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网综艺节目的类型特点
——以爱奇艺《奇葩说》为例

2018-02-22 07:17李宗桦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奇葩说卡通奇葩

李宗桦 闫 娜

(新疆财经大学 新闻与传媒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由爱奇艺独家自制的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通过爱奇艺网页或客户端传播,其传播的渠道是网络。所以网络语境就构成了节目传播的语境,节目要在一个大的网络语境下进行。节目只有与网络语境相契合,才会获得普遍的接受与认可。

在网络文化当中,儿童化语境成为一种趋势,比如把“孩子”说成“孩纸”,把“怎么了”说成“肿么了”,口齿含糊、喜用叠词,给人一种“很可爱”的感觉。所谓儿童化语境,就是指人们在表达时多把自己设定为口无遮拦的儿童,言语任性、缺乏规范、不讲究分寸,这种言语多流行于社交网络,并被广泛跟风模仿。

在这样的儿童化语境下,《奇葩说》把这些仅限于文字、图片、表情来表达的交流形式经由节目中的选手,通过大众传播的渠道,以节目的形式表达了出来,并获得了网络传播的成功。不仅如此,这档网络自制节目造成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某些电视节目。在广播电视网、电信网、网联网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媒体迎来了更大的挑战,在争夺受众和扩大影响力的这场博弈中,网络视频网站才刚刚开始。《奇葩说》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适应了网络儿童化语境的产物。那么该节目是如何营造这一儿童化语境的呢?本文将做以下论述。

一、幼稚园背景

对于一档成功的综艺节目,节目场景的设计尤为关键。所谓“应情应景”,切合的场景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现场氛围,使节目的各方参与人员更快更好地进入节目情景中,同时也使节目的受众获得较好的感官体验,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

在《奇葩说》这档节目中,节目背景设计仿照了幼儿园的风格,明亮的色彩、卡通的形象、张扬的造型、错落的层次、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近距离的接触等等。看上去就像是幼儿园的一间教室一样,让人感觉状态很放松、情绪很积极。

在《奇葩说》幼稚化的节目背景中,色彩承担着重要的造型作用。节目的色彩鲜艳而丰富,充斥于荧屏的是大的色块。颜色是吸引人注意力的最直观方式,可以调动人敏感的情绪反应。在幼儿园的建筑中,多采用色彩丰富的组合形式,既五颜六色,冷暖搭配,又不能滥用色彩,要让人感觉和谐、舒适;既充满趣味、错落有致,又要给人以爽快、清新的感觉。在演播室,地面不同于“墙面”的色彩丰富,采用干净、纯洁的白色,一静一动,与墙面形成了很好的衬托。

《奇葩说》的演播室背景呈180°半包围的形式,将整个舞台面向观众。在节目背景中,线条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种造型元素。线条不同于颜色,颜色给人的感觉更直观,而线条给人的感觉更深邃。线条是有指向的,更像是人的思维;线条也是有延展性的,可以让人的想象无限延伸。如果没有线条,颜色的组合也会成为一种无意义的叠加和漫无目的的呈现。

节目背景中的线条十分丰富,有弧形线、直线、斜线、波浪线、抛物线、曲线等等,这些线条交叉构成一系列平面几何图形的连接,再填充丰富、和谐的颜色,带来了跳跃、活泼的背景效果。这样的设计也和幼儿园的墙面设计要求相符合,用丰富的线条来拓展想象力、调动积极的思维能力。这些线条和色彩的组合也使得《奇葩说》的参与者和受众能够获得同样的体验。

卡通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人们之所以喜欢卡通形象,往往是因为其造型可爱,而且表现力很强,特征明显。幼儿喜欢卡通形象,是因为卡通形象展现出来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无数种可能性。卡通形象的应用十分广泛,比如北京奥运会的“福娃”、上海世博会的“海宝”等等,这些卡通形象可以快速拉近人们和卡通形象代表的事物的距离,形象生动地表现所代表事物的特征。而对于《奇葩说》来说,这个卡通形象也必然够“奇葩”,椭圆形的身体伸出弯举的双臂,看上去很开心的样子;浑圆的身体配上很小的一双脚,身上只有一张夸张的脸,瞪着圆圆的一只绿幽幽的眼睛,张着无比大的嘴,头上长着一对黄色的角,还顶着一缕红色的头发,与其蓝色的身体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样的卡通形象没有一处符合“人”的正常特征,但是正是这样的形象强烈地表现了“奇葩”和“说”的主题。

毫无顾忌地说话、淋漓尽致地表达个人的观点,是比较幼儿化的行为,因为成年人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会斟酌什么是适当的、合理的、符合形象和身份的话语;但是幼儿不会。在节目的背景中用如此张扬的方式鼓励人说话,实际上是一种趋向于幼儿的行径,会时刻提醒节目的参与者和受众,这是一个可以随心所欲说话的节目。

另外,节目的造型要做到统一,就不能只做演播室背景的处理,节目参与人员的服装造型也必须相得益彰。在《奇葩说》中,无论是选手还是主持人,都在服装造型上下足了功夫,彰显“奇葩”的本色,张扬自身的个性,用服装来表达自己的特色。

在《奇葩说》每期的开场,主持人马东会携蔡康永和高晓松一起,给大家献上一段“别开生面”的开场白,句式并列、语义相连。“马、晓、康”作为节目“王牌”的感召力由此而来。“马、晓、康”的服装造型也呈现出模糊、幼稚化和性别混淆的特征——苏格兰裙、马甲、格子布料、领结、白衬衫,无一处不透露出颠覆感,严肃的身份配以不严肃的装扮,说着不严肃的话语,像是3个任性的大孩子在进行一场幼稚化的狂欢。自小沈阳2009年穿上苏格兰裙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苏格兰裙就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成为幽默、诙谐、颠覆的代表,就像是颠覆“只有女人才可以穿裙子”一样。“马、晓、康”用他们的服装造型诠释了节目主旨:颠覆传统的说话类节目、辩论类节目,颠覆人们对于“奇葩”的理解。

二、全民幼稚化的折射

网络文化呈现一种幼稚化的整体特征,这种幼稚化的特征辐射范围很广,包括全民大众,同时也辐射很深,渗透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人们早先喜欢用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来区分上网这件事情,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网上活动与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网上聊天、网上购物、网上浏览信息、网上缴费、网上娱乐等等,互联网成为联系人们生活、方便人们生活的重要工具。网络对全民的渗透从技术上扩散到了生活中,同时网络文化的特征也深深地影响了全民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一些互联网现象越来越容易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到对应。

随着《奇葩说》节目的走红,节目中“奇葩”选手也获得了大量关注,我们可以看出,全民幼稚化已经成为节目成长的土壤。但是,《奇葩说》并不是一档单纯的低俗搞笑、求新求异的节目,它会在选手的争锋和带队团长的解读下,变得更有深度,引发观众的进一步思考。

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共享和传播都离不开表达,网络流行语已经深深融入人们的交流当中,在共通的语义空间下进行叙事和表达。一些网络流行语从网络进入人们的生活,同时又深深地影响了传统媒体,出现在广播电视当中,并被人们当作一种正常的现象而接受。

为什么说网络流行语的表达是一种幼稚化的表达呢?网络流行语产生的方式常为外来语音译,比如“粉丝”是从“fans”而来,“3Q”是从“thank you”而来,“到康姆”是“.com”的音译等。这是中国的幼儿在学习英文的过程当中常用的记忆方式,现在被成年人广泛应用,并觉得很可爱。还有一些网络流行语是简化而来,比如说“累觉不爱”“喜大普奔”等。另外,还有采取谐音或简化的方法,比如“稀饭”是“喜欢”,“酱紫”是“这样子”等;网络上流行的一些网络符号、网络表情等都是一种幼稚化的体现。因为成年人会选择用规范的、严谨的语言文字,只有孩童会选择简化、音译、文字加表情的方式,会让人觉得很可爱。

幼儿行为还有一个很显著的表现就是喜欢跟风模仿。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而且是非理性的,他们对于觉得好玩、新奇、有趣的东西就会去跟风模仿。喜欢跟风已经是中国社会很久以前就普遍存在的问题,且较为严重。人民论坛网的“当今中国人跟风的程度如何”的调查报告显示,选择“非常严重”的占75.3%;选择“比较严重”的占22.0%。由此可见,跟风常态化是中国现行的一种社会风气。

自从微博进入人们的生活之后,几场微博上的骂战就是跟风的最好例证。这些微博骂战均是公众名人的“粉丝”们由一件事情而起,不同支持方的“粉丝”展开的一场网络上的微博口水战。比如,因抄袭纠纷而引发的韩寒和郭敬明的骂战,由转基因食品而引发的崔永元和方舟子的骂战,由娱乐圈纠纷而引起的赵文卓和甄子丹的骂战等等。网民们一点就着,不顾事实真相的非理性骂战是智力的一种无作为和倒退。同时在我们的生活中,跟风现象也无处不在。“双十一”跟风、娱乐跟风、抢购跟风、投资跟风等等,都是全民非理性、幼稚化的表现。

三、结语

《奇葩说》的成功是观众对节目内容的“使用与满足”。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对当下社会事件的关注以及精神娱乐的需求,并沉浸在话语狂欢中希望选手代替自己发声。与此同时,它的成功也归功于视频网站平台的自由性和长尾效应,更重要的是它深谙节目受众即如今80后、90后的审美取向,注重培养受众批判现实和审视自我的能力,这一点也应该成为今后网络综艺节目的风向标。但幼稚化带来的跟风与智力倒退现象必须引起节目与受众的警醒。

[1]高旭.《奇葩说》的网络文化特征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5.

[2]任田田.爱奇艺自制节目《奇葩说》的特色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

[3]高佳琪.纯网综艺发展之路探析——以爱奇艺《奇葩说》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2):113.

[4]唐英,尚冰靓.大数据背景下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特征及趋势探析——以《奇葩说》为例[J].新闻界,2016(5):49-52.

[5]潘亚楠.互联网综艺热现象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3):68-70.

猜你喜欢
奇葩说卡通奇葩
“空中奇葩”验证机
说说你家娃的那些奇葩事
奇葩少年欢乐多
在线教育 老师“奇葩说”里找灵感
鸡鸣狗盗皮皮猪卡通
从《奇葩说》谈主持人的控场能力
网络综艺节目中的人文关怀
如何“量产”《奇葩说》
趣味的卡通穿上身
《奇葩说》奇葩乐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