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内心的自然流露

2018-02-22 12:32韩春
戏剧之家 2018年35期

韩春

【摘 要】《秧歌》是何建軍①博士2010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任教时期创作完成的小提琴独奏曲。此曲在美国费城由Piotr Szewczyk 小提琴家首演,并录制CD唱片,由Navona发行。在这个众生喧哗与一切皆被娱乐化的时代里,听到这首《秧歌》,无疑是一次清心之旅。作曲家通过对这一在北方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流传的民间音乐题材,进行了创新,从采取民间音乐元素、音序排列(音阶)、无规律节奏变化及曲式风格上融入现代作曲技术手法,正如作曲家自己所说:坚持“风格”,“创新”以及“作品的价值”三个方面实现自己的创作理念,而他的作品恰恰说明了这一观点。他的器乐作品很多,本文只将这首小提琴作品做一点探讨。

【关键词】小提琴曲;秧歌音乐;宁夏民间音乐元素;八声音阶

中图分类号:J6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35-0046-02

秧歌是我国各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有强烈的锣鼓节奏,人们在锣鼓声中起舞,有着浓郁的乡间喜庆风格。在这首乐曲中对民族化的音调、节奏有种种探索,使得乐曲既有传统音调的存在,又有自成一体的音阶体系。音乐风格上,通过对民族节拍的传承和发展,体现了不拘一格,中西紧密相连的音乐思维。

一、旋律特色

(一)乐曲第三小节,主题以七度大条的音程出现,音调有诙谐逗趣之感,具有戏曲活泼的装饰音一出来,整个主题的色彩基本落定。这个主题在全曲中转调重复了三次,第三次是紧缩的变化拍子的重复,没听到这个七度不协和音响的再次出现,顿时就有了一个疑问--音乐走向哪里?期待着下一个惊喜,使人耳目一新。

(二)二度音程模进在作曲手法上最常见,二度音程在中国民间音乐中使用最多。此曲第14小节到21小节,密集排列的二度模进,音响紧张,浓密,带有强烈的不安定感。力度变化、十六分节奏增加了神秘与期待,直到主题的再现,豁然开朗,极具戏剧感染力。

二、八声音阶特色

20世纪80年代西方无调性、十二音序列等音乐创作手法大大影响了作曲家们,这一时期许多作品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冲击,对调性音乐的怀疑反叛,使得许多作曲家产生新的构思。他的多首作品立足于调性及民间音乐元素,凭借着敏捷的直觉与内心的强烈的愿望,体验着西方作曲技法与传统调性融合,在创作中找到了自己的音乐基调--音阶。这首乐曲最值得探究的是音阶,也是此首作品的精华所在。

有四个音是全音,四个音是半音,无变化音的是自然音。这个八声音阶隐蔽于活跃的旋律之中,全音和半音交替,流畅自然使人不易发觉。就是说,自然音在此作为半音的补充和对比,从而形成半音与自然音的互相碰撞,旋律即在此产生。半音和自然音的混合使用大大丰富了作曲技术和音乐语汇,延伸了旋律进行。当今的作曲技法手段多多,形成自己的音阶作为创作手法还是少有的。

三、节奏特色

运用多种节拍,增强了民间音乐无规律性节奏,与当代音乐不谋而合。

(一)变拍子。在总共有一百小节的乐曲中,3/4拍用了6次,2/4拍用了12次,5/8拍用了5次,3/8拍用了4次。四种拍子交替使用,增加了乐曲的推动感。

(二)节奏用了富有动感的切分、附点节奏等,在北方广袤辽阔的土地上,渐近渐远的节奏具有纵深效果,遥传之远,回响于耳。

四、演奏特色

(一)装饰音。这首作品装饰音出现在第四小节,C音前的B装饰音不能按照十二平均律演奏,要按照弦乐的纯律演奏。B音要倾向C音,就是说小二度更小一点,1指和2指挨近点,紧接着的1指换弦五度E音要做调整,否则E音会偏高,五度音程关系会有偏差。

(二)滑音。六度下滑音速度不能放慢,突出切分节奏。

何建军博士旅居美国20年,不断努力学习西方现代作曲技术,尝试利用新的音乐语汇写作,以真挚的感受延续着传统音乐风格谱写真情实感。利用小提琴优美的音色,借助民间节奏,融合民间曲调,以大跨度的音程跳进式的旋律,演绎跌宕起伏的音乐情绪,生动多样化的节奏彰显音乐的活力。“音乐完全是内心感觉的自然流露,没有刻意的民族化概念”,这是一个职业作曲家的表白。显然,单一的音乐语汇只能限制乐思的发展,而寻找到自己的音阶体系才是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尽管作曲家无疑在其音乐作品中追求民族音乐风格,但主题的节奏、旋律很鲜明的纯四度、纯五度的中国北方音乐元素,从而形成了即带有民族韵味,又超越了特定地域音乐色彩的创作风格。此曲深受小提琴家喜爱,由美国Kia-Hui Yan演奏并录制唱片,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发行,并于2013年在北美作曲家年会上获特别荣誉奖。独特的作品是把中西文化融会贯通,获得具有特色的音乐思维,形成鲜活的音乐作品。此作品会在更多的地方演奏,会让更多的人喜爱,会在不同舞台上发出光亮的。

注释:

①何建军旅美作曲家,出生于宁夏银川,现就职于美国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大学,终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