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2018-02-20 23:58杨雄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短剧科普科学

杨雄

小学低年级科学课程的开设,反映我国充分重视国际科学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经验基础是设计低年级科学课程的起点,教师需要掌握多种科学教学方法和策略。笔者以科学童话、科学游戏、科普短剧三个维度,结合苏教版与教科版一年级教材内容和自身教学实践,探究低年级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小学低年级科学课程的回归,是我国科学教育的重要转折。在教材内容上,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低年级科学课程的恢复,使之与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品德与生活等课程构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弥补了一二年级的空缺。在课程标准上,不仅调整课程学习年段,完整衔接从幼儿园到大学的科学教育,同时完善了小学科学课程目标,新增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目标,体现时代对科学教育的新要求。在学生心理发展上,低年级学生还处于适应学校学习的过渡期,有了自我意识但缺乏独立的见解,不善于控制情绪但求知欲很强。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每位即将开始从事低年级科学教育的工作者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新生,他们的语言、数字、感知、思维、情绪等方面处于初级且蓬勃发展阶段,在科学学习上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1.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较为模糊,大多注意到个别特征和表象特征; 2.注意力不持久不稳定,与兴趣密切相关;3.思维具有跳跃式的特点,很难将信息、概念、证据、观点等联系在一起;4.个体语言发展差异,经常出现词不达意,前后矛盾的情况等。这些低年级学生在科学学习上表现出的特征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学中必须重视的要点。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但也不要把探究式学习作为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科学素养包括多个维度,戏剧表演、科学游戏、模型制作、现场考察、科学辩论等,都是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笔者以教材为基础,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上述低年级学生科学学习特征,尝试将科学童话、科学游戏、科普短剧的形式应用于自身的教学实践。

一、科学童话化抽象为形象

科学童话一般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为内容,描述身边常见的生活现象,并阐述其中的科学道理。它结合了童话构思和科学内涵,将科学理性概念转化为童话感性形象,不仅有艺术的美感,又富含科学的味道。面对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不稳定,因此形形色色、生动形象且新颖有趣的感知材料更容易将他们的注意力拉回课堂。合理引入科学童话,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富有情趣的科学意境,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下得到启迪,获取新知。

科学学科与小学其他学科关系密切,教师可以利用身边其他学科的教学资源为科学学科做贡献。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小稻秧脱险记》,全篇用拟人化的手法指出了杂草影响稻秧的生长,及喷洒除草剂对稻秧的保护作用,这一科学童话可以和教科版第一单元科普阅读相整合。除了杂草的影响,还有其他因素会危害稻秧的生长吗?喷洒农药除了除草还有别的作用吗?会不会对稻秧产生影响呢?一系列的科学问题引发学生去探究,凸显人类离不开植物,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存在的危害。

苏霍姆林斯基表示:“我劝告低年级老师说,给孩子们教比例、透视、相称这都很好,但同时也要为孩子的幻想提供广阔天地,切不可破坏孩子观察世界的那种童话语言。”苏教版《暗箱里的秘密》一课是一个关于“解暗箱”的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日常积累,“暗箱”的概念非常抽象。在猜兔子在土山中的逃跑路线时,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设计编制一个童话故事来介绍画面,以此来介绍什么是暗箱(像洞穴一样不方便打开,只有依靠各种信息进行猜测),让学生边看“狼追兔子”的动画片边想故事,再引导学生符合“一分为二”的原则即可。低年级学习始于倾听和理解教师的话语,因而运用儿童能理解的词语、语义是最为重要的,远比一个定义“暗箱是指那些既不能打开,又不能从外部直接观察其内部状态的系统”收效要好。再如《衣食住行的变化》教学中,有学生会谈到“古时候人们居住在陆地上”,“难道现在的我们不是生活在陆地上吗?”这个疑问立刻从脑海闪过,在笔者的追问下,“那我们现在是生活在海洋里吗?还是依旧在陆地上呢?”儿童立刻回应道“不是啊,古时候在森林里很难行走,人们会被各种树枝等刮伤;而现在有长长的马路,走起来非常的方便。”其实学生想表达的是行的变化,而在表述中却会答到住的变化,此时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静下心仔细去品味他表达的意思,或者在追问中更好地走进学生的思维,而不是粗暴的否定或是简单的无反馈。学会用儿童的语言沟通交流,才能在丰富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中爱上科学课,爱上科学。

二、科学游戏化体验为探究

游戏可以刺激学生的兴奋程度,让大脑处于活跃状态,促进大脑发育;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能把握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学习效率。一个简单的游戏可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以积极饱满的态度认识到周围事物的科学方法,发展科学志趣。而科学游戏又与一般游戏不同,它是在一定的规则下,大多以学生共同参与协作完成,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友好竞争意识,树立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集體主义的观念。

低年级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较为模糊,大多注意到个别特征和表象特征,这就要求我们精心设计科学游戏,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都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需要结合游戏开展的情况做适当的评价、归纳、总结。苏教版《小小工程师》中的动手做环节:做一个铅笔加长器,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如报纸、吸管、塑料管、小竹筒、一次性塑料筷、小木棒等分小组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制作。学生在习得工程师的日常工作和伟大杰作的基础上,对工程技术特别感兴趣,此时设计科学游戏,让学生像小小工程师那样设计制造一个产品,以解决身边真实的问题,体验工程实践。但需要注意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多数学生在科学游戏的过程中兴趣高涨,但没有获得应有的结果。教师注重了制作的铅笔加长器与买来的铅笔加长器的对比,却忽视了对学生设计制作的归纳小结,学生的作品大致分为三大类:直接用纸卷的包裹,选择塑料管的套用,利用小木棒的粘黏。过程的体验虽然重要,认真总结也不能轻视,这能使得学生从一种模糊的原认识提升到清晰的科学理论高度,既是科学游戏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习惯的有效措施。

制定科学游戏规则是开展好科学活动的需要,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日常规范的要求,另外科学规范操作和科学思维的训练也可以采用规则来引导。教科版一年级《起点和终点》整节课都是围绕比较纸蛙跳多远的活动展开。本节课最为重要的思维武器就是引导学生体验对比。教师在组织科学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公平地起跳——画起跳线,怎样记录距离——地上画线,怎样方便比较——在纸带上标出等一系列规则,在科学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可以利用一些图形结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需要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与明确科学游戏中每一项规则,才能发现其中的科学原理,才能为学生课后拓展纸飞机飞远的活动做铺垫。

三、科普短剧化平淡为神奇

科普短剧是国际上一种新颖流行的科普教育形式,它融合了生动有趣的科学知识和简洁明了的科学实验,借助于舞台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以相应的科学剧本为剧情体验科学探究,参与科学互动,在弘扬科学文化的同时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低年级学生思维具有跳跃式的特点,很难将信息、概念、证据、观点等联系在一起,同时个体语言发展差异,经常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而科普短剧以独特的表演形式,将问答、比赛、游戏等环节的主动权转移给观看的学生,避免了常见的“灌输”的教育模式,以一幕幕的剧情将科学知识串联起来,可以巧妙地缓解思维跳跃带来的问题。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表现欲旺,选择直观趣味的科普剧演绎方式,将感性知识转化为日常积累,与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完全契合。同时为了达到好的表演效果,学生之间需要及时沟通,交换意见,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也锤炼了小组内每一位学生的表达能力。

科普短剧的转化必须以教材为本,科学原理的阐述要贴近学生生活,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性的习得科学概念和原理,遵从从具体到一般再到核心的规律。苏教版《做个小侦探》可以采取科普短剧的形式,以三至四人一组为侦探小团队,在讲堂上演绎蒲公英飘起来、田里菜叶上的洞、狗吐舌的剧本,让台下的学生作答猜想,教师在一旁不做过多的启发,而是提醒学生注重观察,最后由这个小团队对台下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再逐一解释原因。随后换一个小组表演第二个短剧,究竟是谁破坏了蜘蛛网。科普短剧主要采用互动的形式,学生才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作为组织者,需要引导学生调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事实建立关联,没有具体的正误,但要注意毫无依据的乱猜。

从课程资源角度,科普短剧也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形式之一。笔者与本校音乐教师合作,共同拍摄科普短剧《洗》作为本校校本课程资源。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视觉感知占比很多,因而以人物和情节的发展来传播科学知识的科普短剧恰好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笔者后续通过对參与班级的课堂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表现了极高的参与热情,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都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

四、结语

小学低年级阶段重新开设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低年级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征要求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适时引导合理探究。为使更多学生乐于也热衷于参与课堂科学学习,需要教师更加用心思考,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设计出更为灵性的科学教学,展示出更有生命意义的课堂价值。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附属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短剧科普科学
短剧暴富
科普达人养成记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巧用英语短剧,提升语用能力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探析电视栏目短剧《吴忠故事》之魅力
科学拔牙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