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法,有效进行品德教育

2018-02-23 23:3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37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榜样行为习惯

(福建省霞浦县第二小学 福建宁德 355100)

小学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课程改革进行到现在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不能忽视的是,当前课堂教学实践中仍然普遍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品德课教学活动尽管设计得越来越花哨热闹,但实际教学成效依然难以明显提高。笔者长期从事小学品德教育,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1]

一、当前品德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课堂教学教法相对单一。目前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活动脱离文本的感性体验,教学观念比较老旧,信息技术未能很好的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师一味地教,学生一个劲地听,课堂沉闷无趣。[2]

二是教学内容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们感觉在这个看似与生活有联系的课堂上,谈论的都是别人的事,而不是他们所关注、所焦虑的问题,和他们的生活毫无关系。这种教学所带来的结果是“知”与“行”的背离。[3]

三是课堂氛围脱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普遍存在有意注意时间短、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心理特点。如果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容易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效率低下等问题,这种枯燥乏味的课堂会引发学生逆反心理,影响课堂效果。

为了改善上述状况,笔者在小学品德课程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尝试采取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榜样导行法和训练教学法等四种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始终保持亢奋的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与思考,收到良好的品德教育效果。以下就是笔者在品德课堂教学实践中最常用的四种方法及成效介绍:

二、活用教法的实践与成效

1.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理性思维

直观法,就是老师通过设计形象、直观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感知学习内容,感悟教育意义,强化品德引领和行为引导,从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欠缺,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笔者根据小学生的这一思维特性,充分利用小学品德学科教材,立足生活、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这一特点,尝试采用直观教学法,积极引导学生在观察图画的同时结合实际生活内容进行多维思考,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再把握时机进行点化明理,升华品德教育成效。如在教学《人民卫士》这一课时,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战士杨德文在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中舍身救老百姓的感人事例以及解放军战士在洪水中手拉着手组成生命的屏障,接送被困群众的动人场面,提示学生思考:战士杨德文为什么会不顾一切冲向危房救老大爷,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战士们为什么脱下救生衣抛给被困的群众,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是亲戚朋友吗?他们这么做会获得金钱报酬吗?他们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此时,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充分发表看法。在学生们热烈讨论的同时,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教材的深刻含义:广大人民解放军在危难时刻之所以能够奋不顾身、无私奉献,是因为他们是人民的子弟兵、祖国的钢铁长城、共产党的忠诚卫士!通过这种直观教学法引导学生们从小树立学习英雄、崇尚英雄、敬重英雄的高尚情怀,课堂效果十分明显。

2.情境教学法,唤起学生情感共鸣

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生活,在情境活动中加以引领,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深化道德感悟、促进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一种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认识活动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紧密联系的,而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的内驱力和催化剂。笔者在品德教育实践中,经常运用情境教学法,体现生活化教育理念,做到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互融通,激发情感共鸣,提高品德教育实效。如教学《爱护公用设施》一课,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活动情境:先让一名具有较好表演能力的学生戴路灯头饰,上台表演《路灯的诉说》,诉说路灯的不幸遭遇,把全体学生带入情境中。接着,三人一组表演小品《淘气的小明》,再现小明破坏公物令人指责的淘气顽皮行为。然后,分组讨论,分析这种不良现象的成因和恶劣的社会影响,以反面的形象教育、警醒年幼的学生,使他们明白公用设施是服务我们每一个人的,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每个公民都必需无条件地热爱和保护它们,从小必需形成“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的深刻共识,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目标在情境交融的气氛中得到落实,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3.榜样导行法,激发学生的文明意识

榜样导行法就是通过模仿再现榜样人物的事迹,让学生零距离接近“榜样”,感受榜样的魅力,树立起学习榜样的动力,从而起到“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教学目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榜样学习是小学生获得意义与领悟的重要方式,也是学校德育最常用的道德教育方式。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榜样有示范作用,可唤起人模仿的内驱力。用模仿榜样的方法激励学生的道德行为,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教学《说声“谢谢”》一课时,笔者先对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讲文明、有礼貌方面的感人事迹进行了介绍。然后再用多媒体演示笔者课前在校园拍摄的片段:录像中,有的学生在接受别人帮助和服务时总不忘说声谢谢,显得温馨而得体;有的学生却是一脸的冷漠与理所当然,让人觉得厌恶和唾弃。接下来再介绍我国这个举世公认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不胜枚举的讲文明、有礼貌的事例,运用榜样的光辉,引导学生们认识到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度,让他们认识到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

4.训练教学法,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

训练教学法就是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多给学生创设行为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实践,通过多次数地强化实践训练,从而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普遍较差,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会一劳永逸,往往会反复,时好时坏。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要经过多次历练,才会固定下来,成为行为习惯。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也经常运用训练教学法,强化对低年级学生导行训练。如教学《预备铃响了》一课时,笔者先进教室观察小学生在听到预备铃响了以后的具体表现,把刚才课堂上哪些方面做得较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够的表现告诉学生们。然后,运用通俗易懂的顺口溜“预备铃声叮铃响,停止活动进课堂;放好书本文具盒,安安静静把课上”,让学生牢记“预备铃响了”以后应该做到的规范动作。最后,让学生们对照要求再演练一遍,使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改进自己的行为。

除了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榜样导行法和训练教学法,在平常品德课教学中,笔者经常看到的游戏法、辩证法、展示法、调查访问法等方法在教学运用中效果也是不错的。品德课程中有很多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点,教师要依据不同教育对象、不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注重师生互动,积极评价,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总之,教无定法。“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勤而功半”。教师必须深钻课标和教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关注学生心理特点,关注学校和学生实际,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品德课教学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使品德课堂教学取得实效、高效。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榜样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