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角下发展战略新闻报道研究
——以中俄两国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报道为例

2018-02-24 00:18
新闻传播 2018年24期
关键词:新闻媒体新闻报道倡议

(大连外国语大学 辽宁 116044)

新闻报道在重大发展战略实施、推进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客观、公正、公平地新闻报道,能够为伟大战略的实施扫清障碍,反之,如果新闻媒体报道带有明显的、不公正的倾向性,则可能对战略实施产生负面影响。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不仅仅是为了促进中国的快速发展,而且还有助于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国作为世界上几大经济体之一,必须承担起应有的大国责任,在维护国际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平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全面推进,离不开主流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根据拉斯韦尔的5W理论,传播过程主要由“是谁、通过什么渠道、说了什么、向谁说以及取得了什么效果”等五个基本要素组成。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到沿线各国(地区),需要沿线各国主流媒体发挥积极的正确宣传、报道作用,这样才能够确保尽可能地减少“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的障碍。中俄两国作为世界上两个大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而俄国主流媒体对中国所提出的一系列的重大的发展战略所持有、报道的态度,对诸如“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上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基于传播学视角,以中国所倡导并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外媒体对重大发展战略新闻报道的异同,这对于国内媒体制定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新闻报道方案、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传播学视角下中外重大发展战略新闻报道对比分析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在日前北京举行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表示,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一)国外新闻媒体对中国重大发展战略的报道分析

国外对中国重大发展战略的报道,主要可以分为支持、质疑两大“阵营”,无论是政治领域还是经济领域,这两大“阵营”中的主流新闻媒体对中国重大发展战略报道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俄罗斯消息频道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主要呈现出的是支持、友好的声音。统计俄罗斯近年来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新闻报道,主要呈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报道数量多、频次高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受到了海外媒体的密切关注。仅从舆论方面来看,“一带一路”倡议可谓是近年来国外媒体热议、报道的热点,专业数据库统计资料显示,仅2013年9月到2017年3月,海外媒体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就接近3000篇,其中,俄文报道篇数120余篇,法新社、路透社、日本《外交学者》网站、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媒体在报道“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亦给予了相应的报道评论。从传播的方向及认同的角度来看,有部分的国外新闻媒体对中国所倡导并主导实施的“一带一路”建设持有怀疑的态度,甚至认为这是中国称霸世界的一次大胆的尝试。

2.政治报道方面

俄罗斯消息频道作为俄罗斯主流新闻媒体之一,其对中国“一带一路”等倡议的实施表明了明确的支持态度、发出了友好的声音,尤其是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各大主流媒体都高调报道了习近平主席访俄的重大意义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俄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建设支持的态度更加明确。2017年度,普京总统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建设合作高峰论坛会议,期间,以消息频道为代表的俄罗斯主流新闻媒体纷纷以“俄罗斯支持一带一路项目”“莫斯科和北京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进”“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形成合力”等作为主题进行了规模性报道,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中俄在政治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这对于地区政局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经济报道方面

俄罗斯主流新闻媒体也比较关注“一带一路”在经济领域的实施效果,倾向于报道“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投资合作,比如,中俄将共同建立千亿元远东发展基金项目、中国拨付五十余亿元开发远东项目等等,相比非沿线国家(特别是对“一带一路”建设持怀疑态度的国家),俄罗斯新闻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不仅仅体现在字面上的友好、正面报道,关键的是中俄两国建立了多个基金发展项目、签署了多个共同开发的投资协议,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中俄两国在贸易、投资、基建等领域呈现出了规模化发展的态势。

4.文化报道方面

国际新闻媒体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报道,还比较关注倡议实施所带来的文化渗透与融合。以俄罗斯为例,2013年度,该国多家新闻媒体围绕圣彼得堡国际文化旅游节系统地报道了这次旅游节上提出的“伟大的丝绸之路”,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28个地区成为了旅游热点;2014年度,俄罗斯文化部启动了“友好中国”旅游项目,借助于新闻媒体的报道来宣传民族文化、地区文化,“一带一路”建设给沿线各国民众之间认识、了解其他国家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从国际上的新闻报道来看,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绝对不是“慈善行为”,而是要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大幅增强,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绝对不满足在经济方面的“话语权”,而且还致力于改变多年来已经形成并固化下来的旧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国外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中国正在从世界规则的追随者向规则的制定者转变”。比如,中国倡导筹建的亚投行就是对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亚洲发展银行(这些机构主要由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等为代表的金融体系的挑战,是中国改变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伟大尝试。

当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经济体之一,虽然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确实能够给沿线各国乃至于其他邻国带来发展的新机遇,但毕竟各个国家属于不同的政体,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沿线多个国家的主流新闻媒体,对中国提出的诸如“一带一路”等重大的发展战略也依然存在警惕之心,这事实上也符合谋求本国总体利益最大化的需求。

(二)国内新闻媒体对中国重大发展战略的报道分析

中国一系列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不仅对促进中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于维护地区和平、经济发展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国内新闻媒体关于中国重大发展战略的报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政治报道方面

国内主流新闻媒体报道“一带一路”建设持有的公平、客观的态度,这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主要致力于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国倡导建设“一带一路”,并没有特殊的政治目的,而是要通过建设“一带一路”来实现沿线区域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所提出的重大的发展战略能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政客、民众所认可,并且引导着国际舆论朝着有利于重大战略实施、中国发展有利的方向发展,国内新闻媒体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与国外新闻媒体过于重视“一带一路”建设的政治意义不同,国内主流新闻媒体报道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作用。

2.经济报道方面

从新闻报道传播内容方面来看,国内主流新闻媒体关于重大战略的报道基本上集中在经济领域,而对于政治目的方面的报道则较少见。“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为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沿线各国加深在贸易、投资、基建等领域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比如,线路建设目标的实现,将会给沿线各国(地区)带来额外的过境收入、增加贸易及就业机会、拉动内需以及促进沿线各国经济发展等(姚玉娇,2017)。5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大幅提升了我国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动我国开放空间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

3.文化报道方面

“一带一路”建设对促进沿线各国之间的文化融合、建立多元化的文化体系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所倡导并全面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还有助于促进沿线各国之间的文化融合,丰富沿线各国的文化。从国内产业发展以及新闻媒体舆论导向来看,旅游产业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宏微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文化旅游更具有民族、地方特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沿线国家民众旅游更为便利,这一点与俄罗斯及沿线国家主流新闻媒体的报道存在共同之处。

4.传播内容与策略方面

传播内容方面,国内主流媒体绝大多数都是主题鲜明、目标明确,传播的针对性很强,而一些门户网站、微博等新媒体传播渠道则呈现出了传播随意性较大的特点,反而给外媒提供了可乘之机,大做文章,这就对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全面推进产生了不利影响。传播策略运用方面,国内主流新闻媒体必须要担负起舆论引导的职责,树立公共外交的先进理念,在素材选取、新闻报道词汇运用方面要尽量地与国际传播规律相接轨,避免出现被曲解的情况(王小溪,2017)。2015年3月3日,《豫满丝路·梦起中国》刊发,这是由兰州晨报、扬子晚报、成都商报、新疆都市报、三秦都市报以及重庆晨报等几家新闻媒体以及另外六家城市都市报联合开展的城市联动报道,这不仅是国内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报道形式的大胆创新,而且起到了媒体联动、共商国是的立体化的传播效应,这为国内主流新闻媒体开展大型的、立体化的报道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另外,统计结果显示,国内主流新闻媒体在报道“一带一路”建设时,还比较注重针对国外新闻媒体负面报道的“还击”,通过报道中国在建设“一带一路”过程中所做的努力,来向公众解释这一伟大倡议实施的根本价值所在。

(三)对比分析结果

统计分析国际主流新闻媒体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等系列重大发展战略的报道,可以看出,以西方某些发达国家新闻媒体为代表的知名的新闻媒体更加热衷于报道中国倡导实施的“一带一路”建设的背后,在于中国欲通过与沿线国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进而达到维护自己全球利益的目的。似乎中国的崛起与快速发展,对某些国家所谓的“全球利益”会造成威胁,因此一旦某些国家(尤其是沿线各国)表达出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怀疑或者是不信任,这些新闻媒体便会以此作为噱头,大肆宣传、巧妙引导舆论,试图以此达到他们阻碍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中国主流新闻媒体对诸如“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发展战略的报道更加侧重于从战略实施的意义、战略内容解读等方面入手,通过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正面宣传、报道,提升这一战略及中国在发挥大国职责作用时能够给其他国家所带来的益处。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国内外主流新闻媒体对中国倡导实施的“一带一路”建设的报道反映了国内外媒体、公众乃至于政客对该战略的认知差异,这种认知差异与媒体所处的国家、报道的目的、出发点等因素密切相关。对比分析可知,国内新闻媒体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报道主要集中在该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建设路径以及对沿线各国经济、文化影响等方面,而对于政治方面的影响比较少(事实上,中国倡导建设“一带一路”,主要目的就是要发挥大国作用,带动沿线各国区域经济发展)。国际主流新闻媒体则从政治、经济乃至于文化等方面对“一带一路”建设进行了全方位报道,尤其是政治影响、中国崛起等更是这些媒体报道的重中之重。本质上来看,国内主流新闻媒体主要是基于“发展”的传播视角来进行报道的,而国外新闻媒体报道宣传兼顾了“发展”与“防范”的心理。

(二)建议

媒体在对“一带一路”建设进行传播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提高新闻素材的覆盖广度

新华网等权威网站由于政府授权而具有报道优势,同时,这些网站的分支机构遍布国内外,因而在传播“一带一路”倡议时具有渠道优势。然而,新华网等网站在对这一倡议进行报道时,通常是从宏观层面来进行传播,以便更好地突出实施这一倡议的重要意义,这就使得报道缺乏战略细节。因而,在以后的报道中,应该提高新闻素材的覆盖广度,更多地报道一些在不同领域进行合作的事件,通过对微观事实的报道来反映出沿线国家及其百姓的态度以及评价。同时,不同媒体之间可以加强信息共享的力度,充分利用联动效应来对相关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利用多元化的视角来报道、传播“一带一路”倡议。

2.提高报道的可达性

有些受众不习惯看新闻网站,还有一些受众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及时对时事新闻进行关注,因而可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实时推送有关“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事新闻,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受众阅读到该战略实施的相关时事新闻,从而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达性。

3.提高报道的可读性

在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事新闻进行报道时,应该根据不同性质新闻的特点选择适合它们的报道形式,充分利用广播、视频、图片和文字的优势,更好地呈现有关该发展战略的相关时事新闻。因而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可以通过策划媒体事件,从更深的层次上来挖掘“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新闻的价值;也可以通过专题报道对相关的时事新闻进行整合。在选择新闻报道的语言时,除了合理使用正式的新闻用语之外,还可以根据新闻素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生活化语言,从而提高报道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4.提高新闻报道的社会性

媒体在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事新闻进行报道时,应该提高评论性报道的比例,尤其是那些针对倡议在实施过程中的社会现实进行反思和分析的评论性报道,确保广大群众对政策信息保有知情权和表达权。这样,通过提高新闻报道的社会性,可以提高受众对相关时事新闻的兴趣和关注程度,从而有助于提高媒体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宣传力度。

综上所述,中外媒体关于中国所提出的、实施的重大的发展战略,由于国内外媒体的立场不同、对战略的价值与意义理解不同,导致国内外主流新闻媒体报道出现差异,这就要求国内主流新闻媒体必须要承担起应有的宣传、报道责任。■

猜你喜欢
新闻媒体新闻报道倡议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一带一路”倡议需人才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