在教学中把案例教学和领导力课程的核心概念讲透,彻底转换成为党校教育的话语,并结合国情给予适当评析。如果只是一味照搬照抄,不知其所以然,也无法坚持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的党校课程教学。

三、党校课程设计与干部层级、培训班次的关系

构建好“分层次、分类别”的课程教学体系,实现按需施教和分类施教,是科学设计党校课程的基本要求。各级党校的学员来自不同的领导岗位,在知识结构、工作阅历、理论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要确立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就要根据干部培训的层次和班次特点,重视课程设计的个性,特别是要兼顾干部岗位职责与专业知识的相关性。总的来说,在履行干部岗位职责过程中,层级越高,需要的知识与其原有的学科背景相关性越弱,而与理论基础和理性思维能力的相关性越强,党性修养的要求更高。长期培训类班次,理论性课程比例更高;短期轮训类班次,政策性知识占比例更多;任职培训类班次,会更突出业务技能方面的课程。

作为一个有机体系,党校课程是一个建立在“分层次、分类别”基础上的整体。一方面,党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这是各级党校课程设计都必须坚持的最大共性。各级党校结合自身实际,坚持和发展好的教学布局,不断在理论上予以深化,在形式上予以创新,实现党校教学布局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具体化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是贯穿于教学布局中的一条主线,无论是哪种班次哪个层级的干部培训,都要根据干部岗位职责与培训需求,具体把握课程内容的构成和授课形式,做出既有区别又相衔接的教学安排,既提升干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也提升学员贯彻落实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能力。严格意义上讲,党校课程的分层分类,主要是针对课程要解决问题的分层分类,干部能力的提升、理论的贯通、党性的锻炼和教学的布局是内在一致的。

当前,对于不同的干部层级和培训班次,党校课程设计的突出问题是对教学布局的统一性认识不足,定位不清晰,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课程有效衔接上存在断裂和缺口。主要表现为:不能合理配置课程内容结构比例,层级相对较高的党校班次的理论性课程偏弱,实务性课程偏强,低层级党校班次的实操性课程偏少,战略性、理论性课程偏多;课程设计脱离培训班次的目标,课程讲题设置空泛,针对性不强;受师资队伍开展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的水平局限,无法完成以理论教育引领党性教育和知识教育的要求,课程题目与实际讲授内容错位。这些问题,需要党校系统建立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加强上级党校对下级党校的指导和各级党校之间交流,以标准化的课程设计规范来指导各级党校落实教学布局。

四、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形式的关系

课程设计首先要坚持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党校的教学内容以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为重心,着眼于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执政能力。除了学习有益于提高驾驭工作能力的一般知识和经验,关键是掌握做好领导工作所必须具有的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本领,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去分析和研究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所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这就决定了党校的教学形式重在体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既坚持必要的理论灌输和讲授,也重视研究式的启发和互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单一的授课模式在党校教学中是行不通的。

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党校课程设计中要更加重视发挥案例教学形式对教学内容的支撑作用。对党校来说,干部能力培养形成依赖二个相互联系的途径,在实践中培养和由知识(理论)转化而来。课程教育需要采用一些着眼于能力提升的教学形式,如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研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现场教学等,把理论教学与能力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在联系实际中消化理论,在研究中解决现实问题。近年来,案例教学是社会上公认度较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它侧重鲜活事件的动态分析,帮助学员通过对案例的复盘、分析、研讨、总结,在近似实践环境条件下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更有效地增强党性修养。适当加大以案例教学为代表的各种研究式教学形式,是党校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大方向。

当前,对于如何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形式,提升党校课程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实效性,一些党校仍然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内容大于形式。有的课程教学设计思路不开阔,形式单一,方法简单,满足于一般化的说教、灌输,不能揭示出现实问题背后的深刻道理,不够生动鲜活,说服力、感染力不强。另一方面,是形式超越内容。有的现场教学和体验教学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有的过分热衷形式,搞得阵势很大,内涵空洞;有的当时让学员感动一阵子,效果却不能持久,对学员情感和认识的提升有限。总之,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关键在于根据自身师资力量的状况,找到两者的平衡点,逐步需增大案例教学等教学形式的比例,但不能把案例课当成包治百病的药方。

五、决策咨询与课程教学的关系

教学科研与决策咨询的一体化是适应新时期党校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从根本上来说,党校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提升,教学组织、调查研讨、决策咨询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决策咨询成果的选题、破题和成型应当融于课程教学活动当中。首先,按照“实践出新题,研讨解难题,成果促发展”的原则,教学内容要坚持问题导向,将中央的中心工作和关心关注的问题、教学培训中学员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各地区各部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融入到党校课程教学内容,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提升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校具有“三个阵地”的综合优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学方针,对于重大现实理论问题和工作中涉及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疑难问题,党校的课堂应当率先探讨,及时回答,成为新观念、新思想由碰撞走向成熟的“摇篮”,并为党委、政府的一些重大决策和重大活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其次,党校的课程教学要以党校“智库”建设为抓手,把破解决策咨询难题的过程融入研究式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员的主导地位,在教学方法上努力实现从知识的“单一讲授型”向“互动研究型”转变,尤其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突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使基本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学员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课程教学。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教学相长、学学相长,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研讨。教学要以研讨、考察、调查、研究、思考、交流为主,辅之以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和现场体验等方法,发挥好双向交流、座谈研讨、学员论坛等教学组织形式作用,为解决现实问题拿出可供操作的政策方案。

最后,重视渠道和平台建设与课程教学的制度对接,为教学研究成果搭建一个便利的报送渠道和宣传平台,使之成为能够服务决策咨询的工具,并且为教学活动的成果积累和质量提升奠定基础。要建立从本地区本部门的热点难点问题中遴选决策咨询题目进入专题教学的制度,围绕智库课题目开展课程教学;要把“教研咨”一体化的过程中形成相关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研究成果,通过制度化渠道,以内刊和内参方式呈送行领导和有关部门,为服务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总之,决策咨询与教学活动结合得越紧密,服务决策咨询的质量就越高,党校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这也是党校的独特优势和生命力之所在。

猜你喜欢
党性党校课程设计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党校教学应重视党性教育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学思磨党性 信奉廉洁路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