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历史细节补充运用的探讨*
——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例的教学思路

2018-02-23 22:35朱卫倩
关键词:细节历史课堂

朱卫倩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2)

古人所撰历史,大多追求“大势”(如《资治通鉴》),即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历史。“大势”之下的历史是由无数细节编织而成,但这些历史细节往往都被人忽视,然而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历史的奇妙与不确定。[1]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发轫于意大利的微观史学,研究关注点是普通大众,追求史料和叙述的情节性,这为历史细节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现在历史细节的补充运用,前人的研究大致分为理论基础研究、历史细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功用和重要性的研究、历史细节运用的方法和原则研究、历史细节补充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历史细节教学研究日益重要,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历史学科的过去性特点

中学的历史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更显著的“历史性”。历史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它不能复制,不能修改。我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学生渴望能和历史伟人对话,向他们学习怎样做人。但历史知识的过去性,不可复制性,这些都与中学生的学习重现实的实际相矛盾。部分中学生认为历史学习的是过去的事情,与现实社会并没有多少紧密的联系,习得的知识也并无用处,因而他们不喜欢学习历史,这就使得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历史的再现”的问题。在课堂中运用历史细节来重新构建历史情境,成为不少教师重现历史的首选。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感触历史,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二、历史教学现实的需求

许多教师对历史细节这个名词并不陌生,《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09年1月之后专门刊登了一篇征文《以故事(细节)、材料和问题为主的教学设计征文》集中刊载了多篇历史细节运用的教学设计分析,包括夏玲的《杀死一个鬼子有多难一一基于历史细节的课堂探究》(2014年第3期),钟小敏的《以<西安事变>一课为例谈历史细节的运用》等。此外,最近历史教学届风行的“核心素养”以及即将正式出台的新一轮历史课程标准,也在寻求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率。可以预见的是,在培养学生五个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历史细节一定可以在历史课堂上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初中历史课程较于高中教学,更需要趣味性和生动性,因此,历史细节在初中教学中运用应该更为广泛。

初中阶段的学习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是这一阶段的必修课程。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学习技能。[2]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因而初中历史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能够体现时代性,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相比于课本上枯燥无味的文字知识,初中生更喜欢听与某个历史人物、某个历史事件相关的历史故事。而教师则可以利用这一点,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融入进这些历史故事、历史细节中去充实课堂,增加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初中历史课本中的“北魏孝文帝改革”这部分内容为例,北师大和人教版2016版新教材,关于这部分内容的编写大致相同,都将其置于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之下;不同的是,北师大版在小字部分补充了北魏官制和均田令的相关描述[3]。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是重点内容,主要从背景、措施和意义来教学。在背景方面,我们都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冯太后关系密切,年少即位的孝文帝,从小由冯太后抚养长大,这主要是源于北魏时期“母死子贵”的传统。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为了加强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避免课堂突兀,笔者认为历史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关于冯太后以及“母死子贵”的相关介绍。在措施方面,孝文帝为了减小改革的阻力,决定迁都洛阳,可谓信心坚定。最显著的表现,便是杀太子元恂。在孝文帝远征南齐时,太子元恂留守洛阳,因嫌河南炎热,重穿胡服,并逃回原都城平城,在反汉化和南迁的贵族的支持下叛乱,后被孝文帝囚禁直至被赐死。通过元恂之事,可以侧面看出孝文帝对改革的决心。由此可见,除了教材上所提到的历史细节之外,笔者觉得还有其他的历史细节可以参考补充。当然,一节的历史细节并非多多益善,也需要掌握一个“度”。人教版中,孝文帝改革的措施,除去迁都洛阳之外,还有4~5项,有的老师在讲解每一个措施时都给学生补充了历史小故事或者各种各样的材料,内容是丰富多彩了,但也远远超出了一节课45分钟的预设。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学情,把控历史细节的用“量”。

1.增加教学趣味性,引人入胜

笔者曾就“对历史这门学科的态度”,采访过部分初中生。他们当中部分人,对于历史课程的第一印象不是“有趣、有启发”而是“枯燥”和“无尽的记诵”。笔者还发现,这些学生对历史课堂不甚喜欢,但对于那些通俗的大众历史读物却很有兴趣。那是什么造成了这种两极分化的局面呢?问题可能就在“趣味”二字上。初中学生,他们刚从小学升级,课堂上的兴趣点、思考问题的方式一时很难适应初中课堂的学习。而“趣味”二字,正是可以成为小学、初中学习生活衔接的桥梁,但那些“小人物”更多的是被煙没在教科书的宏大叙事当中。从学生方面考虑,他们对课本中历史人物的认知一直停留在“遥不可及”的状态,相比于这些,初中生更喜欢了解历史中小人物的生平故事,教师可以抓住这样的学情,补充相关细节,为历史课堂增添趣味。

2.再现历史人物性格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如何正确的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关于历史人物的细节,张宁宁在《高中历史课堂人物教学中运用“细节”的教学探究》中将其分为外貌细节、生活细节、行为细节、心理细节等,认为历史细节在历史人物教学中主要有凸显人物性格、突出人物的作为、凸显人物社会地位、反映人物时代特征等作用。[4]如今学生所学到的历史人物早已不能够面对面接触,他们了解历史人物性格的途径一是书本描绘,二是演员影视剧表演。很多学生喜欢在课外读历史人物传记,如书本中缺乏语言技巧,则很难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影视剧虽然能通过演员的表演,一定程度上还原历史人物,但在考虑收视率的前提下,难免存在几分杜撰,会对学生了解历史人物产生一定误导。那么,教师在课堂中引入一些人物细节,势必能够在引起好奇心的同时,为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打好基础。

三、培养学生洞察力

洞察力即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洞察力中夹杂着分析、判断能力、观察力。历史上的很多事情,并非记载的寥寥数语般简单,而是夹杂着撰者自身的态度和价值观,纷繁复杂。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洞察力,让他们能够拨开历史迷雾,看到事情的真相。以《申报》刊登的一则女性征婚启事为例:

征婚启事[5]

某女法学士卅岁貌美丽擅新旧文学音乐孀居教学抚孤因逃匪來沪欲征终身伴侣以无妻妾无嗜好有财产或每月薪俸百元以上者为合格在一个月内函投本报信箱四三七号合则函约面谈否则守秘

在现代社会,于报纸上公开征婚似乎稀松平常,但在上世纪30年代风气尚未完全开化时,出现这样一则启事,其背后蕴含着的深义耐人寻味。教师介绍古代婚姻习俗,要求学生将古今婚俗对比,得出结论。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学生能开动脑筋,透过这则启事,探寻它背后秘密。

四、解决教学重难点

一堂历史课,历史教师都会花很多精力去处理教学重难点。人的认知规律使历史细节具体、形象的特性,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形成清晰的认识,有利于解决教学重难点。在《中学历史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一书提供了非常好的案例[6]:以“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教学重点为例,我们可为学生提供“天津机器制造局”的外观图,让学生思考这一建筑特点和洋务运动在本质上相似之处,学生观察图片会发现,天津机器制造局的外观上总体呈现的还是清朝的宫殿样式,只加上了一些西式厂房和高大的烟囱。这也反映出了它的本质,洋务运动只是寻求在器物上学习西方,而内在的腐朽却没有根除,又怎能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

结语

我们不难发现历史细节对于具体的历史教学有其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在教学重难点问题的处理上、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历史细节教学都能提供一臂之力。如果能够把握好历史细节教学在实践中的运用要领,便能为历史课堂带来增加趣味性、凸显人物性格等多重效益。本人希望在借助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分析历史细节在中学历史教学的具体功用,从而能对历史教学有所帮助。

[1]杜君立:《历史的细节(技术、文明与战争)》,上海:三联书店,2016年,自序第8页。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中学新课标资源库(历史卷)》,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页。

[3]朱汉国主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98页。

[4]张宁宁:《高中历史课堂人物教学中运用“细节”的教学探究》,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第15-19页。

[5]《征婚启事》,《申报(上海版)》1934年12月28日,第19版。

[6]赵克礼,徐赐成主编:《中学历史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1年,第166页。

猜你喜欢
细节历史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