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走班背景下提升师生自我效能感的实践研究

2018-02-24 20:23
新课程(中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效能分层师生

(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实验初级中学)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最初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他于20世纪七十年代在研究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这一概念。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即人只有相信通过自己努力就能够达到自己想要预见的结果,那么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动力和毅力。这一理论在教育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学生和老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我效能感,是师生控制自己教学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一种主观判断和主观感受,这种感受可极大地影响着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这种教与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自我效能感是知识技能与行为之间的纽带,是师生学习行为的重要动力源。

国内一些专家也对能影响师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及其相关领域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在分层走班背景下,对影响师生自我效能感因素的探究以及如何提升师生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见。本文将就这一领域进行探讨,从中发现研究结果并提出教学建议。

二、分层走班背景下提升师生自我效能感策略

1.强化师生学习与工作动机

学校应组建专题研究团队,吸收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制订周密的实施方案和详细的工作流程,按如下步骤和原则“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单元管理,分层走班;平衡师资,优化课表;点上突破,整体推进”,稳扎稳打地开展工作。

对全体教师进行分层走班教学业务培训和班主任工作培训,消除疑虑,深化认识。教师对这一改革的认可度与支持是成败的关键,如果让教师觉得走班教学的分工是给教师分三六九等,那最终结果肯定要败。所以应让教师认识到:(1)分层走班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教师对学生因村施教。(2)分层走班后,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都要重新确定,都面临着新的挑战。(3)让教师明白,分层后的每一个层次对学校、对每一个家庭都是同等重要。对教师的工作安排,只是分工不同,每一层都会有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且长期目标是:每一位教师都能胜任所有层次的教学,只有对所有层次都有了切身体验的教师,才会对教学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召开分层走班动员会;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召开全体家长会议,向家长们真诚地剖析目前这种差异明显的学情现状,耐心地阐明分层走班的现实意义。同时具体分析如放任学生目前存在的这种学情差异,将会带来的一系列现实中的问题与后果。分层教学能够充分地照顾到不同学生的能力基础、知识水平以及兴趣爱好,让学生的学习在自身的基础上开展,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学生怕学、厌学的心理,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另外,在分层的背景下,学生也能够通过学习发现自己的专业特长,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动力基础。通过强化动机使分层走班得到学生、家长、教师初步的心理认同,统一了大家的思想,提高了大家的认识。

结合教师特点,在师资配置上,可以本着“量才而用、因需定师”的原则进行安排。C班老师——特色显明、思维敏捷、课堂驾驭能力强;B班老师——基本功扎实、教风稳健;A班老师——工作耐心、细心,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课程表也重新安排,保证同一时段,单元内分层教学的科目可以一起开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分层走班试点可以从初二年级的数学和英语学科开始。因为这两门学科学生的差异表现尤为明显,成绩和能力分化都很严重。在此基础上,不断积累经验,摸索出适合各校校情的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再进一步推广至其他年级和学科,实现由点到面的提升,从而达到由局部到整体飞跃的目的。

2.帮助师生确立恰当的目标策略

在分层走班背景下,学习目标的设定是根据本层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是适合本层绝大多数学生的,也就使得学生能够及时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乐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从而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分层走班的探索与实践,其“分”与“走”仅仅是一个外在形式,真正内容还是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上,即对不同层次目标的落实上。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目标不落实,形式做得再好也只是花架子,不可能获得真正成功。因此,对各层次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必须提出明确要求。对A班学生来说,这些“学困生”不仅表现为学习习惯差,还体现在基础薄弱、考试分数低等方面,他们最主要是缺少学习的动力和自我效能感,因此应重在心理疏通,转变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制订了以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等相对容易达到的目标来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B班学生一般都是智力因素较好,非智力因素较差,主要表现为:学习习惯有待改善,他们是潜力较大的一部分中等生,因此对他们的目标与原来相比应要有较大程度的提升,而且,要强化非智力因素目标,他们一般在学习习惯上有所欠缺,也缺少恒心和毅力,不愿意做更深入的思考,这种情况就要采用各种方法引导他们进步,提高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C班学生一般都是智力和非智力素质均好,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高,基础扎实,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对这类学生的目标设定,就要尽量往上提一提,因为主要目标是培养他们深刻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让他们奋力一跃,方能摘到果子。

分层走班就要解决好三个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让A层学生“吃得了”让B层学生“吃得好”,让C层学生“吃得饱”的目标。为了落实好既定教学目标,各备课组应通过集体备课,编写各学科分层教学目标手册,目标手册分两部分:(1)各学科细化的分层培养细目总表。(2)各章节具体知识分层细目表。学校根据相关要求分层落实。各学科各层次的教师再据此本着“大统一,小差别”的原则,具体制订各层次的教学进度。

三、分层走班背景下对师生自我效能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一)分层走班教学对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的消极影响

导致学生心理的两极分化。分层走班后,学生被分为不同的层级,这样很容易使一些低层级的学生形成“我是差生”的心理暗示,从而导致学生在某学科学习上的自信心受到打击,所以管理难度最大的学生集中在A层,表现为自卑情绪蔓延,有的甚至自暴自弃。而C班的学生则会产生一种“我是优生”的自傲感,从而对学习变得懈怠,或是长期的竞争压力容易造成部分学生心理负担过大,出现过度焦虑。这样两个极端的心理暗示,都会阻碍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二)分层走班教学对教师自我效能感提升的消极影响

1.班主任工作不好开展,教师工作热情降低

分层走班后,学生上课的班级流动性增加,原有行政班的班主任就会很难及时地把握本班学生的情况,而分层教学的教师又很难对学生做细致的教育,这样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仅限于学习,而情感沟通缺乏,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也会使得师生之间感情淡薄,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降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应对方法如下:(1)教管合一,齐抓共管。分层走班教学,要求全体教师对自己职业认知回归,不仅是学科教学的任务,还要肩负起教育的责任,确保人人都当德育工作者,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到管理中来。(2)精致管理,细化落实。学生按所在行政班进行分组,每个班分成若干个组,每一小组由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商定一名学生任小组长,担当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助手,小组长负责把上课纪律、作业情况、同学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信息传递给班主任。(3)特色活动,找回归属感。学校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一系列特色活动或以行政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找回归属感,增强凝聚力。

2.教师辅导难以跟进,教师工作难度增加

具体体现在:管理学生的压力、课堂进度节奏把握的压力、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落实的压力等。分层走班背景下,学生某门课程的学习结束就要返回以前的行政班,安排某一层次的教师到行政班进行辅导很难,学生学习中的疑惑很难及时解决,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影响教学效率;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层级的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不同,导致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不利于提升教师的工作自主性。

面对这些问题,学校应群策群力,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同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其做法如下:

(1)引导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优化“学案”制作。“学案”是指教师依据本层次学生的学情特点、已有认识水平、知识经验等,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实质上,“学案”是提倡学生自主先学,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教材内容载体,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方法。所以各层应设法编制合适、优质的“学案”。

(2)优化作业落实。针对分层走班后容易出现的学生作业收发混乱,教师检查、批改不到位等现象,落实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是规范作业布置。任课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当堂布置,当堂收缴。不得额外布置作业,真正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批改。二是实施作业清单式管理。每班课代表及时统计记录学生作业上交情况,未交的让学生签名确认后,及时联系科任老师和班主任。老师在批阅后,对优秀作业及时表扬,并计入平时成绩,以激发学生认真作业的热情,提高作业质量。三是对上交作业情况实行“双挂钩”考核。作业上交情况的考核可以与分层班级科目老师的“优秀老师”和原行政班的“优秀班级”评比挂钩,加大行政班班主任对作业的督促力度。四是建立行政班,学科班家长QQ群、微信群,将学生在校情况以群留言或是个别联系方式随时与家长保持交流。

分层走班教学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通过分层走班教学,把选择权还给学生,使“因材施教”得以落实;通过分层走班的教学内容,把合适的课堂还给相应的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业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和班级,让学生在选择中体验成功,真正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培养兴趣,增强动力,提升信心,提高质量。

分层走班教学也让教师在挑战中提升了能力。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掌握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需要学会由教学到导学、助学的转变;需要学会由关注一个班整体学习成绩的提升到关注不同的学生学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1]何琦凤.高职英语分层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调节[D].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

[2]闵海岗.五年制高师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研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5(12).

[3]吴晓东.分层走班背景下以“学”定“教”初中科学有效教学初探[J].新教师教学,2015(3).

猜你喜欢
效能分层师生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有趣的分层现象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麻辣师生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