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宪章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腰腿痛用药规律分析*

2018-02-22 03:23王临青甄文君康新民张思胜刘彦宏郭宪章
西部中医药 2018年12期
关键词:性味腰腿痛腰痛

王临青 ,甄文君 ,康新民 ,张思胜 ,刘彦宏 ,郭宪章

1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10;2郭宪章名医工作室

郭宪章主任医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著名中医骨伤科专家,甘肃省名中医。郭宪章主任医师出生于医学世家,是河南郭氏正骨传人,著名中医骨伤科专家郭均甫先生长子。家学渊源,博采众方,既钻研祖国医学,又掌握现代医学理论,从事骨伤科疾病临床教学、科研50余载,擅长治疗骨科疑难杂症。郭老师注重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亲自查体,手摸心会,形成了自己的辨病、辨证特点,在治疗慢性腰腿痛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对病证的认识,还是诊治方法,以及临床立法遣方用药等,郭主任均有很多独到之处。随证遣方用药,是体现其学术思想与临证疗效的核心要素,有利于指导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本文采用周铭心教授创立的方剂计量学[1]研究方法,分析郭老师治疗慢性腰腿痛的常见医案197例中方药运用情况,通过收集、整理,并统计分析郭老师在治疗慢性腰腿痛方面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药味及其用药规律,以期进一步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现将统计分析内容及结论分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2014—2015年郭老师治疗慢性腰腿痛的中草药处方197份。

1.2 纳入标准[2]纳入:1)汤剂剂型内服中药饮片处方;2)治疗慢性腰腿痛的中草药处方。

1.3 排除标准 排除:1)信息资料不全的方剂不予收录;2)选择内服方剂,外用方剂不予收录;3)无配伍意义的单方以及对于未注明药物组成的方剂不予收集。

1.4 中药性味、归经的规范方法[2]所有药物的性味、归经均依据《中药学》确定。统计不同药物归经所属药物的使用频次,以每一经出现一次为一个统计单位,凡一药物归数经者分别统计,同时分别统计它们的性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处方采用Excel 2003录入数据,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用药频次分析 197份处方中共选用中药63味,3 347味次,方剂中以炒杜仲、川牛膝、生甘草、川续断、当归、威灵仙、赤芍、桃仁、红花、淫羊藿使用频次最高,出现频率超过50%,其次为:骨碎补、金毛狗脊、制香附、乌药、补骨脂、小茴香,出现频率40%以上,排名前20位的中药,见表1。

表1 197份处方中排名前20位的中药频数比较

2.2 药物功效分析 197份处方中的89味中药按功效分类,有补益肝肾类药17味,强筋骨类药15味,活血化瘀类药14味、祛风湿类药 10味、通经络类药8味等,排名前10位的中药药物类型见表2。

2.3 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197份处方中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物归经以肝经、脾经、肾经为主,药物的性味归经频数构成比见表3。

表2 197份处方中常见的10种药物功效分析

表3 197份处方中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3 讨论

3.1 脏腑俱调,最重肝肾 《黄帝内经》认为腰痛为风、寒、湿邪侵袭腰部,阻滞经脉气血之运行所引起;或因房劳太过以致肾精亏虚、腰背失养所引起。正如王肯堂所云:“(腰痛)有风、有湿、有寒、有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可见虽然腰痛病因有虚实、内外之别,但总与肾相关。郭老师认为,青壮年患者腰痛之病,早期多因扭挫伤筋或寒湿痹阻经络,若未及时治疗,迁延日久,发为慢性腰痛;而老年患者多因积劳日久,血脉不荣腰府,久病必虚,正如《证治汇补·腰痛》指出:“唯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髓,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由此可知,肝肾功能失调是导致慢性腰腿痛发作的根本原因。因此,郭老师治疗此类疾病,重在补肝肾、强腰膝、活血化瘀、驱风湿、通经络[3-7]。依据统计结果,郭老师治疗慢性腰腿痛用药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该类药物均具有补益肝肾、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除湿作用,正切中本病肝肾亏虚、腰络瘀阻、寒湿侵袭、气机不畅的发病病机。杜仲、牛膝、续断、骨碎补、淫羊藿、金毛狗脊俱是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祛湿除弊、活血通络之品,更加验证了郭老师肝肾同源、补肾为主的治疗思想,随症配用当归、鸡血藤活血养血,甘草、黄芪补气升阳,小茴香、陈皮理气和中的治疗大法。

3.2 分经辨络,循经诊治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不通则痛”,各种原因引起的经气不通是慢性腰腿痛发作的主要原因[8-11]。郭老师临证,善分经辨络,循经诊治。腰部与经络关系非常密切,其中足三阴经与足三阳经均通过腰部,尤其是足太阳膀胱经“夹脊抵腰中,入循膂,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与腰部关系最为密切。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经过之。此外,任、督、冲、带诸脉,亦布其间,故腰痛病变与肾脏及诸经脉相关[3]。且此病的临床表现也具有显著的经络分布规律,《素问·刺腰痛篇》列举了足三阳和足厥阴、少阴等各经所致之腰痛的症状和治法,认为腰痛与肺、肾、脾、心、小肠等脏腑以及足三阴与足三阳经脉的病变关系。如《灵枢·经脉》篇言:“项、背、腰……为太阳经病”“髀膝外……为少阳经病”[4]。《诸病源候论·腰背痛诸侯》认为腰痛源于“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搏击,故腰痛也。”因此,郭老师治病,重在疏通循行经过腰部的经脉,如归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药物达1 187味次,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的药物达1 081味次,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的药物达570味次,选用药物中足三阴三阳共计占比达84.79%,尤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归经药物最多,也正符合了慢性腰腿痛多沿坐骨神经支配区分布的规律。

3.3 气血并重,调畅气机 郭老师长期生活、工作于西北苦寒之地,他认为,慢性腰腿痛病程较为缓慢,其形成有外感及内伤之分。由于所处地域的关系,西北地区慢性腰腿痛患者所患外感腰腿痛主要与风、寒、湿外邪侵袭有关,且在临床上以诸邪相兼者较为多见。内伤腰腿痛有虚实之分,属虚者以肝肾亏虚及气血亏虚者居多;内伤腰腿痛属实者有气、血、痰之分。

腰为肾之府,肾主骨髓,肾精亏虚,则筋脊失养;膝为筋之府,肝血亏虚,则筋脉失荣,故临床表现为腰膝部酸软无力,其痛绵绵,喜按喜揉,遇劳加重,屡发不已甚则弯腰驮背[12-16]。腰腿疼痛日久,气血衰少,或素体气血亏虚,复感外邪,以致正虚邪恋,筋骨,腰脊失养,而腰腿酸痛长期不愈,时轻时重;或因肝气不舒,气滞于腰胁或下肢经脉,故腰腿疼痛似有气走注,忽聚忽散,或痛连胁腹胀满,每因郁怒而致腰腿疼痛加重;或因瘀血阻滞经脉,以致腰腿部气血不能畅通,故见腰腿疼痛如刺,痛有定处[17-19]。日轻夜重,痛处拒按。其形成原因,与气滞日久,或外邪阻络,或跌仆损伤等有关。故郭主任遣方用药以补养肝肾,补益气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且长期患病之人,多有肝气郁结不畅、腰膝酸软乏力症状。统计方中可见,无论郭氏仙灵脾汤,还是郭氏妙痛汤,亦或郭氏腿痛方,均在补肝肾、化瘀血、祛风除湿的基础上配合以乌药、制香附、小茴香等理气之品为主。乌药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制香附偏疏肝理气、通络止痛;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中。或用青皮、陈皮疏肝理气、理气和中。对于女性患者,针对“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肾同源”“精血同源”的病机特点,郭老师在补养肝肾的同时多选用当归、黄芪、牛膝、续断等,牛膝既能补肝肾、强筋骨、除湿痹,又能活血化瘀、引药下行;当归、续断、黄芪既能补益又能通利;当归可补血活血,黄芪有补气通络之效,续断既能强腰膝、壮筋骨,又能活血续筋。“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从归经统计分析来看,脾胃经用药处于第三位,反映了郭老师在补养肝肾、调畅气血的基础上不忘健脾以滋血源,郭老师擅用甘草,因甘草既能补脾益气,调和诸药,又能降低方剂中“温”性药物的燥烈之性,其甜味浓郁可矫正方剂中药物的滋味,缓解某些药物对胃肠的刺激[20-21]。本次病历调查中,收集的 63味药物中,温、平性药物共占用药的54.10%,其中温性药应用最多。温性药具有温里散寒、散结通瘀、温阳祛湿、温经通络、引火归原等作用。临床上常用的几类药物,如补虚药、活血祛瘀药、祛风湿药中很多药物都是属于温性药[5]。寒温并用,甘补之时,不忘辛开,整体分析可见,郭老师用药甘而不滞,温而不燥,润而不腻,使气机调畅,气血调和。

总之,慢性腰腿痛是临床常见病,亦是多发病。郭老师临证,首辨脏腑、再辨虚实,随证治之,得心应手。依据苦味药能燥、能泄;辛味药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甘味药能补、能和、能缓,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的作用;配合温性的药物起到了行气活血、温通经络的作用,辅以补肝肾、健脾胃等治法[6]。通过对郭老师用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的使用频次统计对比,发现其治疗慢性腰腿痛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祛湿除痹、活血通络等法正本清源,标本兼顾,达到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功能尽快恢复的目的,而补肝肾、强腰膝、健脾气是常用治法。

猜你喜欢
性味腰腿痛腰痛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
中药透皮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
治疗腰腿痛验方
职业腰痛早防治
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
盗汗病治疗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析
中医护理干预腰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