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2018-02-22 22:29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小学生传统语文

(重庆市云阳县凤鸣镇凤鸣小学 重庆 云阳 404500)

语文是学习语言的主要方式、也是学习文化的具体手段,因而语文不但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深远的历史知识,其中更饱含传统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底蕴。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是很必要的,这不仅可以拓展教学视野,更可以提升语文教材的艺术美。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小学语文教育升华为传承传统文化和体认、感悟以及发扬民族精神的过程。

一、在汉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汉字学习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向小学生介绍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小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形成。低年级识字教学活动,是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时机。小学生的记忆力很强,利用传统文化的渗透来开发小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多认字少写字的要求,教师可以利用《三字经》与《弟子规》等开拓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小学生认更多的字。在《三字经》与《弟子规》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会在无形中接触传统文化观点,形成正确的个人价值观。

除了识字之外,教师可以利用写字教学,让学生理解汉字的内涵,了解中华民族汉字的发展过程。教师是学科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小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写得一手漂亮字,提高写字教学的吸引力。汉字书写讲究笔顺与整体结构,在讲解这些书法技巧时,渗透一些做人的道理,不仅丰富了写字学习的内容,也能让传统文化来到小学生身边。像在引导学生写“人”这个字时,讲究“一撇一捺方为人”,在写一撇与一捺时,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将自己的品格落实到笔上,讲究下笔的力度,促进小学生体会语文学科的魅力,了解传统文化知识。

二、在经典诵读中渗透传统文化

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具权威的著作,在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中起到奠基和引领的作用,在诵读经典中感悟传统文化精髓。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古就有注重音韵的传统,多数文化经典适合诵读,不仅可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加深记忆、增进理解,更可从中体会到民族特有的文化美感。由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典传承悠久、内容丰富,教师应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组织和引导。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水平,由简入繁地安排每个年级、班级的诵读内容。如低年级的学生可要求其诵读较简单的《唐诗三百首》《三字经》《孝经》《弟子规》等,中高年级的可读一些稍长的唐诗,宋词、元曲、歌赋等。在时间安排上可为一周一节或两节课,要求学生对所选内容反复朗读,以致熟读成诵,牢记在心。在诵读中学习,可以更好地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这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巧能生花"的道理。

三、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传统文化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来适当扩展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知识。如在进行《难忘的泼水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内容,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在课前可以通过网络收集一些和课堂内容相关的图片等资源更多的了解关于傣族的相关知识。并且教师可以通过这一课来感受少数民族的特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尤其是一些传统文化的阅读资源,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能不断积累传统知识。小学生年龄较小,还不具备自己合理选择读物的能力,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推荐一些合适的传统文化知识的书籍,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让学生从书本中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结合生活实际渗透传统文化

文化不是虚无缥缈的,不是仅停留在经典中,而是存在于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要更好地体味文化内蕴,就必须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百事孝为先”,传统文化对“孝”极为推崇,一位六年级教师在通过古典事例讲解“孝”的含义后,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纸,告诉学生“请把父母的生日准确地写下来”。一时间,许多同学愣住了,他们感到不安,竟然写不出相处十几年的父母的生日,交上来的纸张近一半是空白的,写出的也多为“可能是”“好像是”随即,教师以“孝敬父母”为主题,布置了作文,让学生回忆父母为自己作出的奉献,反思自己对父母的态度,不少人深感自责和悔悟。此后,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发生转变,主动父与母沟通,并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敬爱。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结合生活实际,带领学生体味传统文化内蕴。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可以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及与哪些人物相关?你知道屈原的生平事迹吗?你读过屈原的作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布置作文,并以黑板报、讲故事、演讲等形式交流,还可以吟诗词、看龙舟比赛、吃粽子,让学生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学生有计划地探究、实践体验,对于文化传承意义深远。

结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实情,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喜欢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能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1] 肖梦灯.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8(3):57-57.

[2] 连雪卿.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8(1).

[3] 吴朝维.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6):196-197.

猜你喜欢
小学生传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是小学生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