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证据意识的培养

2018-02-23 23:3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37期
关键词:史料证据意识

(山东省滨州市实验中学 山东滨州 256600)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证据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中史料证据不充分

梁启超在他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史料为史之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证据的多少和质量,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学生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所得历史结论的准确性。倘若证据不充分,就会导致学生只能匆匆得出浅显的结论,而不能揭示历史问题的本质;也会使得历史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正常地进行,不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无法提供充足的证据,自然就无法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1]

2.教师选用的史料难度较大

对于中学生来说,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对历史知识也有所耳闻,并不感到陌生,并且高中学生对历史有一定的感知,思维更活跃,自学能力强,归纳能力有很大进步,比较有利于历史教师开展感悟式、探究式等自主学习。但是由于受到年龄和学识的限制,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判断思考能力有限,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注意所选取的史料证据的难度,在教学的过程中时刻把握上课的难度与节奏。[2]

3.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得当

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多有体现。如教师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常常将给出的史料证据中提前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出重点,让学生的思考方式向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上靠拢。这就等于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陷阱,当学生一不留神“掉入”陷阱时,将本该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当作一个个“靶子”,以此来展示自己的高明之处,这样就扼杀了学生分析和解释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更加遏制了学生的证据意识的培养和提高。[3]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证据意识培养的实施策略

1.注重史料证据的选择

(1)真实有效

七分证据说七分话,不能说八分话,有一分证据,就说一分。处在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继承这种优良学风,尤其是对于历史这门必需靠证据说话的学科。但是,这并不是说伪证就不能作为史料,有时伪证也是可以作为史料进行解释的,尤其是弄清伪证作者的立场、产生的年代,这对于我们认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也是很有价值的。

(2)充分适量

呈现的史料过多,会导致学生把握不住重点,花费过多的时间来阅读所有史料,降低了可读性,并且,有些多余的史料更会产生混淆视听的反作用,使得学生不能正确的辨析史料,从而得出可靠的历史观点。反之,若是呈现的史料太少,会更加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证据意识的培养,无法有效解决历史问题。

2.教师要树立证据意识理念

历史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自己首先必须树立尊重史实的态度,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历史叙述和评价的证据意识。并且,《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学生树立科学的精神,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又由于中学生具有向师性、依赖性的特点,历史教师更应当以身作则,不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中,首先树立起学习和研究历史必备的态度和证据意识。

3.重视方式方法

(1)充分利用历史教材进行教学活动

在教学材料和设备不完善的情况下,教材就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证据意识和学科能力的一手资料和重要资源。如在讲述买办时,教材中给出了王韬《瀛堧杂志》中的一句话:“沪地百货阗集,中外交易,惟凭通事(即买办)一言,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致。”教师便可通过这则材料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分析出买办的性质,即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就是为为外国资本主义服务的中介人物。

(2)着眼于学生的兴趣开展教学

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若能从中得到启发,就会更有成就感。历史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从其兴趣点出发,通过史料设置情境,充分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欲望,更乐于去解读史料背后隐藏的历史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证据意识。如在讲述岳麓版必修二第12课中婚姻风俗的变革时,可以通过ppt展示了旧式婚礼和新式婚礼的对比图及其办礼流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出新旧婚礼的差异,在由浅入深,通过有层次的探究问题,揭示移风易俗的原因。[4]

结语

凭证据说话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而历史课程正是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最佳途径。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证据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缓慢而又艰巨的过程,还需要学生、教师和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与配合。

猜你喜欢
史料证据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手上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