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编辑视野下的教辅图书融合出版能力

2018-02-20 14:36谢明礼
出版参考 2018年12期
关键词:融合出版互联网

谢明礼

摘 要:随着经济转型、全民阅读方式、教育信息化等环境的新变化,图书出版业态的转型已经到来,互联网+教辅的融合出版成为教辅图书出版的新业态。出版转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环节和要素,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探索并加以解决。从出版理念、产品策划、内容建设、编辑素养和角色转换等方面,通过编辑融合能力的构建,是教辅图书融合出版的一条可行之路。

关键词:互联网+ 教辅图书 融合出版 能力构建

教辅图书在我国图书出版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其品种和数量对行业发展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随著经济转型、全民阅读方式、教育信息化等环境的新变化,图书的融合出版已经是出版业态变化的趋势,而教辅图书的融合出版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已经领先于一般图书,在业界逐步推开。在教辅图书融合出版实施的过程中,出版社大多处于探索阶段,其程度和方式也不尽相同,融合能力是实施教辅融合出版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对出版过程中融合层面和编辑的融合能力建设加以探讨。

一、教辅融合出版是传统教辅图书出版的必然选择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必然。作为出版的重要组织部分,教辅图书的融合发展已然走在前列。

1.出版转型的要求

为加强产业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在这个背景下,各个行业都开始实施“互联网+”的各种实践。同样,出版业的“互联网+”也获得了国家政策的支持。2015年4月9日,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出版就是其重要内容,融合出版也获得大力提倡。

2.电子化阅读方式增长的要求

在文化产业各个领域中,出版行业是较早受到互联网冲击的,也是较早开始探索与互联网融合的行业,数字出版近年来发展很快。2018年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0.30%,比2016年的68.2%上升了4.8个百分点。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电子媒介阅读方式的增长速度呈“爆发”状态,这必将导致数字内容的阅读需求也会呈“爆发”状态。因此,包括教辅图书在内的传统纸质图书出版在内容和形式上也要适合电子化阅读的方式。

3.教辅图书使用环境和方式变化的要求

虽然教辅图书对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容忽视,但是教辅图书的同质化现象也是十分严重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从内容到形式,从介质到使用均无根本性变化,还是以纸质图书的形式包打天下,忽视了使用者阅读方式的变化这一事实,而且传统纸质教辅也无法满足使用者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教育部于2018年4月13日正式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逐步升级。这一背景下学校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再是一本书、一支笔、一张纸的方式,多媒体教学,各种电子学习终端已经大量使用,形成了一种新的学习场景,这就需要大量适合电子化阅读的数字内容,纸质教辅作为教学资源已经明显不能满足信息化教和学的要求。教辅图书要想继续发展壮大,融合出版是必由之路。

二、教辅图书的融合策划

出版融合已经得到业界的共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特别是与互联网的融合,对出版社和编辑来说还是很陌生的。由于大家对融合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做法也不尽相同,各家出版社在融合出版上,方式、力度、程度等也不尽相同。下面就安徽教育出版社在教辅融合出版方面的实践,从内容策划和图书产品使用方式两个方面谈谈融合出版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1.出版理念融合

图书策划是编辑工作的核心内容,出版理念是策划的基础。理念融合主要是指在图书策划阶段,要把纸质图书出版理念与“互联网+”的理念相互融合。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提倡“互联网+”的概念,但是有些行业并没有搞清“互联网+”的含义,只是把互联网和行业简单相加,把“互联网+”作为一个噱头。有关“互联网+”出版的概念有人提出了“互联网×数字出版”的概念。其实,不管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只是一种提法而已,其本质就是要充分考虑互联网在线教育的功能和特点,把它和纸质教辅有机融合,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便捷,实现随时随地的教育服务功能。

例如,安徽教育出版社的《新编基础训练》这套教辅图书,在融合出版理念的融合上是以图书产品的体例结构和内容组成上加以实施的。本套图书属于同步类教辅,其内容体例包含重难点讲解、针对性练习和学习检测三个板块。在策划图书体例结构时,编辑首先需要同时策划纸质和线上数字各板块结构、栏目名称、功能定位等;其次是要策划各结构板块的具体内容。纸质图书中的内容策划编校驾轻就熟,重点是策划线上数字板块的内容。需要数字形式的内容策划依据如下:一是针对各板块拓展类内容,由于纸质图书页码的限制无法呈现的;二是学科性质,如语言类的语文和英语学科中朗读、背诵、听力等内容;三是需要视频动态呈现的内容,如作图、实验、过程、空间、循环等。这种融合策划理念的突出优点就是线上线下图书内容的匹配性强,而且编辑容易上手,因为线上线下内容的策划本质没有改变。

2.图书产品使用方式融合

线上线下内容确定后,就要策划图书使用方式如何与“互联网+”融合,融合方式主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一是纸质内容的使用不能改变传统纸上书写作业的习惯,就当前的教育教学实际而言,纸质教辅还是一种主流的图书介质形态,学生作业,老师批改,纸笔作答还是主要使用方式。二是数字内容的使用要满足使用时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根据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水平,以手机、Pad等各种移动终端为主。三是要把数字内容和纸质内容快速匹配、精确投送。为了达到上述策划要求,《新编基础训练》在策划时,没有采用设置网站的方式,也没有利用APP软件,而是以RAYS系统为平台,在相关内容的页面植入二维码,以二维码为入口,用户利用微信扫码,通过“二维码+导语”的方式把使用者引导至互联网相关数字内容。

例如,在讲解板块,二维码配置导语是“看本书重难点微课视频”;在练习板块二维码导语是“看本书难题解题视频”,并且在难题题号前加注标识符号;在测试板块,二维码导语是“输入试卷分数查看成绩水平”。 这种快速高效的投送在信息时代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各种在线教育提供的内容和服务数不胜数,令人眼花缭乱,如果让一个读者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所需内容和服务的筛选,其时间成本是他们无法承受的。

三、构建教辅图书编辑的融合出版力

作为融合出版的教辅图书,由于多了“互联网+”的成分,图书编辑加工和数字内容维护运营对编辑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更多的还是体现在“融合”上,因此除了在策划层面外,编辑能力和素质的融合,是融合出版得以实施的保障。

1.内容资源融合运营力

不管图书产业形态如何变化,最核心的东西是不变的,这一核心就是内容,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内容为王。内容仍然是核心竞争力,没有了内容图书出版也就成了无米之炊。“互联网+”教辅的融合出版更是如此。编辑融合力的最基本体现就是要具有较高的内容资源融合运营力,要“玩转”内容。

一是纸质内容和数字内容的匹配能力。由于线上内容是线下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和线下内容是紧密联系的,因此线上内容要在线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构建。

二是选择内容的表现形式。线下纸质图书的内容形式主要为文本化的文字和图片,而线上数字内容主要为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更有一些互动形式的内容。相同的内容还应当根据图书使用的时间段,以不同的形式呈现。

例如,同样是知识点总结,在同步复习类和假期作业类图书中,其数字内容的形式应当有所差异。同步复习类图书的使用时段相对集中,时间效率要求高,因此数字内容的形式可以是音频格式文件,以便于使用者利用各种碎片化的时间听取内容,上学路上、等车、坐公交均可。然而在假期作业这类图书中,由于使用时间较长,数字内容就可以采用文本格式的文件。

三是针对学习日程和学习目标的变化,线上内容要及时进行更新。例如,在同步类教辅《新编基础训练》中,针对检测板块的内容运营,纸质图书设置单元检测、期中检测和期末检测等,这种设置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进度同步,便于师生使用。在每个检测的页面植入了二维码及导语“输入试卷分数查看成绩水平”。在学生得到成绩水平结果的同时,微信推送针对如何提高考试成绩的相关内容,如本书知识总结、本单元难点讲解、提高性练习等。数字内容的推送时间以根据阶段性学习任务为参考,如11月上旬是推送期中考试相关内容的時间段,4、5月份可以集中推送上一年度的时事热点内容,以便于参加中考的学生复习迎考使用。这样学生就比单纯使用传统纸质教辅获得了更为丰富的增值服务,能够进一步增加使用者对内容资源的粘性,反过来也能提高对纸质图书的使用率,从而维护和提高图书的市场占有率。

2. 构建新的编辑融合素质

“互联网+”教辅图书的新业态对编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编辑要对教育事业有深入的了解,其从业背景最好有师范院校学习或教师工作经历,这样他才能对国家或地方教育、教学有全面深入的了解,策划的产品才能符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第二,需要有互联网思维,他需要思考如何把线上和线下融合起来,线上需要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如何表现,读者如何来浏览或使用这些内容和服务。从这两点看,教辅图书的融合出版,对编辑的素质融合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对传统编辑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加强学习,补充相关知识,才能应对这一挑战。

3.构建新的编辑角色

教辅融合出版对编辑的能力需求是多方面的,能够完全拥有这些能力也是不现实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实现编辑的角色转换,进行角色融合是一条可选的路径。

编辑的角色转换和角色融合是“互联网+”教辅出版必须要完成的一项任务,也是一道难题。首先是编辑思维的转型,这种转型具有开放与协同性、分解与重构性、交互与精准性、数据与技术性、关联与多向性等特征。其次是对编辑的角色融合。虽然传统教辅编辑的角色有很大的“策划”成分,但是大部分局限于线下纸质图书的形态上,工作起来基本上是“驾轻就熟”的。“联网+”教辅图书的编辑角色除了传统的线下“策划”外,更多的是要协调好线上和线下的“策划”,把二者整合起来,其角色更像一个“导演”。他既要从宏观上考虑,也要从微观上落实;他既要参与图书生产流程,也要参与各个环节;既要参与稿件架构的设计和编写,也要参与稿件的编辑加工;既要和编者充实完善内容架构,也要和技术方交流使得产品的思想架构得以实现;既要考虑产品的功能,也要考虑读者的使用体验。总之,“互联网+”教辅图书的编辑角色就是一个“大管家”式的“总导演”,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他就是一个思想的“发源地”,统筹协调各个环节把这些思想加以实现。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出版的产业发展态势下,教辅图书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出版已经是必由之路,抓住编辑这一出版的核心要素,加强其融合出版能力的构建,才能在融合出版的道路上深入有效地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EB/OL].中国出版网,http://www.chuban.cc/yw/201804/t20180418_178740.html.

2.陈海燕.互联网时代的编辑新思维[J].中国编辑,2015(3).

3.王守兵.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编辑思维转型及其策略选择[J].中国编辑,2015(3).

(作者单位系安徽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融合出版互联网
互联网思维下的期刊融合出版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互联网+”时代中小学教辅融合出版的四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