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三融六元”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

2018-02-22 11:11万是明
职教论坛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

摘 要:在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高职院校内部深化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文章以中部地区的8所高职院校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形式调研中部地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情况,以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构建高职院校“三融六元”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对策构建

作者简介:万是明(1969-),男,河南镇平人,开封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体系研究”(编号:DJA170325),主持人:万是明。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8)10-0147-06

目前,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发展成为首要引领动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队伍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使得每年毕业的高职大学生总量占据了当前近半数的大学生毕业生人数。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51.6万人,占据当年毕业生总数的47.8%。建设创新型国家,不能忽视更不能缺少高职院校大学生这批重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队伍。

近年来,教育管理部门也逐步认识到了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1996年至今,中央教育部共先后颁布多条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文件,大力支持高校推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制定了高校“双创”教育的总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1]。因此,在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高职院校内部深化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但是,中国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刚刚起步,高职教育的双创教育更是在探索中,还没有形成较好地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双创教育体系,在与专业融合、专业师资方面以及科学评价管理体系方面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中部地区的8所高职院校为调查样本,以问卷调查形式调研中部地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情况,以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解决问题的依据,构建中部地区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对策。

一、调查问卷设计与说明

(一)问卷内容说明

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通过专业融合的教学、相应的课程载体、专业的师资力量、合适的教学与培育手段,包括各类技能大赛、创业孵化平台等形式进行实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文化、相关教育教学评价与制度管理以及国家的宏观政策支持都对双创教育的实施成效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据此,课题组设计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问卷”,问卷的主体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共计20道问题: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主要是参与调查的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类别等;第二部分为所在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包括学校开展双创教育的形式、课程内容、师资情况、举措、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参与者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情况,包括是否参与过相关活动、双创教育应有的形式与内容、双创教育对就业创业的影响等。调查问卷以“问卷星”(一个专业的在线问卷调查、测评、投票平台)为数据调查平台,网上填写问卷,终端接收填写信息,课题组成员再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

(二)问卷测试情况

本调查选取中部地区8所高职院校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河南3所,陕西2所,武汉2所,山西1所。8所高职院校中国家级示范院校4所,国家级优质院校6所,获批“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名单”的5所,这些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着一定的建设经验。本调查问卷专业涵盖财经管理类、理工类、文史哲艺类、农医类等专业,生成有效问卷378份,问卷数据采集的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较高,对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期望较高

本研究设计了4道题作为调查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意愿以及对双创教育的期望程度的观测点。对“你如果选择自主创业,主要原因是”(多选),选择“一直都有创业的理想和愿望”的比例最大,占到58.39%;选择“有好的创业项目”的占53.02%;选择“创业能带来可观的收入”的占53.69%。对“你认为大学生创业的最佳方式是”(多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比例最大,占到73.15%;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领域”占55.03%;选择“启动资金少、风险较低且容易入门的领域”占42.28%。对“你认为贵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多选),选择“了解创新创业的作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大学生”的比例最大,占到77.85%;选择“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的占77.18%;选择“激发大学生去创业”的占65.1%;选择“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的占45.64%;“不清楚”的只占到5.37%。对“你认为学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多选),选择“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比例最大,占到62.42%;选择“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占59.73%;选择“融入到必修课程”的占35.57%;选择“作为选修课程”的占26.17%;“专门开设”的只占到22.82%。

(二)双创教育方式的需求多样化,实践性较强的相关活动最受欢迎

调查发现,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方式的要求是多样化的。在选择“对学校资源的需求”这道调查问卷题时,同学们选择结果如表2所示。

对“你认为哪项措施对你或身邊同学创业意识的萌发及创业行动的开展影响最大”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比例最大的选项为“创业培训与辅导”,占比51.68%,其次为创业课程、校园创业氛围、创业竞赛、创业沙龙交流等选项(见图1)。可见,实践性较强的双创教育形式最受学生欢迎。

(三)双创教育措施多样化,重视程度尚需进一步提高

近几年,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从无到有,相关教育内容与形式逐渐多样化,但是重视程度尚需进一步提高。对“你所在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有”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依次选择了“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创客吧等)”、“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讲座”等项目,比例依次为61.74%、53.69%、46.98%、32.21%、32.21%、22.82%(见表3)。

在“你认为贵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是”这个调研问题时,学生们也是切中要害,如实填写了学校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依次为:“支持经费有限”“缺乏完备的制度管理体系”“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认知不足”“缺乏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训与实践教学体系”“缺乏与专业的融合”,占比依次为51.68%、47.65%、46.31%、38.93%、30.2%(见图2)。由此可见,经费问题、制度问题、成熟的教育模式是当今双创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双创教育在学校的受重视程度以及相关综合政策支持的到位情况是影响双创教育的关键因素。

(四)双创教育课程的内容需进一步拓展,评价与考核需进一步完善

接受调查的学生对双创教育的相关内容、形式以及评价考核也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在选择问题“你希望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包含哪些方面的知识”时,“人际沟通与交流技巧”、“创新思维类”和“有利于发挥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最受欢迎的学习内容,选择比例分别占到63.09%、60.4%和57.05%(见图3),说明人际交往与沟通、创新思维和有效利用专业知识是学生在双创教育中最关注的内容,而“创业流程”和“创业管理”两项选择明显位居其后。

对于学校开设的双创教育课程,认为要“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第一选择,占到选择比例的62.42%,其次提出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占到59.73%,“专门开设”的只占到22.82%(见图4)。另外,认为学校在双创教育的管理和考核方面,“要进行学分认定管理”成为首要选择,占到61.07%,管理的规范化,与学分直接挂钩成为学生所希望的最佳评价方式之一。另外,一对一创业指导、专题讲座也是学生们希望学校层面加强重视的方面。

三、构建“三融六元”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依据上述调查结果,综合考虑当前中部地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环境资源,本文尝试构建中部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三融六元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见图5)。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三融”概述及相互关系分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做到“三融”,即“内外融合”、“产教融合”与“学创融合”,高职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中要始终做到学校内部与学校外部即社会的融合、做到教师教学与生产的有机融合、做到学生学习与创新创业紧密融合,三者相互配合相互关联互动,并以此为主旨和原则始终贯穿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始终。

重视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契机。广泛地讲,所有在个人岗位工作中开展的创新创造拓展行为,都可看做某种意义上的创新创业。“能够较好地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促进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提升其实践的能力与素质”[2]。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两大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3]。“内外融合”、“产教融合”、“学创融合”三融合的实质就是做到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脱离社会不局限于象牙塔、不脱离生产不脱离实践、不脱离专业学习,做到学以致用,最终为了更好的就业、创业。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六元”概述及相互关系分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六元”体系依次指共享情境化“双创”教育理念、嵌入专业式的双创教育、优质梯级化“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专兼双导师”教育师资队伍、多元化“双创”教育实践平台、纳入学分制的柔性化“双创”评价与管理机制。

“六元”体系是高职院校分别从理念、专业、课程、师资、实践以及评价与管理六个层面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先创设共享情境化“双创”理念,然后从理念嵌入专业、构建优质梯级化“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再由“专兼双导师”教育师资队伍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双创能力,同时通过多元化“双创”教育实践平台,给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最后,以学分制的柔性化“双创”评价与管理认定学生的“双创”教育行为。上述“六元”体系层层递进、步步落实、环环相扣,协同完成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三融”与“六元”之间相互关系及构建

“三融”“六元”两个体系以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的,以“三融”为主线和基本原则,始终贯穿创新創业教育的六个层面,两个体系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形成“三融六元”一体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创设共享情境化“双创”教育理念。“双创”教育要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教师和学生共享创新创业的愿景。师生共同的“双创”教育目标让师生在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学生养成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至关重要。要加强顶层设计,聚合优势资源,为双创教育厚植沃土。构建“校院联动、多部门合力”的双创教育协同机制,构建“全体教师参与、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全面发展、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情境化“双创”教育理念,建立课程、实践、平台相互融合双创教育体系,营造双创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双创活力。强化媒体宣传引导,打造“创客”品牌行动,支持双创社团发展,把双创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使双创成为学校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求学的理性认知与自觉行动。

2.嵌入专业教育的双创教育。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是相互分离的,各自分属不同的部门,单独实施,单独管理。实际上,高职院校应当全力推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唯有两种教育实现紧密结合,才能有效激发大学生在专业领域学习中实现创新创业的热情。在专业领域实现创新创业也是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的有效路径之一。

“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有效激活专业知识的刻板与单调,给专业教育注入新鲜血液,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从而提升专业学习的有效性[4]”。对创新创业教育而言,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更易于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两种教育过程的有效融合有利于大学生在专业教育的学习中及时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思考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分析行业对人才的最新需求,有目的地在学习中实现自我提升。嵌入专业教育的双创教育使学生对专业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思考,为专业知识学习和自主创新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3.构建优质梯级化“双创”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前期的调查和学者们相关的研究显示,当前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课程呈现出如下通病,“一是课程体系设计关于創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专业教材较缺乏,无法满足创业教育科学系统发展的需要;二是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并未体现梯度设计,不能满足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级学生创业的理论知识需要[5]”。因此,本着“针对全校学生普及创新创业通识教育、针对具有潜在创业意识的学生加强创新创业专业教育、针对有创业体验的学生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原则,构建“通识性—专业性—实践性”三阶段的优质梯级化“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对创业基础知识学习的需要。通识性创新创业教育在学校公共选修课模块中融入创新创业类通识教育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环节;专业性创新创业教育在特定专业领域内开设与本专业行业相关的、涵盖技术创新、创意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创新创业类专业教育课程,旨在提升特定专业领域内具备创业意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落脚点;实践性创新创业教育针对有创新创业体验的学生开设特定领域的创新创业类指导教育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在“校内学、校外练、学中创”人才培养思路的引领下,优质梯级化“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在实现全体学生接受通识性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下,可确保部分学生接受特定的专业性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最终实现毕业后极小部分学生取得创新创业的成功,这样才能在“双创”时代背景下开展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4.打造“专兼双导师”教育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否,指导老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是高职院校不容回避的共性问题。大部分创新创业课教师都是各院系辅导员或行政人员兼职授课,很少有自主创业的实践经历,授课内容往往偏重于理论概述,不能有机结合实践,很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而专业教师在专业授课过程中,由于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也难以从专业角度切入创业教育,创新教育也不能够被强化和突出,因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不能从根本上被培育和激发,更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与提升。

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管理机构,除了组建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专任教师队伍外,还应聘请校外优秀企业管理人员、成功创业人士,尤其是优秀的创业型校友,组成“专兼双导师型”教育师资队伍,为学生传播创新创业理念,传授实践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提供适当的建议与指导,避免学生盲目创业。

5.完善多元化“双创”教育实践平台。为了激发在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引领创业实践、培育学生创业能力,也为了更有效地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便捷的物理空间、经费支持和配套条件,校企可以协调共享校内外资源,多方共建多元化双创实践平台和基地,打造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双创实践平台,形成“学校-政府-企业”循环互动、“专业-平台-产业”相互融合的多元化“双创”教育实践平台。可以在前期“通识性”、“专业性”双创教育的基础上,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如开展创业实训、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校友论坛等活动,定期邀请成功的创业指导专家到校举办讲座,也可搭建集创业实践、孵化、培训、服务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孵化园,营造“在创业中成长,在成长中创业”的氛围。

6.建立学分制的柔性化“双创”教育评价与管理机制。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计量学生是否完成学业状况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可以使学生们可以更加灵活、主动的完成学业。创新创业学分制则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从事超出本专业教学计划之外的具有一定创新创业意义的成果或其他优秀成果,经学校相关学分专家评审认定后授予的专门学分。学校可以重点把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应用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上,实施创新创业学分的获得可以作为学生毕业的前提条件,而且不限制创新创业学分获得的学期,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发展特长,自主进行学习与创业实践。

创新创业学分可以包含学生的发明创造及科研成果,如发表论文、发明专利等,也包括各类创新大赛、职业技能大赛、自主创业等活动,甚至可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建立并不断完善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对促进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国办发〔2015〕36号.

[2]万是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讨[J].开封大学学报,2016,30(4):57-61.

[3]王秋梅,张晓莲.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J].考核与评价,2016,37(8):53-57.

[4]邵月花.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0):76-79.

[5]朱颖婷,张敏,林德祺.“双创”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7(9):165-166.

责任编辑 时红兵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