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特困员工的帮扶机制

2018-02-20 09:54刘书英
现代企业文化 2018年19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救助困难

文/刘书英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然而,我国是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社会,每个职工除了属于企业以外又属于每个家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稳定地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但是,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每个职工的家庭境况各有不同,每个企业都会有相对贫困的职工家庭。实施对企业贫困职工的精准帮扶,帮助贫困职工脱贫致富,解决不充分、不平衡的基本社会矛盾,是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

关注贫困职工,明确帮扶对象。关注贫困职工,首先是要明确帮扶对象。确定标准:企业应该根据当地的生活水平和企业的具体情况,制订出贫困职工家庭标准,如在职职工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在本地区低保标准的家庭;职工本人或家庭主要成员患重大疾病或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且无就业能力,因自负医疗费用较高而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家庭。丧偶单亲职工家庭中因子女就读公办的小学、中学、技校、中专、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赡养负担较重,无力支付学费致使子女面临辍学的家庭等。

确定关系。职工本人以外的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法定抚养关系且长期共同生活的人员。家庭成员中存在非农和农业混合户籍的情况,应依不同低保标准综合计算。

确定细节。如重大疾病是指恶性肿瘤、白血病、精神病、尿毒症四类;因病造成生活困难是指因自负医疗费支出已使其生活水平低于当地低保水平。

确定类别。在确定需要帮扶的困难职工名单时,要分清轻重缓急,确定贫困类别。如特困职工家庭的标准第一类为丧失劳动能力、患有癌症等不治之症者和每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标准者。第二类为遭遇天灾人祸造成临时经济拮据和人口多并有子女上大学者。第三类为鳏寡孤独、老弱病残,收入偏低和无经济收入,收入不稳定或低于当地最低标准者等。

关爱职工福祉建立帮扶机制。职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要想企业发展得好,就要关爱职工福祉解决好职工尤其是贫困职工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企业党组织和工会群团应该把建立和完善特困员工帮扶机制放在事关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位置。

慰问救助机制。企业要坚持把走访慰问、向特困职工家庭送温暖、送关爱作为一件大事,形成制度定期进行。让困难职工家庭沐浴到党的关怀和企业的关爱。公司领导和党员干部要带头捐款资助困难职工,释放企业的正能量。

生活救助机制。对于由于企业原因造成职工的下岗失业、失去经济来源的家庭,要通过积极为他们开辟再就业的门路,提供再就业岗位来进行生活救助。对于家庭遭遇意外的灾害或人身事故等原因造成临时性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要根据困难程度给予一次性的生活救助。

医疗救助机制。当职工或家庭成员患有大病并实际发生大额医疗费用,或患有大病、重病的职工及家属因为没有参加医保统筹等因病致贫,造成基本生活难以为继的职工家庭,可根据每年实际自负医疗费用的金额按比例进行救助。

助学救助机制。对于特困职工家庭,由于子女上学费用较高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根据困难程度给予每年一定的金额救助。

关心职工生活温暖千家万户。每个基层企业都是党的执政基础,每个职工都是企业的珍贵财富。企业应当坚持基层至上,关心职工生活温暖千家万户。

理想为基,职工生活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衡量党员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首要标准。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指导发展实践,以理想为基,践行宗旨意识。以民生为本,关心职工生活。

民生为重、职工利益为天。企业党组织和领导成员应该时刻把贫困职工及其家庭的衣、食、住、行、医、教时刻挂在心头,把职工遇到的天灾人祸当成天大的事。广泛筹集帮扶资金,强化帮扶资金保障。不断健全帮扶制度,从严把握帮扶尺度。带着感情为贫困职工家庭解难事,千方百计为广大职工谋实惠,着力解决好企业内部的民生问题。

服务为责、帮扶解困为要。企业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特别是要为贫困职工解决最急迫、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问题。因此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俯下身子察实情、挽起袖子解难题、帮助扶持困难职工尽快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实现小康。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救助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救助小猫
选择困难症
临时救助 “善政”还需“善为”
有困难,找警察
老年人受家庭成员侵害维权体制改革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