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预测方法 体验阅读乐趣
——统编三上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说明

2018-02-22 15:14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10期
关键词:老屋预测文本

刘 晶(特级教师)

预测,就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本内容、自身背景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对文本后面的情节发展、结局、人物命运、作者观点等内容进行推测,并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文本信息验证自己的推测,在推测与验证中不断推进阅读。

统编版三上第四单元是策略单元,围绕学习“预测”这一阅读策略,教材编排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三篇寓意深刻、富有童趣的故事。其中,以反复结构叙述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用旁批的方式示范了预测的过程,提示学生可以依据标题、图画和情节来预测故事内容或结局,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预测不是无端猜测,需要有文本内容的支持,需要结合生活经验作出有根据的判断;预测没有对错之分,要在阅读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预测。后两篇课文也是典型的可预测文本,《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省略了故事的发展,《不会叫的狗》呈现了不完整的三种结局。三篇文本由扶到放,由教到用,鼓励学生在有趣的预测中懂得预测有据、预测有法,提升阅读判断力和想象力。

教学小学阶段第一个阅读策略单元,要处理好课文内容教学与阅读策略教学之间的关系。为了凸显阅读策略的教学主线,可以适度降低对课文内容,尤其是细节上的语用实践教学要求,课前不要求预习,以确保课堂教学过程中预测的趣味性和真实性。

1.解读教材要着眼整组。教学本单元,教师要增强整组教学意识,注意教学目标层层推进。从唤醒学生边阅读边预测的意识开始,将策略教学与课文教学有机融合,充分利用随文旁批、课后习题和阅读提示等展开教学,在“一边阅读”和“一边预测”的过程中总结预测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按序分解教学梯度,逐步达成教学目标,实现从自读自悟、尝试运用再到合作交流、独立运用,由课内学习延伸至课外阅读,逐步培养学生边阅读边预测的习惯。

2.单篇教学有其特殊性。本单元教学区别于其他普通单元,强调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通过讨论、比较和交流等形式,开展边阅读边预测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预测这一策略,感受阅读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识字写字教学也应有别于其他单元。为了不破坏学生阅读的连贯性,生字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文识记,要求书写的字可以在学文后指导,营造有吸引力的故事语境,让预测活动连贯而完整地进行。

3.结果评价有法而多元。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差异,保护学生预测的热情,淡化预测的结果。特别是在关注有依据预测的同时,要有多元的结果意识,避免用对错来评价学生的预测结果,不追求统一的预测结果,但也不是学生想怎么预测就怎么预测,而是引导学生找到更合理的依据,或者帮助其及时修正想法,继续预测。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运用“预测”,体验阅读的快乐,激发阅读的兴趣。教学中要力图体现三个能力层次:第一是“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进而培养“预测”的意识和习惯。第一篇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的七处旁批以及三篇课文后的练习思考题,可以引导学生在读之前“猜”,带着猜想去读,以问题转化的方式用旁批。也可以在读之时“猜”,尝试联系着读,以角色揣摩的方式用旁批。还可以在读之后“猜”,运用猜测与推想的方法创编故事,以想象拓展的方式用好课后习题。第二是“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有依据地预测,丰富阅读想象。第三是依据基本方法,能在原文基础上创造性地“预测”。

1.借助旁批,预测要有依据。随文旁批是本单元首篇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在编排上的一大亮点。该亮点既是教师教学的有力助器,也是提示学生预测的线索,能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发展。教学时将旁批融入教学,一边读一边预测,一边自己预测一边和旁批进行比较。这样的预测,不仅真实地在课堂进行着,更让学生懂得预测不是胡乱猜测,预测要有一定的依据。通过旁批的指引,让学生能够根据故事内容、生活常识、生活经验、阅读经验等线索进行有依据的预测。

2.随时推想,不忘及时验证。在学习课文尝试预测时,用“读下面的故事,一边读,一边想: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你的依据是什么”作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做到边读边推想,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并做到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在预测中阅读,在阅读中自我比对,在比对中发现预测与原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当有学生的预测与实际内容不一样时,给予肯定,鼓励有依据地推想。通过与课文内容的对照、验证,给学生们带去预测的期待,让他们体会阅读的快乐,激发他们继续情绪饱满地进行下一次预测。

3.关注策略,实现学用结合。预测作为一种阅读的策略,在第一篇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学习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后两篇课文的学习可以进行学用结合的挑战预测,让预测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依据文本开放性结尾的特点,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和可视化的表格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直面预测依据,让感性的、隐性的预测过程,明确显性地表达出来,感知预测应更多地联系生活经验,关注故事细节。此时,学生不仅是阅读的参与者,更是成为阅读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猜你喜欢
老屋预测文本
无可预测
老屋回忆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老屋枣树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老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