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部旱区大麦新品种蒙啤麦5号播期与密度效应分析

2018-02-22 02:52吕二锁郭呈宇张凤英刘志萍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播期大麦新品种

吕二锁,巴 图,郭呈宇,张凤英,刘志萍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1)

大麦(HordeumvulgareL.)俗称牟麦、饭麦、赤膊麦,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谷类作物之一,其具有较强的抗逆性、适应性等特点[1-2]。大麦籽粒中营养成分丰富,富含蛋白质、糖类、脂肪、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3-4],兼具食用、酿造和饲用等多种用途,因而在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5]。大麦生育期相对较短,具有耐瘠、抗旱、稳产以及适应性广等特性,在世界各地均可种植,在许多高海拔地区,大麦作为粮食作物起着重要作用[6]。大麦是全球重要的啤酒酿造与精饲料原料作物,在畜牧业和啤酒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对大麦原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据统计分析,我国近些年约50%的啤酒大麦原料需从国外进口,这也使得我国成为目前世界第一大啤酒大麦进口国[7-8]。

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地区(大兴安岭沿麓),地处 115°31′~126°04′E、47°05′~53°20′N,总面积26.2万km2,该地区以雨养农业为主,农业耕地多分布于丘陵漫岗的坡地上,随着近些年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呼伦贝尔地区啤酒大麦生产已成为其支柱产业之一[9]。大麦新品种蒙啤麦5号是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啤用大麦新品种,具有丰产性、稳产性好,籽粒外观品质好,耐肥抗倒及综合性状好等特点,因而在内蒙古地区具有较大推广应用前景。为探讨大麦新品种蒙啤麦5号的高产栽培调控技术,于2016年对该品系进行了播期、密度2因素裂区试验,旨在为该品种的大面积高产栽培提供指导,并为其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材料为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系统选育而成的二棱啤、饲兼用型大麦新品种蒙啤麦5号,千粒质量为53.5 g,发芽率为96%,该品种具有分蘖力强、抗倒、抗病及产量高、综合性状好等优点。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海拉尔农垦特泥河试验站(地处115°31′~126°04′E、47°05′~53°20′N),试验地土壤为黑钙土,肥力中等,地势平坦,无灌溉条件,属旱地,2015年夏翻,2016年4月整地达到播种要求。该地区属温寒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1℃,≥10℃的积温为1 650~2 000℃,无霜期为70~100 d,年日照时数为2 700~2 900 h,年平均降水量为350~400 mm,有效积温利用率高,无霜期短,但日照丰富,降水期多集中在7—8月,7月平均气温在16~21℃。

1.3 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采用A、B 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A因素为播期,设5个处理水平,分别为A1(5月10日)、A2(5月15日)、A3(5月20日)、A4(5月25日)、A5(5月30日);B因素为密度,设5个处理水平,分别为B1(24万株/667 m2)、B2(28万株/667 m2)、B3(32万株/667 m2)、B4(36万株/667 m2)、B5(40万株/667 m2),共计25个处理组合,设3次重复。每个处理小区种16行,行长5.0 m,行距 0.25 m,小区面积20.0 m2,区间距0.5 m,重复间距离0.8 m。

1.4 栽培管理

机械开沟,人工撒种;分蘖期化学除草1次(苯磺隆7 g+2,4 D-丁酯15 mL+助剂2 g);基施N、P、K 含量≥45%的复合肥[m(N)∶m(P2O5)∶m(K2O)=15∶20∶10]20 kg/667 m2,一次性施入。

1.5 主要性状调查与数据分析

在试验期间,对大麦的生育进程、病害及倒伏情况进行调查、记载,于成熟期在每个小区随机取样10株进行考种,测定株高、单株穗数、主穗长、主穗粒数、主穗粒质量、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和千粒质量,收获时,将每小区考种的10株植株籽粒质量计入小区产量,按小区单独收获,将实收面积折合产量。

采用Excel 2003和DPS 10.15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因素处理对大麦新品种蒙啤麦5号千粒质量、容重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在25个不同播期、密度处理中,产量变幅水平为316.20~469.36 kg/667 m2,其中处理A1B5(播期5月10日,密度40万株/667 m2)的产量最高,为469.36 kg/667 m2,居产量排序第1位;处理A5B2(播期5月30日,密度28万株/667 m2)的产量最低,为316.2 kg/667 m2,居产量排序第25位。产量≥400 kg/667 m2的处理还有10个,10个处理中的密度水平涵盖了试验所设置的5个水平(24万、28万、32万、36万和 40万株 /667 m2);播期涵盖了3个水平(5月10日、5月15日和5月25日),其中产量居前4位的播期为5月10日的播期水平。播期在5月20日、5月25日和5月30日的处理内,5个密度处理下的效应均未达显著水平;5月10日播期处理下,40万、36万株/667 m2的2个密度效应最强,并与28万株/667 m2的密度效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在5月15日的播期下,密度效应较强的是36万株/667 m2。表明该品种早播时需要配合高密度,播期推后时,适宜适当降低密度。

在25个不同播期、密度处理中,千粒质量水平在50.0~55.5 g,表明该品种在播期为5月10—30日、密度为24万~40万株/667 m2时,大麦籽粒均能获得较好的千粒质量水平;籽粒容重水平为690~735g/L,容重水平的高低与产量水平的趋势较为一致,表明该品种可以同时完成容重与产量的协同增长。

表1 不同播期与密度处理下蒙啤麦5号千粒质量、容重、产量及显著水平的统计

(续表1)

2.2 不同因素处理对大麦新品种蒙啤麦5号产量的分析

表2 不同播期与密度处理下蒙啤麦5号小区产量方差分析

由表2可知,播期和密度对大麦产量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适宜的播期和密度可促进大麦新品种蒙啤麦5号产量的提高;播期和密度2因素互作效应对产量影响呈显著水平(P<0.05),表明这2因素对产量的交叉影响也较大。由表3可知,不同播期效应在0.05水平达到显著差异,其中5月10日的播期效应最强,并与其他播期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5月30日播期的效应最弱,5月15日、5月20日、5月25日播期之间无差异;5个密度效应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表3),表明该品种适当早播有利于增产。

表3 不同播期与密度处理下蒙啤麦5号小区产量效应差异

3 讨论与结论

麦类作物要获得较高的产量,应种植密度适宜,才能使个体生长健壮、群体质量高,个体和群体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协调生长,从而得到最佳穗、粒和质量的组合[10]。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呼伦贝尔旱地生态区,不同的播期、播量对大麦生产潜力有明显影响,所以在生产中应考虑土壤肥力状况及施肥情况,适量、适当掌握播量与播期是获得大麦高产的关键技术。大麦新品种蒙啤麦5号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及较广的适应性,能够在肥力较高和中等肥力的平川水浇地、旱地种植,加之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可确保大面积种植获得高产。适期播种是麦类作物获得高产的前提,适宜的播种密度是获得高产的基本保障;王齐兵等研究认为,不同播期、种植密度与磷肥使用量对大麦花22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11];国内其他研究人员也发现,在大麦种植过程中,播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大麦产量有显著影响[12-13]。

本试验通过对蒙啤麦5号在不同播期、密度条件下的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大麦产量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并明确了该品种在东部旱作生态区最佳播种期为5月10日左右,播种密度为36万~40万株/667 m2为宜,产量可达469.36 kg/667 m2,千粒质量可达53.5 g,符合国家标准(GB/T7416—2008)的酿造标准要求。在呼伦贝尔地区种植蒙啤麦5号应适当早播,并配合高密度种植,如播期推后时,可适当降低密度。在大麦生产中,应适期早播,合理增加基本苗可增加有效穗数,有利于提高产量;播种极早或极晚、播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其总分蘖、有效穗数及千粒质量的水平,从而导致大麦产量降低[14-15],因此选择适宜的播期和密度对大麦生产获得高产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播期大麦新品种
黄淮海北部地区夏玉米稳产高产的播期优选
我的大麦哥哥
青菜新品种介绍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Global interest in Chinese baijiu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艾玛土豆1号”在日喀则市的播期试验研究
略阳县冬播马铃薯适宜播期研究
播期和包衣对“藏青2000”产量形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