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在肝硬化中医证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8-02-22 03:23龚红霞
西部中医药 2018年12期
关键词:阻型气滞证型

龚红霞,邱 晶

1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2苏州市广济医院影像科

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的重要原因,其中肝硬化后腹水是因腹腔脏器受大量腹水压迫,导致肝功能失代偿的临床表现,是肝硬化代偿期转化为失代偿期的重要标志[1],患者一旦出现肝硬化则将出现显著的尿量减少、循环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等表现,如未能及时干预,其死亡率超过40%[2]。祖国医学将肝硬化后腹水纳入“鼓胀”“水蛊”之范畴[3]。其病机乃本虚标实,脾失健运,肝气郁结,湿浊不化[4]而难于排出体外,故水潴留[5],治宜扶正祛邪,肝脾同治[6]。中医常见分型为气滞瘀阻型,此外还有湿热蕴结型、瘀血阻滞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多层螺旋CT肝脏门静脉成像是目前诊断肝脏相关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使用多层螺旋CT肝脏门静脉成像评价肝硬化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报道极少见,本研究主要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在肝硬化中医证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肝硬化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2组。气滞瘀阻型组40例,其中男 30例,女 10例;年龄 24~50岁,平均(39.6±1.3)岁;乙肝病程:5~25 年,平均(13.3±1.1)年;“大三阳”者23例,“小三阳”者17例;肝硬化病程3~12月,平均(5.0±0.3)月;长期饮酒者 15例。其他证型组40例,其中男31例,女9例;年龄25~50 岁,平均(39.5±1.2)岁;乙肝病程:5~25 年,平均(13.2±1.1)年;“大三阳”者 24 例,“小三阳”者16例;肝硬化病程3~12月,平均(5.1±0.3)月;长期饮酒者16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乙肝病程、大小三阳比例及肝硬化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肝脏增强扫描,嘱患者在检查前半小时口服温开水500~1 000 mL,半小时内饮完,对拟定肝脏先行平扫,扫描部位为膈顶至双侧肾门部位,扫描参数为电压120 kV,200 mA,扫描层厚为5 mm,门静脉成像其造影剂使用三代显(碘比醇注射液,法国加柏公司,国药准字:H20160376),注射速度为4.5 mL/秒,并于注射造影剂后42~50秒左右对门脉期进行扫描,同时行图像重建,其层厚设定为1.0 mm,通过CT扫描测量门静脉的直径、肝实质强化CT值。将所获得的数据传输入AW4.2图像处理工作站内进行图像分析,所有图像数据均分别由2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诊断。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门脉强化峰值延长时间、肝脏最大密度差值和门静脉分支积分、轮廓边缘积分,以及兴趣区灌注相关参数,如:门静脉灌注量、肝脏动脉灌注量及总肝灌注量变化情况。其中门静脉血管分级分为1~6级,且分别对应1~6分,其中主干为1级对应1分;肝脏边缘血管显示为锯齿状、模糊影、光滑影以及锐利形4种等级,且分别得分为1~4级,并分别对应1~4分。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门脉强化峰值延长时间及肝脏最大密度差值 门脉强化峰值延长时间、肝脏最大密度差值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门静脉图像 门静脉分支积分、轮廓边缘积分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门脉强化峰值延长时间及肝脏最大密度差值对比(χ±s)

表2 2组门静脉分支积分及轮廓边缘积分比较(χ±s) 分

2.3 兴趣区灌注相关参数 门静脉灌注量、肝脏动脉灌注量及总肝灌注量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兴趣区灌注相关参数比较(χ±s) mL/min

3 讨论

据统计,我国有1/10人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乙肝后肝硬化是乙肝患者终末期病程之一[7]。随着肝炎病程的发展,一般中晚期患者多合并肝硬化,且多数患者合并腹水形成[8]。乙肝后肝硬化,其发病相对隐匿,且病程长,发展缓慢,往往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一旦发生肝硬化尤其是合并腹水形成,则病情急剧进展威胁患者生命,往往被认为是乙肝患者肝功能由代偿期向失代偿期发展的标志[9-10],本病西医西药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本病的中医病机复杂多变,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而肝郁、脾虚、痰浊、瘀血、湿热多方交结,加大病变治疗难度[11]。故本研究主要根据不同中医分型划分为气滞瘀阻型及其他证型,并使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具体影像学特征,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本研究使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进行分析,针对2组门脉强化峰值延长时间及肝脏最大密度差值对比发现,气滞瘀阻型组门脉强化峰值延长时间显著长于其他证型组,肝脏最大密度差值高于其他证型组。提示气滞瘀阻型肝硬化患者相对于其他类型肝硬化,行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检查,且门脉强化峰值延长时间显著延长,同时肝脏最大密度差值增大。另外气滞瘀阻型肝硬化患者相对于其他类型肝硬化,行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检查,其门静脉分支积分显著高于其他证型组,轮廓边缘积分显著高于其他证型组。提示气滞瘀阻型肝硬化患者相对于其他类型肝硬化,其门静脉分支积分及轮廓边缘积分均较为清晰,故所得积分较高。最后针对2组兴趣区灌注相关参数比较发现,气滞瘀阻型组门静脉灌注量、肝脏动脉灌注量及总肝灌注量均显著低于其他证型组。证实气滞瘀阻型肝硬化患者相对于其他证型肝硬化患者,行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检查,造影剂灌注均显著大于其他类型肝硬化者。

肝硬化因合并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紊乱,可出现肝前、肝内及肝后血流淤积受阻[12],一旦门静脉压力超过1.33 kPa则将导致门静脉高压形成,进而出现血流逆行,形成侧支循环,出现食管胃底、腹壁等吻合支开放而形成静脉曲张[13-15]。同时因气滞瘀阻型者其气血瘀滞现象往往较重,故更易出现门脉强化峰值延长时间显著延长及肝脏最大密度差值增大[16-17]。加之门静脉压力显著增高,出现血液分流,导致早期出现食管、胃底、腹壁等吻合支开放而形成静脉曲张,故门静脉直径相对变小,脾静脉血流量则增加,导致门静脉分支积分及轮廓边缘积分的提高[18]。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检查可于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特点,从而作为肝硬化辨证分型依据。

猜你喜欢
阻型气滞证型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辨证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干眼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