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配合中注穴治疗透析中高血压68例临床观察

2018-02-22 02:06邢立军朱奎茹黄小桐郭冬梅郑庆瑞李秀华
大医生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头晕头痛病机

邢立军 朱奎茹 黄小桐 郭冬梅 郑庆瑞 李秀华

(牡丹江市中医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患者者替代治疗的重要手段。而透析高血压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2]。 针刺治疗已被公认为是一种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等特点[3]。本研究选取本院透析中心收治的68 例门诊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5 年10 月至2017 年12 月本院透析中心收治的68 例门诊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 例。年龄29 ~78 岁,平均年龄45.5 岁。职业:农民28 例,工人16 例,干部、职员24 例。病程4 ~6 个月5 例,6 个月~1 年10例,1 ~1.5 年13 例,1.5 ~2 年22 例,2 年以上18 例。原发病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6 例(38.2%),其次为糖尿病肾病32 例(47.0%)、高血压肾损害10 例(14.7%),1 周透析2 次22 例(32.4%),1 周透析3 次46 例( 67.6%)。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治疗组头针选穴:太阳、百会、头维、神庭、印堂;必选穴:中注穴、中渚穴,采取毫针针刺。对照组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片。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学制定评定标准。达标:血压达到标准血压收缩压120 mmHg,或舒张压80 mmHg。显效:治疗后 收缩压<13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患者头晕头痛、心慌症状消失。有效:血压下降15 ~20 mmHg,头晕头痛、心慌症状缓解。无效:血压未降低甚至有所升高,自觉症状无改善[4]。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与结论

西医认为透析高血压的病因是:(1)容量负荷过多。(2)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加。(3)肾素—血管紧(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system,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4)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障碍。(5)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应用。(6)甲状旁腺激素,等因素作用导致血压升高甚至顽固不降,可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影响患者预后,甚至缩短寿命。

中医学中无“慢性肾衰竭”的病名,可将本病归属于“虚劳”“关格”“溺毒”“水肿”“肾风”等[5]。目前中医学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基本上认为本病的形成存在着“虚、浊、癖、毒”4 大病理机制,其中虚是主要病机,在正虚的同时多挟浊、疲、毒等实邪,正虚以脾肾虚衰为本。《景岳全书》说“虚邪之至,害必归阴,五脏所伤,穷必及肾”,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脾失健运,从而出现恶心、腹胀、纳差、便塘。尿毒症期,胃肠道的临床表现,其病机根本就在脾虚失运。反之,脾失健运,从而产生湿、痰、饮等[6]。《诸病源候论》提出:“肾者主水,脾胃俱主土,土性克水。脾与胃合,相为表里[7]。胃为水谷之海,今胃虚不能传化水气,使水气渗溢经络,浸溃腑脏。脾得水湿之气,加之则病,脾病则不能制水,故水气独归于肾。三焦不泻,经脉闭塞,故水气溢于皮肤而令肿也”。故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脾肾两虚,则呕恶不食,不能化气行水,湿浊弥漫,波及他脏,最后五脏俱败。肾阴不足,易导致肝阴不足,肝体阴用阳,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阳上亢,阳动生风,气随血逆,血困于上,出现头晕、头痛、心慌症状。

中医学中没有“高血压”病名,现代医家根据其头痛、眩晕等临床表现,主要将其归属于“眩晕”“头痛”“肝阳”“肝风”“肝阳上亢”等疾病的范畴,目前高血压病因病机亦尚未得到明确的统一,但中医学历史文献中关于此病的记载有很多,现代研究成果亦不少[8]。《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千金方》指出“肝厥头痛……其痛必至巅顶,以肝之脉与督脉会于巅,故肝厥头痛必多眩晕”;《素问·五脏生成》有论:“头痛巅疾,……甚则入肾”;《灵枢·海论》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晕,目无所见,懈怠安卧”。以上可见本病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9]。高血压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肝肾气血亏虚为本,风火痰癖阻络为标。病位在肝,病本在肾;故治疗透析中高血压须从肝、脾、肾三脏入手[10]。

针灸治疗高血压在临床上疗效已经被充分地证实,中医认为针灸是通过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平衡阴阳而达到降压的目的,针灸能使体内的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含量下降,减少外周血管阻力,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针刺选穴依据:中注穴属足少阴肾经,主利湿健脾;中渚穴属手少阳三焦经,该穴意指三焦经气血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囤积,本穴物质为液门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随水湿风气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冷降归地并形成经脉水道穴旁的小块陆地,故有调理脾肾功效。太阳、印堂穴属经外奇穴,功可治疗头晕头痛、高血压等,百会穴为百脉之会,神庭属督脉配合百会可补肝肾,头维穴属足阳明胃经,脾胃不分家,故诸穴配用可治疗头晕头痛、高血压,同时起到调理肝脾肾的目的[11],进而达到治疗透析中高血压的效果。故头针配合中注穴治疗透析中高血压,为患者治疗透析中高血压提供新的治疗途径,并且无毒副作用,无药物依赖性,降低透析高血压所带来心脑血管并发症、病死率和致残率。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例(%)]

猜你喜欢
头晕头痛病机
防跌倒,当心直立性头晕或眩晕
头晕和眩晕有何区别
头痛应该灸哪里?
头痛与口疾
梳走头晕
远离头痛的困扰
头晕晕的,好像中暑了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