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探究

2018-02-23 02:26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38期
关键词:木块数学课堂

(江西省南昌市武阳镇中心小学 江西南昌 330219)

由于数学这门学科自身的特征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等原因,数学成为小学生最害怕接触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学科。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不断探索来发现新颖的教学方式,通过创建一个别样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课堂来转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教学课堂的质量有一个全面的提高。随着课堂导入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应用,课堂导入艺术也逐渐成为教师探索的重点,为了使课堂导入环节更好的发挥作用,教师的责任愈加沉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边摸索边创新,利用最高效的课堂导入设计来组织小学数学教学。[1]

一、将悬念的设置引入课堂导入环节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是学生接受情感熏陶并养成正确的态度非智力要素的过程,虽然掌握基础知识并达到教学要求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关键因素,但众多非智力因素也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由于学生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综合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不能以简单目标的达成为根本,而是要充分重视学生的知情意行,注重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巧妙设置悬念来导入教学知识点,使学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摆脱对教师的过度依赖,能够自觉学习并完成学习任务,在知情交融中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2]

例如,《大数的认识》这一课时的教学,由于小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类似的“大数”,可能会出现概念不明确的问题,教师可以有效设置悬念,在此基础上开展知识点的学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提前搜集了与“大数”相关的图片等内容,例如高铁速度、珠穆朗玛峰高度的图片,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并邀请学生进行发言,对图片中的数字进行感知和表达,由于学生自身知识面的限制,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数很大。这时候,我设置了一个悬念:图片中的数字,实际上很小,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学生们都表示诧异,他们纳闷为何“他们眼中的大数”竟然不大,对未知数字很是好奇。与学生此时的好奇心理相照应,我在这个时候引出了“十万”“百万”“千万”“亿”这些计数单位,并进行了详细讲解,学生恍然大悟。

二、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的方式充分利用了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利用学生熟知的故事情节加以数学性的改编,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利用这种兴趣将其升华成求知欲,从而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比如在学习六年级“确定起跑线”这块儿知识的时候,应当考虑到学生大多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教师可以着眼于这个故事进行改编,“兔子和乌龟比赛完输给乌龟后心里很不甘心,于是决定和乌龟再比一次,这次他们决定把场地定在一个圆形的场地上,他们一起站在同一直线起跑线上,乌龟站在内圈的位置,兔子站在外圈,兔子这次没有睡觉,为什么跑完了比赛后兔子还是输了”,以这种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学生的讨论,经过讨论可以得出同一圆心不同半径的两个圆周长是不相同的,所以才要在跑步比赛的时候确定不同的起跑线,然后就可以针对如何确定起跑线进行讲解了,用故事的形式成功导入课堂,引出了该节课要进行学习的教学内容,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但要注意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这种方法导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生活导入

把现实生活与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能大大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学生也比较容易接纳和认可。另外,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现实状况可以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不但能轻松的吸引学生注意,还有助于其更加牢记和领悟知识要点。新课改中也针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场所,隐藏着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脱离生活就代表着学生缺失了课程的二分之一世界。教育若与实际生活缺少互动,站在学生视角来看教育是缺少连续性和完整性的,也将变得毫无意义可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理论知识处理生活实际问题,因此课堂导入若能将其在现实生活中充分渗透,方可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灵活生动,进而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3]

以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相关知识为例:教师给予问题导入:“有一天,小红在妈妈陪伴下选了一个40元的玩具火车,又选了一个3-6元的小玩具,问小红在挑选玩具时有多少种买法?每种买法需要支付多少钱?还可以和同桌共同讨论。”了解到具体题目的问题和要求后,学生会开始进行多人探讨和协作,针对学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教师要耐心地予以正确纠正。师生之间互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避免出现因为不好意思等个人心理原因而使学习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发生。

四、实践导入

《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的这两句诗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我认为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有的知识适合学生进行实际的实践。数学是一门偏重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学科,正是数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很多学生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敬畏心理。让学生动手实践来学习具体的数学知识能够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而且降低了教师口头讲解知识的枯燥性。在课堂导入中,我就经常采用动手导入法,让学生根据具体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实践,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这一教学方式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例如,笔者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根据实际情况,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了解平面图,我给学生们找来了许多正方体的小木块。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给每位学生发了5块这样的小木块,然后笔者用粉笔在黑板上给学生画出五个木块从各个方向看去的平面图,让学生根据平面图用五个小木块搭出这个平面图的立体图形。此时,由于这种教学方式的新颖性,学生们都积极地动手操作起来,虽然学生在搭建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经过同学间讨论和笔者的指导,学生最终都搭出了正确的组合体。动手导入法将原本需要学生们在头脑里去构想一个个小木块的罗列方式,转变为动手操作的形式,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逐步由枯燥向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转变。

结语

总之,由于课堂导入方式的重要性很大,教师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教师既要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又要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应该采取哪种教学方法。但是,不管采用哪种导入方式,教师都要都要立足于教学目标,为学生学习新知营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的学习态度转变为愿学、善学、乐学,在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同时,促进学生各项综合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木块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小鸭数正方体木块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