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心理压力的分析及调适

2018-02-23 09:18
新课程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防御机制心理压力幼儿教师

心理压力,是指一种使人感到紧张、焦虑并产生应激反应的心理状态。幼儿正处在心理发展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水平较差,很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性格特点。教师是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的 “重要他人”,是幼儿心理健康和积极情感发展的促进者。因此,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与经济条件的大力改善,人们对孩子的教育关注度越来越高,幼儿教师承受了比以往更大的压力,心理压力过重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

一、幼儿教师压力产生的原因分析

1.外在原因——压力源

(1)社会期望过高。从古至今,教师就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各界对教师报以很高的期望,要求教师扮演着多元角色:模范公民、知识传授者、家长代理人、学生知心朋友等。在当今快速发展和充满竞争的社会中,一方面,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投资,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开始就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随之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也提高。另一方面,现在大部分家庭为一孩家庭,孩子稍有意外,家长便做出强烈反应。事实上幼儿年龄小,心理和行为自控能力差,导致自我保护能力很差,在这样高期望下,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很大。

(2)工作负荷过大。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保教合一,事情多而烦琐。首先,保育工作细致且烦琐,幼儿教师就充当了保姆的角色。不仅要照管好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起居饮食,还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的一言一行,都离不开幼儿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其次,幼儿教学工作繁重。幼儿主要是通过活动的方式进行学习,幼儿教师平时不仅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还要制作教具学具,布置教室环境,还要认真做好家长工作……

(3)考评晋升压力。许多幼儿园为了提高办学质量,往往将各种奖惩条例、评优条例、竞争上岗条例、考评条例等与工资、奖金、聘任挂钩,使老师们常常处于紧张状态,压力很大。随着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幼儿教师中绝大多数是非在编教师,她们工作任务繁重,但工资低,生活质量不高。为了改变现状,提升学历和考取编制的道路漫长而艰辛。另外,职称作为对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的一种衡量指标,成为了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主要追求目标之一。而现今职称评定的条件越来越多。不但要出教学成绩,还有学历、计算机等级要求,更要荣誉称号、科研成果,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继续教育培训换得相应的学分。可见,各种考评和职业晋升已成为教师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

(4)人际关系失调。幼儿教师人际关系主要是个人与上级以及与幼儿教师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教师之间。现在幼儿园内部各种竞争现象的加剧,如评优、排序竞争等等,造成了教师之间的关系紧张。教师之间如果不能团结合作,就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导致幼儿教师心理压力加大。而幼儿园里大部分都是女教师,相比男性,女性的心思更加细腻敏感,更容易有人际关系的困扰。

2.内在原因——教师个人特征。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景:面对同样一个问题,有些教师会如临大敌,反应很强烈;而对有些教师来说,则是小事一件,片刻就会烟消云散;更有一些教师则是安然无恙,就像没有这回事一样。同样的刺激,为什么不同的教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这是因为压力源不是直接对个体产生影响,而是还有一个内部中介机制在做调节,那就是教师的个人特征。这些个人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认知评价。即对外部事件 (压力源)的价值判断和意义评价。这直接决定了教师心理压力是否产生及产生后持续的时间长短和强弱程度。比如:面对园长同样的批评,有些幼儿教师会认为园长对她有意见,而有些教师则会认为这是园长为了她的成长。结果很明显,前者产生心理压力,后者不但没有心理压力,反而更有前进的动力。

(2)人格特征。不同气质、性格的教师对同样事情引起的感受可能是截然不同的。抑郁质的教师和性格内向的教师感受性高,特别敏感,遇到不如意的事会长时间郁郁寡欢;而多血质和性格外向的教师大大咧咧,懂得宣泄,不如意之事的刺激也就烟消云散了。

由以上分析可知,教师承受的心理压力既来自外部因素又来自内部因素。教师对压力的调适不仅需要社会和政策制度的支持,更需要其自我调适,正所谓: “我们没办法改造客观世界,但是我们有办法改造主观世界。”

二、幼儿教师心理压力自我调适策略

1.客观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美国心理学家Jone和Hary提出了关于人自我认识的乔韩窗口理论。他们认为,每个人的自我包括四部分:一是公开的自我,二是盲目的自我,三是隐蔽的自我,四是未知的自我。即这四部分对应自我的 “你知我知”部分,自我的 “我不知而你知”部分,自我的 “你不知就我知”部分和自我的 “你不知我也不知”部分。事实上,很多幼儿教师产生压力就是因为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该理论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更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就是要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当一个人自我的公开部分扩大,则其生活就变得更加真实,不论与别人交往还是自处,都会显得轻松自在。当自我的盲目部分变小,那对自我的认识就会越加清晰,越能在生活中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才能。幼儿教师应对自我的四部分进行反思和行动,逐渐形成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正确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

2.调整非理性的认知模式。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强调人的认知在情绪和行为中的主导作用,他认为,人们的情绪并不是因为事件本身引发的,而是人们对事件所持的观念或信念不同,导致了不同的情绪反应。比如:

(1)引起教师情绪困扰的负性事件 (A)

整个事情明明是我负责的,但园长在教师大会上却表扬了另一个教师。

(2)教师对事件所持的观念或信念 (B)

非理性信念:园长对我有意见吗?我做了那么多的事情都白做了,还没有拍马屁有用,以后干脆什么都别干了。

理性信念:可能自己的努力还是不够,可能是我没看到别人的努力。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只要人有能力,总会有好的发展和未来。

(3)观念或信念所引起的情绪及行为反应 (C)

消极反应:难过、沮丧,失去信心、不再努力,对领导有意见,消极应对甚至与领导对着干。

积极反应:面对现实,不对自己增加压力。积极面对困难,反思自身问题,对自己有信心,继续努力。

通过以上实例分析,幼儿教师可以根据艾利斯ABC操作模式来挖掘自己对事件认知评价中的所有非理性信念,进而用理性的信念来替代,从根本上解决由心理压力引起的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

3.运用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心理学认为,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处在挫折与冲突的紧张情境时,通过潜意识活动所产生的一种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适应性心理反应。人在面临压力时会不自觉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来恢复心理平衡。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以下13种:否认、压抑、投射、合理化、反向作用、转移、抵消、退行、幻想、转化、补偿、幽默、升华。其中前面十种属于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虽然可以在短期之内逃避问题、改善心情,但是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应尽量少用。而后三种属于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幼儿教师应在平时提醒自己经常使用的防御机制,区分出成熟与不成熟,进而反思和改进,形成成熟的防御机制,化压力为动力,不断升华自己。

4.建立稳固的社会支持系统。面对负性的外部事件 (压力源)时,具有广泛的来自家庭、社会、朋友、领导、同事等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可以找人倾诉,也可以避免心理压力的产生,还可以减轻压力的程度或是缩短压力持续的时间。幼儿教师如何建立一个稳固的社会支持系统?首先是建立稳固的来自家庭的支持系统,都说家是 “避风的港湾”,和睦的家庭、温暖的亲情足以消除心灵上的压力及疲惫。可见亲情之爱是人最为重要的社会支持源泉。其次是建立稳固的来自朋友的支持系统。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每个幼儿教师在人生中应该交几个知心朋友,当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时,可向他们倾诉和交流,感情宣泄本身就是缓解压力的好方法,而且朋友也会尽其所能献策献力的。

5.形成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首先,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抵抗压力源的基础。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营养状况,加强体育锻炼,提高保健意识等,均有利于减少压力的生理诱因。

减少压力与紧张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保证充分的休息与睡眠。休息好是抗击压力与疲劳的最好方法,最好是每晚睡7-9个小时,白天午休15-30分钟。减少应激与紧张的另一种有效方法是参加体育运动。研究显示,坚持参加低到中等强度的有氧锻炼 (如跑步、游泳或骑自行车等)是减少压力的最有效方法。

当压力折磨我们时,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自我放松技术,使压力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自我放松技术包括:找人倾诉、自我宣泄、音乐调节、肌肉放松训练、转移注意力、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等等。总之教师要找到适合自身的自我放松技术,并使其成为自身的内部条件反射。

参考文献:

[1]李红军.教师心理健康不容忽视[IN].光明日报,2004,6,26,(4).

[2]方方.教师心理健康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张二凤,李春良,张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幼儿教师心理压力调适[J].教育科学论坛,2015,(9):73-75.

[4]赵敬雯.幼儿教师心理压力的现状及缓解策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5):172-173.

猜你喜欢
防御机制心理压力幼儿教师
防御机制在医学生抑郁的性别差异中的中介作用*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通过图片看内心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治疗前后防御机制的对照观察
大学生防御机制及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特点研究
缓解心理压力的两种方法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