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瑶族民歌比喻辞格探析

2018-02-22 16:34卢敏宁
现代交际 2018年2期
关键词:修辞民歌比喻

卢敏宁

摘要:在广西的瑶族民歌创作过程中,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大量使用一些修辞格,其中比喻辞格的使用最为普遍。对广西瑶族民歌中的比喻修辞现象进行归类分析,概括了广西瑶族民歌中比喻修辞格的使用特点以及委婉含蓄的表达艺术,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民歌中的抒情说理以及浓厚的民族地域特色的修辞效果。

关键词:广西瑶族 民歌 比喻 修辞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2-0023-03

比喻是文学作品中最为常见常用的修辞手法,与文学作品一样,比喻也是民族歌谣中最为常用的修辞手法。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在思想上想要表达的事物与另外的其他事物有了相似点,就用那一个有相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思想上的那个事物的,就称为譬喻。[1]比喻是根据人们的心理联想,利用甲和乙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间的某些相似的内容或现象,用另一个事物对想要表达的事物进行描绘说明[2],也称“譬如”,或俗称“打比方”。广西瑶族民歌不仅有着独特的音律节奏,人们在创造民歌的时候还广泛地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使得民歌语言形象生动,产生了独具特色的修辞效果,比喻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最为普遍的一种。本文从搜集到的瑶族民歌的语料出发,对广西瑶族民歌中的比喻修辞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出瑶族民歌中比喻修辞格的使用特点以及修辞效果。

一、比喻修辞手法在瑶族民歌中的表现

(一)比喻的基本形式

按形式来分,比喻又可分为明喻、借喻和暗喻三类。

1.明喻

明喻也称直喻、显比,是指比喻的和被比喻的这两个分明的事物一同出现,喻体和本体之间用“好像、如同、好似、犹如、仿佛”等明显的喻词连接,表明喻体和本体之间相类似的关系。这种比喻是最直接、直观以及形象的,是广西瑶族民歌中,尤其是在情歌和婚嫁歌中运用得最为广泛的形式。从喻词的分类来看,瑶族民歌中使用明喻的情况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种:

(1)像、好像:

①太阳出来照山腰,照得莎妹像花苞。

②一更明月挂树梢,想哥想得好心焦,绣花枕头也磨烂,莎妹心头像火燎。

(2)好比:

①見妹生得白融融,好比后园白花红。

②千里枝花万里红,听得四处香花开,黄蜂千里晓花放,好比梁山会英台。

(3)似、好似:

①鼓瑟笙箫慢慢陪,请得新郎把金杯,相公接酒开杯饮,好似喜鹊恋腊梅。

②一双牙筷一般齐,男不高来女不低;男似珍珠女似雨,珍珠和玉配夫妻。

(4)同、如同:

①盘瓠公主成婚配,如同高山并排松,根深叶茂永结伴,不怕霜雪和狂风。

②你说的话多么好呃,香哩,它同料酒那么香,它同甜酒那么甜。

以上三类喻词在广西瑶族民歌中是最常见常用的,“像、好像、似、好似、好比、同、如同”等最明显直接的喻词,人们顺手拈来,简单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唱起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反之像“宛如、若、仿佛”等较书面语的喻词在瑶族民歌中是不常见到的。

2.借喻

借喻是用比喻体直接代替本体的比喻,其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句子中,比喻的本体或喻词可以不出现,而只使用喻体来表示想要表达的本体。在瑶族民歌中,借喻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比喻手法,而运用借喻的形式又可分为:

(1)用句子的部分成分为喻体的:

①龙在深山虎在湾,龙皮不晒虎皮斑,龙叫一声天地动,虎叫百声跃万山。

②乘凉想起树遮荫,穿衣想起种植人,瑶家翻身分田地。西山楠竹根连根,架上葡萄藤恋藤,红军瑶家同播种。

如上述所举例句,例①中用龙虎来比喻瑶族人民在斗争面前表现出来的英勇威武,用龙叫和虎叫来比喻瑶族人民反抗时的坚定决心。例②中的树遮荫和种植人是用来比喻瑶族人民的恩人——红军,用根连根和藤恋藤来比喻瑶家人和红军之间的亲密友好的关系。

(2)用整句或一组句子为喻体的:

①嘴讲是这就是这,讲过同齐不拆开,英台难舍梁山伯,梁山难舍祝英台。

②刀架颈来眼不眨,莲藕折断丝还在,韭菜割了又发芽。

上述所举的例句,例①借梁山伯与祝英台难舍难分的形象来比喻一对恋人之间彼此坚贞不移、矢志不渝的感情。例②中“莲藕折断丝还在,韭菜割了又发芽”是喻体,直接用来代替本体,表达了瑶族人民同反动统治阶级进行英勇斗争、殊死拼搏的坚定决心和对斗争胜利、未来幸福生活的强烈信念。

(3)句子的部分兼整句为喻体的:

①后花园里——蔸藤,细细花开十八层。

②绣花花落随流水,绣鸟鸟飞不回头。

上述例子中歌者借花、鸟、鱼等动植物为喻体,又兼整句为喻体。如例①中借花比喻美丽的瑶族姑娘,又借“细细花开十八层”中花开成熟的形象来比喻女子已是亭亭玉立的十八岁少女,到了可以婚嫁的年龄。例②中用“花”和“鸟”来比喻少女,“绣花”和“绣鸟”比喻养女儿,又借“花落随流水、鸟飞不回头”来比喻出嫁的女儿,表达了出嫁后女儿就只能以夫家为中心,父母嫁女儿的无奈以及出嫁女儿的无情。

3.暗喻

暗喻也称隐喻,是不用喻词,而以“是、为、变成、成为、等于”等词语连接本体和喻体之间比类似更贴近的关系,是把比喻直接当成或等同于实有其事来描述的比喻,是比明喻更进一层的比喻。从形式上看,明喻是“甲好像乙”,本体和喻体是相类的关系;而暗喻则是“甲就是乙”,本体和喻体是相合的关系。在瑶族民歌中,暗喻的使用也很常见。

①铁打铜盆铁打开,铜打铜皮打开难,赤脚上山石又滑,牵牛上树没这难。

②假如你是一条山溪,我就变成一条鲤鱼。

上述的例①表面上是形容铜盆和铁皮这两种事物需要用坚硬的工具才能打开,实际上是想表达心仪女子的心就是铜盆铁皮,非常硬,想要融化获得女子的倾心比牵牛上树,赤脚上山还要艰难,表现了男子想要获得女子芳心的困难和无奈以及他渴望获得心仪女子芳心的迫切愿望。例②中的“我”就是鲤鱼,“你”就是溪水,鲤鱼离开了溪水就活不下去,用“我变成一条鲤”来比喻男子对女子感情的坚定和永不分离的决心。endprint

(二)比喻的变式

根据比喻的基本类型从而扩展、延伸而来的类似的比喻称为比喻的变式[3],比喻的变式类型有隐喻、曲喻、倒喻、对喻、互喻、回喻、连喻、反喻、类喻[4]等十几种。在瑶族民歌中也存在着比喻变式的运用,主要有:

1.引喻

“先引设某一事象,以其类似的特征来喻另一事象”[3],即为引喻,引喻的本体在后,喻体在前,没有喻词,基本格式为“引乙喻甲”。引喻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单举一事而带出本体的,如:天赐良缘合根底,获鱼得书配成双。先描述这是一个“天赐良缘”的好时机,鱼和书皆得,获鱼得书在瑶族人民中代表的是一种吉兆,然后使人们产生联想,从而引出后面的“配成双”,含蓄委婉地表达了男女青年在互相的了解中收获了爱情。一种是连举数事而带出本体的,如:六月天高望落雨,望妹有情来恋哥。风吹云动天不动,望见风吹难同对。种木转望木结子,连情转望有真心。望妹有心来恋我。前面用了三个自然景象造成了起兴的作用,“雨、风、木”是起兴的物象用以引出“望妹有情、望妹有心”,为情妹而喻,两者相辅相成,表达了男子渴望得到女子的芳心之情。

2.连喻

连喻是指用两个或以上的喻体来比喻同等数目的本体,多喻体多本体,形成一连串的比喻,连喻的使用可以造成一种特殊的强调气势。在瑶族民歌中也存在着使用连喻的现象,其因为是由多个喻体和本体而构成的一连串比喻,故往往出现在长歌中。如:瑶人穷,芭蕉叶子作斗篷,葛麻藤子当腰带,身上背个讨米筒,衣衫烂了像瓜棚,裤子烂了像灯笼,鞋子烂了像虎口,北风呼呼难过冬。这里的“衣衫烂了像瓜棚,裤子烂了像灯笼,鞋子烂了像虎口”,把烂了的衣衫比喻成像瓜棚一样凋零,烂了的裤子像灯笼一样有个口,烂了的鞋子像老虎的口那么大,组成三个喻体三个本体,构成一连三句的比喻,把瑶族人民当时的穷苦潦倒生活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造成强调气势,表现了当时瑶家人们的生活非常艰苦,吃不饱穿不暖,极有可能难以过冬的可怜之情。又如:接过阿妹送的鞋,阿哥心像三月黄花开,情像清泉在流淌,话像蜜汁流出来,流出来,歌像水闸刚打开,呼咿。在这里,情妹给情哥送鞋,阿哥通过一连串的比喻,“心像黄花开,情像清泉在流淌,话像蜜汁流出来,歌像水闸刚打开”来表现自己激动不已的心情,心情像花开般美好,情像泉水在涌动,话像蜜汁一样甜,歌像打开的水闸就要奔涌而出,原本是看不见的心理状态,如今通过多方设喻,组成多个喻体后,便把阿哥当时无比幸福激动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听者也感受到了阿哥的幸福心情。

二、比喻在瑶族民歌中的修辞效果

陈望道先生曾把修辞活动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大部分,积极的修辞是要使人“感受”的,消极的修辞则是使人“理会”的[1],广西瑶族民歌的传承最重要的是要使人感受,那么瑶族民歌的修辞现象应当属于积极的修辞。比喻是修辞格中表现力强、运用广泛的一种,有着积极的修辞效果。瑶族民歌中比喻辞格的广泛运用和丰富的表现,为瑶歌歌词文本的艺术表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增强了瑶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提升了瑶歌的文学价值。比喻辞格在广西瑶族民歌中的修辞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形象生动地表现民歌中的抒情说理

比喻的基本职能是在表达时帮助语言进行说明事理以及描摹形状,歌者用比喻对所要表达的对象的特点进行渲染,借叙事来抒情说理,仅仅一个精妙的比喻就把歌者所要表达的抽象情感或情理更加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歌者和听者达到一致的共鸣。如:“妹子你出嫁莫悲伤,姑娘在家怎能久长。娘家只是滩头水哟,婆家才是你养鱼塘”。这是一首哭嫁歌,是伴娘安慰新娘的歌,伴娘把娘家比喻成“滩头水”,把婆家比喻成“养鱼塘”,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婆家对出嫁女子的重要性,婆家才是女子从此的归属地,并借此来规劝新娘要安心嫁人,从此夫家就是你生活的地方,在夫家要三从四德,遵守妇道的事理。又如:“金打戒箍点翠绿,连路跟哥连路哭。跟哥好比龙吃水,丢哥好比刀割肉”。这是一首青年男女送别时的离情歌,女子用“龙吃水”和“刀割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热恋时与男子分离时恋恋不舍的痛苦之情,如同心头被刀割了一样,使听者感同身受,仿佛就是女子在对自己倾诉内心的痛苦,深刻地体会到了恋人之间分离的痛苦之情,与歌者达到高度一致的共鸣。

(二)表现了浓厚的民族地域特色

民歌顾名思义就是民间的歌谣,人们在歌唱当地的生产劳动、生活习俗的同时,往往赋予民歌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南方的《采莲曲》表现的是南方的荷塘月色,山脉连绵,小桥流水;而北方的《敕勒歌》则表现的是北方的草原旷野,牛羊成群,无边无际。瑶族民歌与其他民歌一样,产于民间,传于民间,其创作者皆是当地土生土长的老百姓,他们没有受过什么文化的熏陶,所唱之歌都是平日的生活琐事,所用比喻之事物都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能见到的、接触过的,是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或自然景物。歌者在唱歌时,即兴唱词,随手拈来,看到什么就自然而然地将其融入到歌词中,使民歌表现出浓厚的地域特色。如:“交秋七月随水去,随水归去那啰哩到龙州,变成一对鹇鹏水面游”。鹇鹏是一种生长在南方的观赏鸟,相传它们如鸳鸯一样,非常的恩愛,而瑶族自古就有图腾崇拜的习俗,鹇鹏也是瑶家人民所崇拜熟知的鸟类,这里用“一对鹇鹏”来比喻一对恋人之间幸福爱恋的甜蜜生活。

(三)表现了委婉含蓄的艺术特色

比喻中的借喻直接用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的不出现使借喻成为最含蓄的一种辞格,含蓄委婉地表达了歌者的情感,使歌词表现出委婉含蓄的艺术特色。如:“阿哥,我生成是泼出去的一瓢水,阿哥,你才是爷娘身边扯不动的百合花”“姐姐是那甘蔗梗,妹妹是兜苦瓜藤,甘蔗梗甜甜到尾,苦瓜藤苦苦到根”。这两首是瑶族哭亲歌中唱哥哥和唱姐姐的部分,哭亲歌是哭嫁歌的一种,瑶族姑娘在出嫁的那一天要以唱歌的形式辞别父母亲人。前两句妹妹把自己比喻成泼出去的水,把哥哥比喻成百合花,表现了自己将要出嫁,不能像哥哥那样可以待在爹娘身边,要与爹娘分离的伤感;后两句妹妹把嫁为人妇的姐姐比喻成甘蔗梗,把自己比喻成苦瓜藤,表现了看到姐姐婚后的幸福生活,担忧自己嫁到婆家之后的生活会不幸福。两句歌词避免使用敏感的词语,含蓄地表达了女子出嫁时对亲人眷属的依依不舍,对出嫁的悲伤和担忧,一方面既埋怨父母狠心将其嫁人,不如哥哥受宠,不如姐姐嫁得好人家,一方面又对自己婚后生活感到恐惧和担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广西瑶族人民在创造民歌的时候除了广泛地运用了明喻、暗喻和借喻这三种比喻的基本形式外,还运用了引喻和连喻这两种比喻的变式手法,使得瑶族民歌的语言形象生动,表现了民歌中的抒情说理的生动形象、浓厚的民族地域特色、委婉含蓄的艺术特色等独具民族特色的修辞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59):39-41.

[2]秦冲.比喻修辞概说[J].社科纵横,2008(1):103-105.

[3]成伟钧,唐仲扬,向宏业主编.修辞通鉴[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370.

[4]刘本臣.比喻及其分类问题研究[J].绵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82-86.endprint

猜你喜欢
修辞民歌比喻
动物喻人的惯用语
买椟dú还珠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李白诗歌修辞与英译赏析
穿花衣 唱民歌
比喻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