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新闻评论中的失范现象探究

2018-02-22 15:32何鹏程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0期
关键词:舆论

何鹏程

2016年4月14 日,山东源大工贸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苏银霞及其子于欢,因高利贷欠款问题被限制人身自由,期间于欢及其母亲受到极端侮辱,于欢刺伤4人,其中,1人死亡。一审中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于欢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之后二审判决认定于欢构成故意伤害罪,并从无期徒刑改判为5年有期徒刑。

此事一经报道便引发社会极大关注。笔者通过对此事相关的新闻评论整理,发现自媒体的评论中出现许多伦理失范现象,数篇“10万+”的评论在事实、逻辑、态度都与专业评论存在很大的出入和欠缺,对健康舆论环境的构建和引导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 自媒体新闻评论中的失范表现

1.1 评论事实:断章取义,内容肤浅

据大数据平台显示,从3月24日至30日,与“于欢案”相关全网信息量达近224万条。仅微博话题#刺死辱母者被判无期#的阅读量就突破9.8亿。总体来看,事件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相互推动的,而相当一部分评论都将重点摆放在“当你的母亲受辱,你会不会杀人”这样的浅层论点上,缺乏新闻评论本身所应有的深度性和新颖性,内容直接表达了网民的直观呼声,如“于欢案:儿子,如果有一天妈妈受了侮辱”“于欢案:冷血的法律羞辱人民”等。

1.2 评论逻辑:身份强调,跨界对比

在对“于欢案”的新闻评论中,自媒体评论对基于伦理和感性视角进行审视和呼吁,出现两种内容角度,一是“以古讽今”,以“国外衬国内”,暗示当下中国社会过于冷血和薄情。像“美国版‘于欢’5枪击毙辱母男子,判决下来了”,忽视国情单纯强调美国击杀辱母者无罪。又或是评论“如果‘于欢案’发生在古代,会怎样判”“‘于欢案’打回到古代,老祖宗会如何断案”等之类评论,将视角延续至古代,从而呼吁“仁义”“廉耻”“孝道”,脱离现实进行单方面比较,缺乏实际意义。

1.3 评论态度:谩骂煽情,越位审判

中国素来提倡“孝道”,“辱”“母”“杀人”三个敏感性词汇的组接,很容易引起受众的情绪代入感,出现许多自媒体评论中的情绪化表达,诸如《辱母杀人:狗官之祸》等类评论言语丧失了评论者所应有的最基本素养和个人准则,污染了网络环境。此外,部分自媒体文章大肆煽情加深了受众的感性思考。“于欢不但无罪,反而因为彰显大孝,应为见义勇为,应该入选‘中国道德楷模’”,许多类似的个人判定语句直接出现在了自媒体的评论中,对舆论和司法形成间接“绑架”。

2 自媒体评论中的失范成因

2.1 商业利益驱使,迎合大众口味

自媒体大多缺乏稳定资金来源,从而决定了它的逐利性和运营目标。自媒体盈利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为某些组织和个人撰写公关评论来获取相应报酬,主要表现为植入广告,“黑化”竞争对手,造势炒作等,二是通过蹭热点抒发感性和煽情声音以消费公众情绪,单纯批判评论对象,诸如谩骂、贴标签、人身攻击等代替网民出声肆意发泄。

2.2 缺乏专业素养,角度切入浅薄

自媒体的评论人员身份参差不齐,把关人功能弱化降低了言论公开的成本,评论以多角度进行发声的同时,由于评论者知识面的局限和缺乏深度思考使评论角度流于表面,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同类呼声的集群效应容易通过网络平台扩大影响范围,非理性的舆论引导对于法律、舆论环境、相关人员和机构,都产生了很强的负面压力。

3 结语

从“于欢案”可以看出,自媒体由于本身媒介专业素养缺乏和受市场意识影响较大,当法与理的争议性问题出现时,自媒体新闻评论的理性和深度表现匮乏,而自媒体评论作为互联网时代舆论引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的不足也需关注和改进。

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评论议题,增设自律专员等方式对自媒体评论质量予以一定要求,通过提高自媒体评论的审查门槛,减少非理性、无深度的同质性评论数量,同时间接促使自媒体评论人员自觉提高媒介专业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以营造更加健康、绿色的信息环境。另一方面,应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规章政策,通过规范性内容的制定以促进评论事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舆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三力”并举,提升学术期刊舆论引导力
对涉军网络舆论工作的创新与思考
十九大舆论场聚焦新时代、新思想
国际“舆论战”对地方舆论工作的启示
当前舆论场的几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