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地理学习方式创新探索

2018-02-22 12:54江苏省宜兴市第二高级中学
新教育 2018年32期
关键词:课件互联网+微课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高级中学 吴 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理学习方式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教师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推荐更多学法指导,促使学生能够养成网络信息运用意识,自觉进入网络互动,接受最广泛信息传递,以便建立良好的学习基础。高中学生每天都有上网的习惯,这为网络运用创造基础条件。而如何将网络与地理学习结合起来,是我们需要直面的课题。

一、主动搜集信息,建立网络运用意识

学生都有运用网络信息的习惯和意识,但在具体执行时,很多学生只是对感兴趣的网络信息进行关注,很少主动接受学科知识方面的内容。高中地理涉及广泛的内容信息,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更多信息搜集任务,让学生在互联网上能够通过信息搜集整合,形成完善的地理认知体系,实现学科能力的提升。学生智能手机应用几乎可达百分百,学校网络信号覆盖也几乎达百分百,这都为网络信息运用创造条件。教师要如何面对学生网络应用取向问题,引导学生进入适合的网络渠道,接受价值度更高网络信息,对成功创新学生学习方法有重要意义。

学生运用网络搜集信息不存在任何技术问题,教师在具体设计时,需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发动。如教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课堂教学之前,教师为学生布设了信息搜集任务:利用网络信息搜索平台,搜集人口增长的相关信息,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学生拿到预习任务后,利用网络展开信息搜集,查找相关材料链接,很快就找到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课堂教学之初,教师让学生展示信息,学生大多给出了充裕的信息解读:“发达国家保持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高。其致因是多方面的。发达国家生活质量、社会发展水平、生育观念的共同制约,导致人口增长较为缓慢。发展中国家,由于受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等因素影响,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迅速。”教师对学生信息展示进行专业评价,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修改调整意见。

从学生信息搜集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给学生布设信息搜集任务,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逐渐达成学习目标。网络信息丰富多元,学生运用信息意识很强,教师给出针对性发动,其调动效果十分明显。

二、运用微课学习,进入信息交互平台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的数字资源。微课与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有更多区别,属于新型教学资源,伴随网络技术而诞生,为教师施教提供更多学法选择。微课有独特特点,时间较短、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而且具有情景化特征,学生面对微课时,可以快速进入情境之中,并顺利建立微课学习认知。在学法指导方面,教师需要作出针对性操作。提升微课制作质量,简化微课操作程序,给学生以明确的信息传递,学生自觉进入微课之中。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习时,教师让学生对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进行学习感知,学生快速进入文本内容之中,通过具体分析教材内容,对相关内容有了明晰认知。为进一步确认这些认知的合理性,教师以微课形式,为学生提供相关信息,对学生认知进行认证。“商业区:其主要特征是经济活动繁忙,人口稠密,建筑物高大,内部分区更为细化,占地面积不大,呈现点状分布,交通比较紧张,处于市中心。工业区:向市区外延发展,贴近主要交通干线,形成聚集区域,交通要道两侧。住宅区:位置高低有致,占地面积很大,功能分布明显,一般在城市边缘。”而后教师肯定学生学习表现,并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评价活动。

教师利用微课形式创设学习契机,给学生提供认知确认机会。学生运用微课信息平台展开学习操作,信息支持快速形成,学习效率快速提升。这样的学习发动,也可以培养学生自觉运用信息的意识,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有重要促进作用。

三、适应翻转课堂,创新合作学习方式

所谓翻转课堂,又叫“颠倒课堂”,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学习时间,将学习决定权转给学生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是网络信息技术运用的最重要方式,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实际,对翻转课堂教学课件进行整合创新处理,及时为学生投放翻转课堂课件,成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利用信息形式,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电子书等,都属于翻转课堂表现形式,教师要给出更多学法指导,组织学生展开高效学习。

翻转课堂属于课外学习发动手段,一般在教学之后,为学生布设信息运用机会,让学生结合微视频形式展开课后巩固学习。如教学《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关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教材内容,并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了翻转课堂学习任务: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认真观察视频材料,从不同方面进行总结与归纳。学生拿到学习任务后,自发展开合作学习,自然构建成学习认知体系。课堂反馈时,教师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学生表现都比较出色,能够从不同方面进行归结。特别是将我国农业发达地区和世界农业发达地区进行对比,并给出具体分析。教师组织学生对课堂呈现情况进行集体评价,课堂互动呈现和谐性。翻转课堂教学操作具有及时性、开放性、针对性特点,对学生形成的激发效果是显著的。

教师利用翻转课堂手段布设学习任务,学生接受很顺畅,并自觉展开合作学习操作,自然形成学习认知体系。翻转课堂形式灵动,能够快速激活学生的合作意识,经过多种学习操作,其学习认知呈现多元性。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运用的常见方式,教学展开后,学生自觉开展学习探究,也可以成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四、制作信息作业,拓宽训练操作视野

传统地理作业大多以书面形式呈现,教师为学生布设课外作业时,不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展开电子课件作业制作,促使学生展开立体作业操作,这对学生学科核心能力成长提供更多便利条件。电子作业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教师要给出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顺利进入信息作业操作环节,以有效地塑造学生的学习认知品质。为丰富学生学习视野,教师可以运用网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组织学生展开更广泛信息交流,也能够丰富学生学习认知。

地理训练方式众多,教师需要有创新意识,对训练形式进行升级设计,自然能够激活学生学习主动性。如在学习《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相关内容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训练题目: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会带来更多影响,利用网络构图形式,制作网络图示结构,并以电子课件形式,传递到班级学习互动平台上。任务下达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实际,给学生以更多学习提醒。学生积极展开学习操作,利用网络操作技术手段,对相关因素进行整合处理,并以电子图解形式展示出来。教师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挑选比较典型的设计,在课堂中进行展示,获得丰富反馈意见。

教师为学生设计电子课件式学习任务,给学生网络信息运用实践创造良好条件,经过实践操作,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历练。为学生布设立体性训练任务,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学习能力,对学生全面学业成长助力许多。

“互联网+”早已进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学生也有自觉运用网络信息的习惯,互联网信息的广泛性为地理学习提供更多契机,改变学习方式方法已成为必然要求。教师在学法改进和创新方面要给出更多技术支持,引入微课教学、翻转课堂,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学习感知,促使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学习环节,以形成崭新的学习认知体系。

猜你喜欢
课件互联网+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