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研究与思考

2018-02-22 11:55李新发
职业技术教育 2018年27期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院校

摘 要 从服务国家战略、支持事业发展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阐述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时代背景;明确提出计划需要完成推进教师全员培训、提升教师和校长素质能力、促进职业教育重大政策实施、完善教师培训体系、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等五项主要任务;并提出抓好建立管办分离的教师培训制度、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教师培训、创新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形式、推动教师培训成果落地应用、强化教师培训项目质量监管、注重对重点产业和区域的支持等七个要点保障计划落到实效。

关键词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27-0041-06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精神,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新跨越,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加快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1]。正确认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制定的时代背景、主要任务及实施要点,对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时代背景

(一)支撑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战略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陆续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战略,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不再追求高污染、高能耗的粗放式發展,标志着我国正逐步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国务院相继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2020年)》,相关部委制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然而,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与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高技能人才总量短缺,结构不合理,领军人才匮乏[2]等问题还普遍存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是人才强国和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需要。

(二)支持推动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014年,国务院召开第七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重要任务。教育部等部门为落实职业教育的重大部署,制定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围绕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目标,职业教育进入了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主的新阶段。然而,相对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相对于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职业教育仍然比较薄弱,人才培养质量还不高。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2012年,国务院召开全国教师工作会议,印发《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总体部署和要求,明确了国家层面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通过健全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完善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明确教师和校长专业标准,建立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完善教师实践管理规定等一系列重大举措,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结构逐步优化、“双师”素质持续提升。然而,多数专业课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经历,对生产和服务一线了解较少,教学能力特别是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偏弱,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缺乏,兼职教师比例偏低问题依然突出,与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相适应,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短板。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是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主要任务

(一)推进职业教育教师全员培训

推动职业教育教师全员培训,是《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实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的具体落实。推进职业教育教师全员培训,是对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素质整体偏低和结构不合理的回应。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例,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新增教师46689名,其中新增教师中引进高校毕业生15260名[3],非教师调入6816名,两项合计占增加专任教师数的47.29%。而由全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专门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本科层次职教师范毕业生中仅1484人应聘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岗位[4],占新增专任教师的3.18%,占新引进高校毕业生的9.73%。由于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一种专业教育,绝大多数引进的新教师是受专业教育的毕业生。从新增教师的来源看,我国录用高校毕业生作为专业教师,这些新增教师大多数既没有经过系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技能训练,没有到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也没有得到教师职业的养成培养,形成了整个教师队伍教学技能、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经验缺失的现状。通过设置教学设计与教学法、专业技能训练、教师企业实践、聘请企事业单位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等项目,可以有效提升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锻炼生产一线实际工作能力,改善教师队伍“双师”素质结构和专兼结构。

(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校长办校治学能力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校长办学能力,就是针对教师和校长素质短板或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满足教师和校长的培训需求,提高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职业院校教师示范培训项目,重点提高专业建设、课程设计与开发、团队组织与引导、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信息技术应用、教研科研等能力,有效促进教师的师德养成、专业知识更新、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提升,着力培养一批领军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教学名师和拔尖青年教师。卓越职业院校校长专题研修项目,重点帮助校长更新办学治校理念,提高校长改革创新意识、领导决策能力、依法办学治校能力,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精通现代学校治理的“教育家”型名校长。中高职教师素质协同提升项目,重点打造一批定期研修、协同研究、常态合作的中高职研修团队,促进中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科研教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协同提升。骨干培训專家团队建设项目,着力打造一支适应教师培养培训工作需要、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专家队伍。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合作项目,帮助教师获取生产一线实际工作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探究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课程改革,发掘学校技术服务企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提升专业实践和技能训练示范和教学能力。

(三)服务职业教育重大政策实施

服务职业教育重大政策实施,就是要紧跟职业教育最紧迫最重要的重大教育实践,为职业教育取得实践经验和提供人才保障。服务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设置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按照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不同阶段人才接续培养的要求,组织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专业教师开展团队研修和协同创新,统一中、高职教师教学理念和思想,共同研究开发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接续培养课程、教材及数字化资源,提供中、高职衔接的人才保障,实现中职与高职教育的无缝对接。服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设置紧缺领域教师技术技能传承创新项目。遴选具有绝招绝技的技能名师、兼职教师领衔,采取现代学徒制的形式,重点开展新技术技能的开发与应用、传统(民族)技艺传承、实习实训资源开发、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等培训,提升教师专业实践操作技能、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等,为开展现代学徒制提供经验。服务集团化办学,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教师培训,鼓励国家级和优质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联合企业承担国家级培训任务,加强培训机构之间的联系,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成立由多个培训机构和企业构成的联盟,项目承担单位之间要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设施设备、师资团队、课程资源等共享共用。服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合作,通过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和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实现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建立良好的联系,促进学校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四)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

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就是要建立以国家级培训为示范引领,省级培训为重点、市(县)培训为补充、校本培训为主体的四级培训体系。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就是要根据不同教师的需求,建立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新任校长、骨干校长、知名校长管理干部、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等分层分类的立体化教师培训体系。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就是要建立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保障体系。通过职业院校教师示范培训项目的实施,做大做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体系;通过中高职教师素质协同提升项目的实施,建立一批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示范单位;通过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合作项目的实施,建立一批教师企业实践单位。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就是要形成职业院校教师、名师、培训专家共同成长的培训环境体系。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依托具有教学专长的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等主持建立“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带动专业团队成员素质整体提升;依托具有绝招绝技的技能名师,创立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促进职业院校教师进行技术技能传承创新。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要建成和完善培训资源体系。以培训为载体和抓手,加强培训机构培训能力建设,形成一批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专家和专家团队,开发一批优质培训资源,打造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品牌。

(五)优化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结构

优化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结构,是落实《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要求。《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规定:兼职教师占职业学校专兼职教师总数的比例应在学校岗位设置方案中明确,一般不超过30%[5]。《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中等职业学校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应占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0%左右[6]。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例,2015年,全国共聘用兼职教师99379人(不含技工学校),占专兼职教师总数的比例为13.22%,与国家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通过设立兼职教师特聘岗,支持职业院校设立一批兼职教师特聘岗位,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工程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到学校任教,提高兼职教师比例,使职业院校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合理的范围。优化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结构,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具体要求,“到2020年,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7]。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例,2015年,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量的56%。鼓励教师通过参加培训,进行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企业实践,获得高一级或第二个职业资格证书(行业证书),具备既能教授专业课程,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双师”素质,提高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

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实施要点

(一)建立管办分离的教师培训制度

建立管办分离的教师培训制度,是中央“放管服”政策的具体落实。按照《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和督导评估”的相关职能分工落实责任。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突出教师队伍建设的引导作用,重点加强重大项目规划,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设置引导性项目,实现高端引领与短板补齐相结合,对接精准扶贫、制造强国、区域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统筹优化教师培养培训资源配置,对项目实施有困难的地区,协调具备优质资源的地区对其进行帮扶;建立视导制度,依托项目管理办公室和教师培训专家指导委员会等第三方机构,开展质量监测、督查指导和跟踪问效。解决过去中央层面规划重大项目、实施重大项目、评价重大项目效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情况。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根据《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项目设置要求,出台本地区的实施办法,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专业建设,开发教师培训课程资源,落实培训机构、人员和经费,制定本地区项目规划方案,进行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开展检查指导和绩效考评,全力做好年度项目实施的组织工作。培训机构是承担培训项目的实体机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培训机构实施培训的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作为国家级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动态调整的依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国家级培训进行监督和评价,作为奖补经费调整的依据。

(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经费保障

完善教师队伍经费保障,就是中央财政要加大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性项目资金的投入,通过中央财政经费的引导作用,带动地方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逐步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经费投入长效机制。《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明确提出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引导地方加大投入,支持各地加强“双师型”专任教师培养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中央财政2017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奖补资金已经下发,6.75亿元[8](除新疆建设兵团外)的教师培训经费达到历年之最。要用好中央财政的奖补经费,就需要各地落实国家级培训项目组织实施的工作经费,并要加大职业教育教师省级培训的经费。同时,《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明确要求:中央财政的专项资金主要采取因素法进行分配。分配因素包括各省职业教育在校生数、专任教师数、人均可用财力、生均拨款水平、基本办学条件相关指标、办学质量、改革创新、工作努力程度等[9],并明确各地年度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年度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地方财政投入情况是奖补经费测算的主要依据。加大职业教育教师省级培训经费的保障,有利于争取更多中央财政经费的支持。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经费保障,还需要各地规范中央补助经费的使用与管理,严格界定经费开支范围,确保专款专用、专账管理,不得用于弥补其他资金缺口,不得以管理费等名义截留、挪用。

(三)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教师培训

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教师培训,就是要对参训教师的能力素质进行检验,要对参训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进行调研,提供个性化培训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针对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不足问题,开展以教师技术技能实训、课程开发与应用、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实践与演练等为重点的培训,提升教师“双师”素质。针对新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开展青年教师跟岗培训,开展备课、说课、教学演练,进行评课、研课、磨课训练,提升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针对校长办学理念落后,职业教育政策不熟,办学能力较弱等问题,围绕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学校治理、中高职衔接、专业设置与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内容,重点提高校长改革创新意识、决策领导能力、依法办学和治校能力。针对专业教师缺乏实际企业工作经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问题,重点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学习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应用技术需求等内容,帮助教师获取生产一线实际工作经验,改进教学方法。针对培训教师、名师和技能传承人培训能力不足问题,重点开展培训需求诊断技术、培训设计与实施方法、课程与数字化资源开发技术、绩效评价标准与方法、信息技术应用、核心技术应用与推广、工作室(平台)主持与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教师培训专家团队的项目管理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

(四)創新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形式

创新职业教育培训形式,就是鼓励培训机构根据所承担项目的具体要求,结合学习内容和培训对象的特点,采用不同培训形式或多种培训形式结合开展培训,提升教师培训效果。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项目,主要学习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需要在教学岗位上巩固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技能水平,强化培训专家对参训学员的跟踪指导,在不同阶段分别需要采用集中面授、返岗实践、网络研修培训形式。青年教师培训项目需要有教学名师担任“导师”,体验备课、说课、教学演练,进行评课、研课、磨课训练、教研活动全过程,一般采取“师带徒”“一对一”跟岗访学培训形式。卓越校长培训项目要求校长提升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熟悉职业教育重大政策和发展方向,参与职业学校办学决策管理全过程,一般采取集中面授、名校观摩、“影子”培训和专题研究相结合的培训形式。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紧缺专业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和骨干培训专家团队培训项目,需要遴选名师名匠创建“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和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广泛开展中高职教师团队研修和技艺技能传授活动,一般采用现代学徒制,通过集中团队研修和网络研修培训形式。企业实践项目,教师需要在企业学习掌握产业发展趋势、前沿技术研发、关键技能应用等领域,以及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应用技术需求等内容,一般采取现代学徒制、师带徒形式,通过考察观摩、技能培训、跟岗实习、顶岗实践、在企业兼职或任职、参与产品技术研发等方式完成培训。

(五)强化教师培训成果落地应用

强化教师培训成果落地应用,就是要坚持“以终为始”的培训观念,把教师参加培训后的行为改变和工作业绩提升作为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的最终目标。强化教师培训成果落地应用,强调参训教师不仅要在培训期间积极投入培训学习,获得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更需要参训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后,积极应用和实践培训中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并固化为日常的工作行为,从而提升自己的工作绩效。强化教师培训成果落地应用,强调培训机构不仅要进行培训前的需求诊断,有针对性地满足教师问题解决和素质提升的需求;也需要根据参训教师的特点提供良好体验的集中培训过程,让学员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更需要强化训后的跟踪指导和复盘,协助参训教师把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巩固教学行为,提升参训教师工作绩效。强化教师培训成果落地应用,强调职业学校要把教师培训作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要为参训教师回校后的实践营造良好环境,要安排教师对参训教师进行绩效辅导,制定参训教师在工作岗位上行为改善和绩效提升的激励政策。强化教师培训成果落地应用,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进行培训质量评估的时候,要注意培训中学员评价和管理制度,更需要注意培训后参训学员的行为改变和业绩提升,要把培训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作为培训评价的主要指标。

(六)完善教师培训项目质量监管

完善教师培训项目质量监管,是实施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实现中央财政经费有效落实的保障。国家和各地制定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质量监督评估制度,建立教师培训项目质量标准,细化工作流程,建立责任清单,定期开展计划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将质量评价结果作为中央财政专项转移经费的分配因素。加强培训过程的管理,对于项目承担单位确定要符合有关要求,对应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事项实行政府采购,是否建立公示制度;是否对培训绩效进行评价,对绩效考评较差的单位进行动态调整;监控培训过程是不是按照项目实施方案执行,培训是不是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加强财政经费的经管,严格执行《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和各地培训费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当地物价水平、人力资源成本等因素严格项目经费使用标准,控制培训费定额标准;是否实行经费审计和预决算制度;是否有将中央专项资金用于弥补其他资金缺口情况,是否存在挤占、挪用、截留、克扣、虚列、冒领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专款专用。培训项目承担单位建立学员管理、教学管理、培训班级管理、质量管理等项目管理制度;实施绩效管理体系,监控培训是否改善了教师、校长工作绩效,是否帮助参训教师将培训所学落地;职业学校是否制定相关的管理和激励政策,支持参训教师将培训所学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和工作绩效改善。

(七)注重对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的支持

注重对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的支持,就是要服务精准扶贫、制造强国、区域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支持战略新兴产业等紧缺领域、中西部贫困地区教师培训。服务精准扶贫,倾斜支持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及区域经济重点发展地区,支持特色农业、种养业、民族传统工艺等扶贫产业领域专业教师参加培训。服务制造强国,根据国家优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安排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紧缺专业教师参加培训。服务区域发展,中央财政在资金分配上给予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适当倾斜;各省在年度项目规划中,要给予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级贫困县适当倾斜;对于教师培养培训资源匮乏省份,协调东部省份优质培训机构通过对口支援、合作帮扶、联合实施项目等方式,主动对接和服务中西部省份,在师资、课程、网络资源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Z].教师[2016]10号,2016-10-28.

[2]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Z].中組发[2011]11号,2011-04-29.

[3]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116-117.

[4]李新发.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调查报告[J].职教论坛,2016(31):30-36.

[5]教育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通知[Z].教师[2012]14号,2012-10-18.

[6]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通知[Z].教职成[2010]12号,2010-07-06.

[7]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Z].教发[2014]6号,2014-06-16.

[8]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下达2017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Z].财教[2017]67号,2017-06-13.

[9]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Z].财教[2015]525号,2015-12-22.

猜你喜欢
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