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路径

2018-02-22 00:39
新闻传播 2018年18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职业大学生

(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 210023)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和意义

著名管理学家诺斯威尔提出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1]大学阶段是未来职业的准备期,大学生从入学始就需为未来职业发展做策划和准备,他们要从自己的个人兴趣、特点和社会需求出发,选择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定位即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继而制定合适的求学、培训和教育等计划。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和优劣短期内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毕业时的求职,长期会决定一个人的职场道路能走多远。

美国心理学家马西亚(J.E.Marcia)从自我认定的角度,将青年的自我认定归纳为四种不同的形态:自主定向者、提早定向者、延迟未定者和茫然失措者。[2]在他的研究中“自主定向者”是能够独立自主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者,是其中最优的形态,但这一部分所占的比例很低。大量的调查也证实了他的结论,在我国极少大学生能够达到自主定向形态,绝大部分学生不能自觉有效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3]它的直接作用体现在: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提升学习积极性,改善学习行为,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此基础上高校学风建设得到加强,而良好的学风反过来又时时刻刻对学生产生着强烈的熏陶和感染,激励学生奋发努力;另一方面它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也是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直接目标。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高校对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求职指导、职业培训以及人文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二、我国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成为考核高校的重要指标的情况下,高校几乎都设立了自己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或者就业指导办公室,这些机构不仅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档案派遣、举办双向选择洽谈会等服务,还承担了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任务,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尤其在新媒体环境下更是如此。

(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设计不系统

从国际上看,欧美等西方国家很早就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如今已经成果斐然,他们有完整而系统的课程、高效的职业测评方法和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师。而中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建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孙仪主任曾指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起步晚、发展快和任务重的鲜明特点,虽有需求拉动,但与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我国虽然多数高校已经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但这种教育在追求就业率的推动下,越来越呈现出功利化的倾向,表现在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往往从大三才开始,到大四求职成功就结束;课程内容上只集中于就业形势分析、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简历制作、笔试和面试技巧分析等,这种迟到的、速食的、缺乏整体规划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许多大学生在意识到自己需要强化哪方面的知识和才能的时候已经为时过晚,错过了准备的黄金时期。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是系统的、持续的和动态发展的,而不是临时抱佛脚的、短暂的行为,它必须让学生能够从根本上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底蕴,使学生从入校到大学毕业一直都有意识地统筹规划自己的未来职场发展道路,成为学生的一种常态化行为。

(二)担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

合格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需要具备多学科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和对求职市场了如指掌等,但高校现在普遍存在的情况是职业规划指导人员的能力不高,对学生缺乏行之有效的指导,且人员数量也难以与在校学生形成人数合适的比例。相当一部分就业指导课由学生辅导员兼任,他们虽然在学生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且熟悉学生的个人情况,但是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面则存在专业化不足,不能很好地胜任职业规划指导师工作,有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就业政策的宣讲以及就业信息的提供。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大打折扣,大学生的规划意识十分淡薄,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大一到大三仅为拿学分完成学业,到大四盲目地求职。配备一支有一定数量的专业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对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成功率,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4]

(三)缺乏个性化的职业生涯指导服务

每个大学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候,如果忽略了这点就很难获得理想的指导效果。但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面临着一个用标准化的流程创造个性化产品的问题,高校主要是以大班集中授课和讲座的形式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解决学生的普遍问题,但是因为缺少互动和个性化辅导,较少能关注到学生个体的多样性,所以也就难以做到因材施教,教育的个别性难以实现。高校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前应该先调查学生的个体情况,根据专业的差异、性别的不同、成绩的好坏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指导形式,绝不能全体学生一锅饭的安排,而对于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或某些个体存在的问题尤其学业困难学生和家庭贫困学生更是要做到个性化指导。由于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数量的匮乏和在校大学生数量的庞大,我国高校想实现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摸索与探究。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路径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学生入学起就应尽快让学生建立起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引导他们认识自我和创造求职优势,同时通过搭建各种相关的平台,如大学生实习基地、大学生求职模拟营等,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应该充分运用新媒体载体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使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到实处,发挥最大效益。

(一)在态度上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前文论述过我国部分高校急功近利,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同于求职指导,只是在学生临近找工作前讲授一些求职技巧,忽略了从低年级就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种行为主要是由于高校只是重视流于表面的就业率,对它的根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足够的投入。高校领导应该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相关政策规定,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就业工作的坚实基础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真正地做到从态度上重视,在行动上支持。具体地说就是首先要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要集教育、管理和服务于一体,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全面而细致的指导和服务;其次在经费投入上要充足,在硬件设施上要大力建设咨询辅导室、信息查询室和面试模拟室等,对从业老师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及更广阔的晋升平台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职业的稳定性;最后要多途径倡导和鼓励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如积极组织和发动学生参与国家级和省市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同时高校自身配合就业指导课程也要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

(二)搭建有效的“线上+线下”交互平台

相比于传统媒体,以手机QQ、微信、微博为主的新媒体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在新媒体平台中,每个参与者都是信息内容的生产者和浏览者,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沟通、互动交流,能够有效缩短参与者之间的距离感,从而使得教育的吸引力和参与度得到很大提升。建立线上线下交互式平台,首先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广泛入驻新媒体信息平台,在线上,要让学生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职业环境模拟训练,而在线下,通过在社会实践基地进行情景训练,做好与线上训练的结合互通,从而保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

(三)构建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只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方面的课程建设才能做好其他相关工作,它是普及职业生涯知识和理论的必由之路。”[5]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不光体现在课程内容上还体现在开展时间上和实施形式上,首先高校进行大学生就业生涯教育指导教材的内容编写时需要考虑到高校的特点、专业的不同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外部环境等情况,力求让课程做到针对性强、螺旋上升和完整性。在时间上,新生一入学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启蒙,主要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规划意识,引导他们为今后的职业发展目标做铺垫,从制订大学学习计划开始,将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紧密结合。到了大二年级,在职业规划教育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各种理论和实践活动提高自己,为将来的职业道路储备力量。大三年级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冲刺时间,要求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是继续升学还是直接就业,继而对大学生进行求职技巧、人际沟通和就业法律等知识的教授。大四是求职行动期,这一阶段主要是学校的就业主管部门要增强服务功能,提供就业需求信息、联系外界企业单位来校开展招聘会、推荐学生就业、为学生提供个别求职指导、引导学生调适求职心态等。最后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形式上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采取讲座、报告、个别咨询、模拟求职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力求以多样化来提高教育效果。

(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法国教育家埃米尔·涂尔干说:“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教育的不成功也取决于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说至关重要,是其能否出成果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建立一支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关心爱护学生、熟悉就业政策、了解就业市场、特别是要具有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同时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针对当前师资落后的情况我们要坚持“稳定、培养、引进、借智”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培养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师和成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室。采用自愿报名和择优录用的方式安排校内理论水平相对较高、业务素质相对过硬的教师参加高层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训和参加职业规划指导师的考试,促使他们成长为专业的职业规划指导教师。与此同时,将优秀的师资组织起来大力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室的建设;二是从社会引入师资力量。高校要多途径聘请校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师、行业高管、资深人力资源管理师等专业人士担任教师,再以不定期授课或作报告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大环境、行业发展状况、行业人才需求等;三是重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培训工作。对校内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尤其是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学生辅导员和心理咨询老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培训,除了讲座和集中授课的形式,还可以采取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方式。

(五)认真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测评工作

职业生涯测评是应用现代心理测试技术对个人的素质进行科学、客观、标准的系统评价,从而为个人的职业选择和单位、组织的相关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它包括职业能力测验、职业价值观测验、职业兴趣测评、人格测验和职业发展评估测验等组成部分。[6]科学的测评技术不但有助于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进而扬长避短设定合适的职业发展目标,还有助于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个性化指导服务以及检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效果。高校应该成立专门的职业测评工作小组,其中的工作人员由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师担任,从机构和人员配备上保障大学生职业测评工作的常规化和科学化。常见的大学生职业测评工具包括: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WVI职业价值观测试量表、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GATB)、公文筐测验、无领导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在实际运用大学生职业测验时,需要注意几点:一是对于学生的测评结果一定要建立档案,注意跟踪和反馈;其次是根据大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实际需求,灵活选择测评工具;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职业测评只是一种工具,对被测者的测量准确性有限,应辩证使用测评结果。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职业大学生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大学生之歌
我爱的职业
曼巴传奇 KOBE20
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