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纪录片与综艺的融合表达

2018-02-22 15:32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0期
关键词:国家宝藏文博国宝

宋 晖

2017年12 月,央视联合故宫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九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从数千万件古老的文物中甄选27件馆藏,以一种“纪录式综艺语态”[1]讲述甄选国宝的前世今生,成功打造了一场文博探索的视听盛宴。节目一经播出,就凭借独特新奇的展示方式,迅速霸占电视荧幕和弹幕社区网站,收获好评无数。

1 纪录片式的故事讲述方式

《国家宝藏》在总体故事讲述方式上凸显出纪录片的各种元素,真人真事真物贯穿于节目始终。节目中,由张国立担任“001号讲解员”,同时邀请了李晨、王凯、梁家辉、刘涛等27位明星与27组文博收藏爱好者和相关工作人员担任“国宝守护人”,每期节目介绍一个博物馆的3件国宝,然后由明星国宝守护人通过舞台剧引出国宝的“前世传奇”,然后再由文博工作人员讲述国宝的“今生故事”,通过运用故事化的讲述方式拉近时空的距离。

《国家宝藏》本着对文物的尊重、对历史的景仰,将一半以上的时间着重放在了“今生故事”的纪录表达上,将每一件镇馆之宝背后的故事都真实展现在观众面前。如在第二期解读“越王勾践剑”时,“它通高55.7厘米,宽4.6 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 克,不足两瓶矿泉水的重量”,大量的数据被用来说明文物的特征,并运用类比的手法让观众感受到宝剑的轻盈。湖北省博物馆文宝中心江旭东博士,运用显微镜设备和各类高科技检测设备,给越王勾践剑来了一次通身体检,还原了其打磨之初的模样。当黄白菱形纹的复原图展示在屏幕上时,不禁引发现场观众的阵阵喟叹,还原宝剑最真实、最初始的面貌,与纪录片的讲述方式如出一辙,却又比纪录片单纯的讲解词更能吸引观众目光。

2 综艺化的节目呈现形式

文博类节目最大的通病就在于节目模式过于因循守旧,其严肃的舞台气氛给人一种极度压抑的感觉,《国家宝藏》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让国宝“活了起来”。文物本身是静止的,如何用雅俗共赏的方式让蕴藏着丰厚历史人文信息的文物走入观众心中,需要一种与之匹配的表达[2]。《国家宝藏》就恰到好处地寻求到了这样一种纪录式综艺的融合表达方式。

在讲述国宝“前世传奇”的小剧场环节,综艺元素得到了充分施展。明星国宝守护人通过一台又一台精彩简短的历史舞台剧,既让国宝“活”了起来,又让国宝“火”了起来。如王凯饰演的乾隆皇帝在命令窑督烧制集历朝历代烧制工艺于一身的“瓷母”时,“迷之自信”的乾隆帝形象与被网友戏称为“农家乐审美”的各种釉彩大瓶形成鲜明对比。还有撒贝宁饰演的秦朝基层官员“喜”,观众被他精湛的演技和丰富的表情所折服,大量表情包被制作出来,在各大网络社区广泛传播。

这样一种充满欢乐愉悦的呈现方式颠覆了传统文博节目给观众带来的沉寂、呆滞的感觉,综艺元素的巧妙设计和调动在迅速吸引观众注意的同时,同样使国宝的形象深入人心。

3 互动式的情感流动

好的电视节目能够从情感入手,获得观众的认同,让观众沉浸在演员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之中,通过接收演员传递的“情感”信号,产生“共情”[3]从“前世传奇”到“今生故事”,不难发现家国情怀贯穿于《国家宝藏》制作与呈现的始终,家国叙事平衡得到充分凸显,尤其每当001号讲解员张国立在节目一开始提问现场观众“我们是一个年轻的节目,我们有多年轻?”——“上下五千年!”时,没有人不被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所折服与感动。

在“今生故事”讲述中,有着许多与国宝发生关联的人们,他们大都来自社会的各个行业,是来自于民间辛勤工作的劳动者,与讲述“前世传奇”的明星相比,他们丝毫不逊色,反倒是拉近了与观众的情感距离。因为他们所讲述的是与文物更贴近的民间故事,反映的是多数民众的心声,并将自身的讲述建立在最朴实工作的点点滴滴之上。

新媒体时代,从知乎的热点话题到豆瓣高达9.3的评分再到B站103万的弹幕数,《国家宝藏》同样圈粉了大量的80后和90后,在这些年轻人聚集的网络平台上,情感的发酵更加浓烈,过去遥远的故事或许与他们无太大关系,但是追今抚昔的脚步却永远不会停歇。

[1]汤浩.《国家宝藏》首创“纪录式综艺语态”[J].电视研究,2018(1):1.

[2]谢鹏鹏.《国家宝藏》的创新之道[J].当代电视,2018(3):15-16.

[3]王亚萍.《国家宝藏》:历史与现实的全新表达[J].当代电视,2018(3):13-14.

猜你喜欢
国家宝藏文博国宝
“国宝”竞拍会
漫话国宝
文博扬帆起航
文博学院
浅谈高职院校文博人才的培养
《国家宝藏》: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
央视《国家宝藏》定档12·3 讲述“大国重器”前世今生
解析《国家宝藏》中的美国文化意蕴
数字化文博创意产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