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绘本阅读的『跨界合作』

2018-02-22 16:34陆艳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5期
关键词:刘老师图画跨界

陆艳

2017年,一档叫作《跨界歌王》的娱乐节目在北京卫视火了。所谓“跨界”就是邀请一些电视剧、电影演员来参加歌唱比赛。

即使是一个外行人,也能清楚地知道,表演和歌唱这两个艺术形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别。然而也正是这种差别,激发了参与者的挑战欲,激发了观众们的好奇心。一时间,一张张原本只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面孔拿起了话筒。与此同时,经过专业评委的赛前指导,“跨界歌手”在歌唱技巧、声音控制上,也展现了让人惊叹的进步。

机缘巧合,我也和其他学科的老师“跨界”合作了一次。

那天,我正准备给学生讲《迟到大王》这本绘本,美术组的刘老师看到我的绘本后随手拿起来翻了翻,兴奋地说:“这本绘本的风格我好喜欢,你上完了把这本书借给我,我来带孩子们仿照绘本画一画。”

绘本的特点就是“图画与文字共同讲述故事”。如果能由语文老师和美术老师联手指导,孩子们对绘本的理解会不会更加深刻呢?

我赶紧拿起绘本《迟到大王》,向美术老师请教:“刘老师,你能不能站在美术老师的角度,先给我分析分析这本书啊?”

刘老师没有回答,反过来先问了我一个问题:“你先说说看,你在读图的时候都读到了什么?”

我能读到什么?我第一时间读到的当然是故事情节了。刘老师听我把故事情节复述了一遍后,嘿嘿一笑,说:“其实,绘画最重要的不是像,是表达。把故事表达清楚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把故事里的人物性格也表达出来。你有没有注意到,麦肯席和他的老师比起来,看起来渺小很多?你回忆一下,你在绘本里,能看到麦肯席急急忙忙地一个人赶路、看到他慌里慌张地摆脱狮子,无辜又可怜地被老师批评,可你看到麦肯席的五官了吗?”

对啊,我一点也想不起麦肯席的五官。再翻开绘本一看,作者压根就没有给麦肯席画上五官!

“面对老师的时候,他那么渺小、无辜。你不觉得这种面目模糊很有象征意义吗?”

“再看老师,神情那么跋扈,身体那么大,整个身体的姿势也是压倒性。一张简单的图就能把麦肯席的无助和老师的凶猛表达得淋漓尽致,这就是功力啊!陆老师,文字能告诉你一个故事,图画也能。有时候,图画还能让你直接地感受到故事背后的故事。”

“你注意到了吗?描写到麦肯席的奇遇时,作者都是用很大块的颜料填充,显得很粗犷,一下子就让你感受到了那种无边无际没有限制的想象的魅力。可是到了麦肯席面对老师的页面里,大块的色块没有了,只有细腻的线条,这样的线条会让读图的人产生一种落寞、拘束的共鸣。”

天啊,刘老师的一通解读,让原本停留在情节解读上的我,对“信任”“权威”这样的主题表达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就像是被专业歌唱评委指点过的演员,心里满满地都是把技巧实践演练一下的冲动。

有了美术老师的指点,在通读故事,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初读感悟后,我又让孩子们细细地读了一遍故事。这一遍,我请孩子们注意关注画面所传递的信息,注意色彩、线条给他们的感受。让人意外的是,孩子们的直觉非常准确,说出了很多独特的见解。在引导孩子们进行口头的仿编、创编后,我没有让孩子们当堂创作,而是把这个任务留给了美术老师。

两节课后,我们俩收到了一份份让人大开眼界的仿编作品。和美术老师一起仔细地翻看着这些作品,我们发现和原创绘本比较起来,孩子们的作品在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表达上丝毫不逊色。

在欣赏这些作品时,我和美术老师惊奇地发现,语言表达与绘画表达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儿童的绘画应该是自然而然地记录和表达,不管他画的是什么,都应该引导和鼓励他“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大胆一点、直接一点。文字不也是一样吗?没有普适的写作技巧,重要的是捕捉和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没有想到,一次“跨界”合作擦出了这么多的火花。绘本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常常需要文字工作者和美术工作者的联手合作。如果在指导学生进行绘本阅读、创作时,也能由语文老师和美术老师“跨界合作”、联手指导,在解读时融入绘画风格、图画细节的指导,在创编时添入美术技巧的点拨,也许孩子们对绘本的理解会更加完整、深刻。

猜你喜欢
刘老师图画跨界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刘老师想开小车
幽默的刘老师
跨界设计
跨界通平台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