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国产土专家一号”

2018-02-22 01:45
军工文化 2018年7期
关键词:原子核于敏氢弹

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是唯一没有留过洋的人,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站上世界核科学的高峰。

他因喜欢钻研未知的知识领域,从工学院转到了物理系学习。1951年,于敏以优异的成绩从北大研究生毕业后,被慧眼识才的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于敏大学研究的是量子场论,进入研究所后,他转行研究原子核,发表了《关于原子核独立粒子结构的力学基础》《一个具有等间隔能谱的费米系统》等在当时水平相当高的论文。十年后,他成为了原子核领域顶级专家,并为我国原子弹工程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7年,以朝永振一郎(后获诺贝尔物理奖)为团长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场论方面的代表团来华访问,于敏参加了接待。于敏的才华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回国后,发表文章称于敏为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

1961年,于敏放弃了已取得巨大成绩的原子核研究,接受研究氢弹的任务。当时,氢弹理论在国內基本处于真空状态,找不到任何参考。虽然此时英美苏三国已经成功研制了氢弹,但是关于氢弹的资料都是绝密,我国只能完全依靠自己。仅三年时间,于敏就解决了氢弹制造的理论问题,从一个对氢弹完全不懂的人,变成了国内顶级氢弹专家,同时也是世界顶级的氢弹专家。

1965年初,于敏和原子能所部分同志调入二机部第九研究院。9月,于敏带领一支小分队赶往上海华东计算机研究所,利用每秒5万次的J501计算机优化加强原子弹设计,发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解决了氢弹原理方案的重要课题。1966年12月28日,我国氢弹原理实验成功。1967年6月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八个月,为世界上最快。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于敏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仍坚守在科研一线。

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于敏一直是我国第二代核武器理论设计主要学术领导人,对我国第二代核武器原理突破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他的领导下,大家深入分析研究各过程的物理实质,通过不多的几次核试验,成功突破了可以达到相当高水平的技术途径。

一生没有到国外学习深造交流是于敏一生的遗感。其实,他有无数次出国的机会,但是由于工作的关系,他都放弃了。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是唯一没有留过洋的人,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站上世界核科学的高峰。

猜你喜欢
原子核于敏氢弹
于敏与邓稼先的生死之交
飞行员杨国祥投掷氢弹失败,放弃逃生机会与氢弹共存亡
“国产的土专家一号”
回答问题有“三不”
金正恩视察“可搭载在洲际弹道导弹上的氢弹”
于敏的“暗语”
氢弹,不过如此
再分给你看!
物质构成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